APP下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2018-01-17姜红萍沈琪博周燕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炎性因子急性心肌梗死

姜红萍 沈琪博 周燕燕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淀粉蛋白A(SA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2、13.413、1.620,P<0.01);治疗6周,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2、5.389、6.111,P<0.05);随访1年,观察组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69%明显低于对照组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7,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炎性因子;心室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持续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部性坏死,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及时、有效、持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治疗的关键,可恢复缺血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经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两种主要方法,均能有效開通罪犯血管,及时恢复血流,改善患者预后[3]。有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文献报道作者大多从有效性与安全性上进行比较,而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30 78岁,平均(58.52±6.24)岁;梗死部位:前壁64例,下壁35例,其他17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89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2例;合并疾病:高血压46例,糖尿病28例,高血脂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内;(3)血清学标志物为正常值2倍以上;(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KY2015-10),告知研究事项后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伴有出血体质者;(3)溶栓治疗禁忌者;(4)年龄>80岁者;(5)既往接受过PCI手术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0 mg/d口服,5周后改为100 mg/d口服;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12020491,规格10万U)

150~200万U加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30 min;低分子肝素(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规格4100 IU)4100 U皮下注射,2次/d,

共5 d。

观察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阿司匹林

300 mg/d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规格75 mg)300 g口服。行冠状动脉造影寻找病灶,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中给予8000 U肝素。心律失常者采用心脏起搏器,血栓负荷重者注入10 mL替罗非班,根据患者情况置入支架。术后皮下注射6000 U低分子肝素;口服100 mg阿司匹林、75 mg氯吡格雷,1次/d。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常规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临床症状与体征等变化。

1.4 观察指标

1.4.1 炎性因子

治疗前,治疗1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淀粉蛋白A(SAA)含量。

1.4.2 左心室功能

治疗6周,采用PHILIP彩色超声多普勒仪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3 随后

随访1年,统计分析两组发生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心血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Killip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左心室功能

治疗6周时,观察组LVESD、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心血管事件

随访1年,观察组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69%明显低于对照组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损伤及坏死,同时伴有胸痛、心肌酶学、心电图改变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4]。尽早开通栓塞血管,恢复梗死区心肌缺血灌注状态,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静脉溶栓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但治疗后梗死血管开通率约为60%~70%[5],而且对于心源性休克血管闭塞患者无效。有学者研究认为,由于梗死相关动脉血栓内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血小板,影响到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导致开通率较低或开通后残留狭窄程度较重[6-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达到有效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缓解缺血症状的目的。在体外监视下介入梗死相关动脉治疗,能够及时、有效、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8]。一项专门针对中国人群的包括10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荟萃分析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2 h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抑制心室重构,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9]。贾新巧[10]通过对118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对照研究中,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文献观点。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炎症反应参与了其发生发展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急性炎症反应[11-12]。白细胞介素-6(IL-6)为常见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诱导肝脏产生纤维蛋白原,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前者诱导血栓形成,后者加重心肌细胞损伤;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不稳定病灶的特异性标志物[13];类淀粉蛋白A(SAA)是一种比hs-CRP出现更早的急性时相蛋白[14]。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hs-CRP、SAA含量异常升高,且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明显相关[1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症状,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炎性因子影响可能作用机制的缺乏深入分析,同时患者炎性因子指标的动态观察也缺乏,因此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 Zbierska-Rubinkiewicz K,Trebacz O,Tomala M,et al.Creatine kinase-MB and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s predictors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ath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Folla Med Cracov,2017,57(3):87-99

[2] 李 军,范春雨,崔小丽,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再溶栓与保守治疗三者间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253-256.

[3] 李同平,陈亚奇.静脉溶栓与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1913-1914.

[4] 陈建妹,肖利芳.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360-361.

[5] 李丰伟,张振建,钱 进,等.单纯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对急性PCI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J].微循环医学杂志,2017,27(1):29-33,38.

[6] Yildirim E,Celik M,Yuksel UC,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n-stent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Turk Kardiyol Dern Ars,2017,45(8):702-708.

[7] 王霁翔,高 静,任 珉,等.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无关主源性休克的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7):724-729.

[8] Qaderdan K,Vos GA,Mcandrew T,et al.Outcomes in elderly and young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bivalirudin versus heparin: Pooled analysis from the EUROMAX and HORIZONS-AMI trials[J].Am Heart J,2017,194:73-82.

[9] 庞 军,张 钲,白 明,等.中国人群急诊PCI与先溶栓后择期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荟萃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4):328-331.

[10] 賈新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梗左心室功能的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

3247-3248.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炎性因子急性心肌梗死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