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社工”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晋江紫帽镇党建项目为例

2018-01-17张燕红易松国

社会工作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工党组织党员

张燕红 易松国

党的建设简称为党建,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还是一门学科。党的建设主要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近些年来,各地在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江苏无锡新区的党建服务外包,在该区党建事务中引入公共管理中“服务外包”的理念,在党组织组建与维护、党群组织文体活动、党建活动品牌形象宣传、党建研究课题、干部国际化培训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外包尝试①江苏无锡新区:“党建事务外包”引发热议,来源: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17103/10995623.html。。一些地方将党建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让社工参与党建。例如,广州的社工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作,进行社会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实务实践尝试(朱静君,2013)。深圳龙岗相关部门购买党建社工,专门开展党建工作(潘保军、张会杰,2013)。2015年以后,为了加强社区党建,凸显党对基层群众的服务,深圳将所有之前由社工提供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改名为“党群服务中心”。吴广庆(2011)认为,社会工作参与党建是实现社区党建的一个路径。郭维军(2013)认为,社会工作与党建结合是党建工作对于历史优良传统的呼应和复归。由于社会工作在中国出现较晚,而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社工+党建方面的实践探索不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更是非常少见。本文将通过福建晋江紫帽镇的一个项目实践,分析和总结“党建+社工”模式的内容、形式及其成效和经验。

紫帽镇位于晋江市的西北部,共有8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1.8万余人,共有29家党支部、747名党员。为充分了解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现状、深入挖掘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实际需求,紫帽镇组建课题组进行了系统的调研。首先展开的是关于“紫帽镇党员党组织生活现状及需求”的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发出问卷719份,回收有效问卷645份,其中,30岁以下党员124人,占总数的17.2%;30—59岁的党员390人,占总数的70.8%;60岁以上的党员有205人,占总数的28.5%。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但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党建工作中出现了新形式、新问题。基层党建的问题尤其突出。调查发现,紫帽镇老龄党员占比较高,党员队伍逐渐趋于老龄化;同时,由于紫帽镇正处于拆迁改造阶段,仅保留4个行政村,导致党员分布较为分散,流动党员人数较多。近年以来,紫帽镇共有近百名党员外出务工或经商,占党员总数的14%,其中办理流动党员证且在外就近挂靠党组织的仅37人。虽然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够按照规定落实党员的党内组织生活及学习教育,但整体的党建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意识不高

党组织为党员提供服务,其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例如:通过组织学习帮助党员提升理论分析水平与能力,深入理解党的重大政策,帮助党员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发挥个人特长、提升成就感,等等。但是,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课题组发现:

第一,个别党支部将党内组织生活定义成“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以致部分党员认为“党组织生活就是开会”,阻碍了党员对党内组织生活的认识和认可,忽视了作为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义务,形成“党员参与率低,党组织生活开展较少”的恶性循环。从集中学习情况看,理论学习、时政学习和党课走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读读报纸、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方式过于生硬,学习内容过于空泛,党员对集中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和厌烦,学习效果普遍不佳。参观考察本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式,但由于普遍不进行总结、引导,结果沦为纯粹的观光旅游休闲。从组织生活的内容看,不少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时,搞得最多的是参观考察和休闲娱乐活动,而很少开展学习、服务、报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党组织生活变成“缴缴党费,读读文件,看看片子,碰碰杯子”,内容与形式不够丰富,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参与者心态淡漠,参与积极性很低。

第二,大部分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对“党建项目”、“党建服务品牌”的认识薄弱,认为按照上级党组织安排完成任务便是做好了党建工作,无法挖掘、整合周边资源,创新党建形式,发挥党员作用。目前除了偶尔开展帮扶困难党员活动外,其他服务开展得很不理想,特别是不注意创造让党员发挥个人特长的机会和条件,党员个人在组织中缺少成就感。

第三,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虽纳入了组织生活的内容,但着重检查记录,基本没有对组织生活质量、效果的测评考核。党建研究方面更注重研究时髦问题,没有重视研究如何有效开展组织生活这类基础性问题。部分支部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经费不能保证。在开展理论学习、党课方面,对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理论培训严重不足,上级党组织提供理论宣讲服务比较少,导致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内容空泛。

(二)党员作用发挥方面:支部党员发挥作用意识不强

第一,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造成一些地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问卷调研显示:紫帽镇30-59岁的党员390人,占总数的70.8%;60岁以上的党员有205人,占总数的28.5%。随着基层党员队伍进一步老龄化,部分有干事创业激情的老龄党员,因年龄和身体因素,鲜少参与党组织生活,在家“读书看报”几乎成为晚年生活的全部。第二,老龄党员众多却没有有效的“作用发挥””制。数量众多的老龄党员,对收集、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学习、接收能力较弱。实地走访中,问及“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何建议”时,部分老龄党员欲言又止,坦言自己老了,支部发展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和力量。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支部未建立有效的党员服务载体和平台,老龄党员找不到发挥余热的途径,从意识里认为自己老了,无法再为支部发展和党的建设奉献力量。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降低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部分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个别村支部书记谈经济发展思想清晰,头头是道,一说到党的建设就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忙,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忽视与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工作服务对象意见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面对党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谈心的少、个别教育的少。对于部分青年党员,由于缺乏有效的锤炼党性、提高党悟的途径,其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比较淡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也比较薄弱。

(三)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方面:党员干部参与动力不足

一方面,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动力不足。调查显示,针对“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频率”的调查中,每年至少6次参与组织生活的党员仅430人,占总数的66.7%。而且,大多数支部还存在发放“开会补贴”的现象。22.7%党员选择“组织生活参与频率低的原因”是时间冲突,甚至有党员认为参与党内组织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在关于为什么不参加或少参加组织生活的调查中,有1人选择“对组织生活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0.2%;5人选择“不清楚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意义”,占总人数的0.8%;有46人选择“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较少”,占总数的7.1%,占填写人数的20.7%;有23人选择“身体原因不方便参加”,占总数的3.6%;而有147人选择“时间冲突”,占总数的22.7%,占填写人数的66.2%。表明“支部开展少”和“时间冲突”是影响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参与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前提是对参与的一种需求。党员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行为,其参与动机是一种基于自身的需要,促使自己进行参与行为的内在力量。当前部分党员认为自己不存在“接受党内教育”的需求,“抵触”参与党组织生活,根源在于这类党员的党性意识薄弱,接受党的教育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高。一是基层工作繁杂,工作压力巨大,基层党建工作被“弱化”。个别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随着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情况受到严格督查,部分支部干部满足于“会议次数和记录次数达标”的现象逐渐被披露出来。实地走访中有党员反映,支部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干部评比、考核机制,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主动性较差,党组织生活开展情况仅限于上级党组织安排。相对于拆迁改造之前,现今支部党内生活次数有所削弱,党员集中学习的质量大不如前。

二、“党建+社工”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2017年,紫帽镇党委针对调研中凸显的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内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题组给出的建设性建议,决定探索建立以“三创三增”为基础,以“组工+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为表现形式的“党建+社工”模式,即在“创建服务阵地,提增基层党组织服务渠道;创建服务队伍,提增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创建服务载体,提增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以组工(党委)为主导,以社工为纽带,以义工为先锋”的运作模式。

(一)创建服务阵地,打造“社工联系服务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提增基层党组织服务渠道

2017年5月,紫帽镇筹建紫帽镇党建创新孵化中心,将“服务”确立为中心的职责和目标,派遣党员社工驻点,发挥了以下几项功能:一是发挥“创新”功能。中心成立以来,基于课题组前期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结果,结合地方各支部特色,建立党建项目认领模式。该模式由镇党委统筹协调、党建社工策划监督,发动各支部结合自身特色和支部发展实际献计献策共同制定。在全镇组织召开党建项目认领工作座谈会,各支部主动认领党建创新项目。目前共有15家党支部参与,如园坂村党支部积极认领“推行村民协商议事机制”项目,组织支部党员代表到池店镇东山村党支部等地进行主题学习。二是发挥“孵化”功能。建立党建工作“双向”孵化器,一方面孵化基层党组织,截至2017年9月30日,中心共孵化成立了6家非公有制企业和1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另一方面孵化基层党建服务项目。如亿家社工党支部承接的“送教上门”服务,通过网络平台、邮寄以及入户等方式,将每月学习材料、时事热点送至外出党员、高龄党员及身体行动不便党员手中,进一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做到“党员走到哪,党的教育跟到哪”,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全参与。三是发挥“服务”功能。建立中心党员学习橱窗,定期组织促进党组织、党员联谊联动服务,如借建党96周年的契机,组织开展“忆党史,固信念”知识竞赛,引导各支部比学赶超、交流切磋,截至2017年9月30日,共开展各类服务20余场;开放党员诉求渠道,社工定期走访各支部党员,了解基层党员需求,搭建党员群众与支部、基层党委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创建服务队伍,培养热爱党务工作的服务型人才,提增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心系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一是成立了镇“‘党建+社工’新模式”领导小组。为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建项目推进会,了解“党建+社工”服务项目及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实施进程及存在的问题。聘请地方党校的专家为项目督导,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定期实地走访各支部,项目组结合专家提出加强改进建议及措施,及时对项目做阶段性回顾和总结。二是组建紫帽镇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服务群众工作理念”为宗旨,组建紫帽镇党员志愿服务队,规范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办法,重整党员志愿服务纪律,统一订制志愿服装及志愿服务积分证,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登记、积分制度。组织召开党员志愿服务培训会,促进党员了解志愿服务常识和技巧,进一步提升党员志愿服务意识和精神。引导党员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志愿服务,比如组织党员志愿者为敬老院老人开展爱心义剪服务,开设党员微课堂,邀请党员为青少年进行书法授课等。三是组建“两新”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由企业党委统筹推进,党建社工实施带动,挖掘了一批热爱“两新”党建工作事业的党员,以“企业党委干事”岗位购买的方式,将其聘任为“两新”党务工作者,进一步完善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出台《紫帽镇“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实行分类管理激励的办法》,健全了党务工作者职称评聘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紫帽镇“两新”党建工作效能。

(三)创建服务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活力,提增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

一是建立“一月主题”党建工作制度,搭建党员干事创业平台。一方面,鼓励“两新”党组织带头承办园区党建活动,以此带动园区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积极性,引导各支部经常性开展活动,同时深化每月党建活动内容,将党建活动贴近党员、群众需求。如“送温暖,表慰问”关爱企业流动儿童活动,带领各支部党员代表慰问企业流动儿童;“学雷锋,做表率”志愿活动,组织园区党员志愿者参与紫帽山植树节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携手,齐共进”园区企业联谊活动,为园区党群交流学习创建平台,促进各支部党员、企业职工联系、联谊、联动。另一方面,鼓励各村党支部积极党建联动,丰富创新“三会一课”中每月主题党日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如园坂村与浯垵村共建联合党支部,一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老党员讲党课,参观园坂村红色教育基地。二是设立回迁社区党员服务先锋岗,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基于紫帽镇回迁安置的实际情况,设置回迁社区党员服务先锋岗,如“信息反馈岗”“义务巡逻岗”“纠纷调节岗”等,各涉迁村组织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引导党员认岗定责,参与安置小区服务。选取群众基础好、热衷小区公益、有一定服务技能的老党员,每周轮流值班,帮助解决安置区居民急、难问题,构筑党员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温馨平台。如随着回迁工作的推进,居民的生活方式、习惯发生巨大改变,他们不能再下地种植蔬菜、养殖鸡鸭等,诸如此类现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回迁群众与村委会、回迁群众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柔化剂”。引导各支部从热衷公益的老党员和志愿者中挖掘和培育骨干,组织“传播友善紫帽”等安置小区活动,开展老年人康乐服务,完善文娱设施,丰富安置小区回迁群众生活。三是成立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社工联系党群平台。紫帽镇党委出资筹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建设目标,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为指导思想,引进党建社工驻点,形成三大服务体系——基础性服务、双向“孵化器”以及党政领导坐班服务。目前,中心设有党建联盟展示厅、党员学习园地、领导轮班室、党员谈心室以及党员人才驿站等多个功能区,为园区企业和党员职工提供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教育培训、党内关爱帮扶、党务工作政策咨询等基础性服务。其中,“党政领导坐班机制”在为企业职工解决难题困境,指导支部党员创新党建工作亮点等方面发挥了实质作用,促进了园区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推动了非公企业党群互动、政企共赢。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紫帽镇“党建+社工”项目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25场,入户探访150余户,孵化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6个,成立紫帽镇党员志愿服务队并组织开展志愿活动8场(11支小分队,共有党员志愿者110人),设计党建创新项目12个,并组织支部认领实施,不仅有效提增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渠道、服务效能和服务意识,还积极搭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促进了紫帽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落实和推进,推动了紫帽镇“党建工作”向“服务型”的转变。据统计,与2016年相比,绝大多数村党支部和企业党支部“三会一课”都能按时间要求召开,党员到会率普遍提高了15%左右,因年龄、外出等原因不能到会的也有“送教上门”等项目服务进行弥补;全镇110名党员参与到党员志愿服务当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率达14.7%,比往年提高了近11个百分点。

三、“党建+社工”模式的特色和启示

在紫帽镇“党建+社工”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三创三增”是整个“党建+社工”模式的基础,也是项目服务发展的方向。在具体的服务提供和工作推进方面,如何形成“组工+社工+义工”之间的“三工”互动,充分发挥每一“工”的主观能动性,并相互整合形成“1+1+1>3”的良性局面,是“党建+社工”模式成功的关键。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紫帽镇总结提炼了“以组工(党委)为主导,以社工为纽带,以义工为先锋”的“三工联动”模式。“三工联动”中的“组工”,指镇党委领导和组织干部;“社工”指社工机构及从事项目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组工”是党建项目的发起人、策划人、指导人和监督人,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专业的社工机构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执行措施,并在日常服务中提供政策、资源、组织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通过党组织牵头发动,由社工机构具体负责,招募组建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义工”队伍,并由社工机构培训指导,围绕项目服务内容进行公益性配合,以在“两学一做”和其他服务中更好地促进组织工作的落实。“三工联动”模式是组织上三方参与,机制上三方互动,力量上三方整合(如右图示)。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例。为更好推动党员的学习教育,首先由社工策划“送教上门”服务,计划为高龄党员、外出党员和其他行动不便党员送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教材,服务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后向领导组汇报(组工);领导组对服务计划进行指导完善,并协调组织部门提供学习教材和相关慰问物资;社工发动党员志愿者(义工)在各支部的协助下将教材送至有需要的党员手中,一方面加强高龄党员、外出党员和其他行动不便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学习,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党员志愿者服务他人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加强党员志愿者自身的党性学习和教育,促进“组工”“社工”“义工”之间的相互联动。

“党建+社工”模式是紫帽镇在党建服务领域的大胆探索,是构建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有效尝试。实践表明,在党建服务中引入社工服务,形成“三创三增、三工联动”的模式既丰富了服务型党组织的构建思路,推进基层党组织自我创新,又有效地整合了党建领域的服务资源,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既强化和提升了服务党员的手段和质量,又激发了基层党员发挥作用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探究紫帽镇“党建+社工”项目的实践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服务主体明确是党建工作的前提

党建工作的推进,首先要明确服务的领导者、提供者、接受者三方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主要是在党建领域的服务推进中严格区分“社工”和“组工”的职责,明确“组工”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党建工作中,“组工”是项目的领导者,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党组织内部的组织工作,完善对支部、党员的发展、管理、教育、收取党费等;负责购买项目、选择机构、指导服务和监督服务推进,以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而社工则是提供社会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回应党员需求,解决党员困难,调动基层党支部、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党建工作实现柔性化、多样化转变,通过“社会服务”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引导基层党建逐渐变“管理”为“服务”。“党建+社工”模式虽然强调“组工、社工、义工”之间的联动,但必须明确的是“组工”和“社工”二者的工作有本质的区别,实践中切忌混淆了二者之间的职责,导致引入社工替代“组工”全部工作或者过分强调“社工”在党建工作中的能动作用等错误做法。

(二)服务阵地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

阵地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服务阵地的搭建和完善,是党建工作创新、实施和展示的“大本营”,是一切服务的基础,不仅能够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一个学习、活动、交流、诉求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更是为区域内的各类党建方面的服务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与互动的平台。如成立“紫帽镇党建创新孵化中心”,以“创新、孵化、服务”为宗旨,并以此为基础,紫帽镇“党建+社工”项目创新了服务的形式和载体,孵化了村级党建创新项目和社会组织党支部,有效服务了辖区内广大党员。据统计:孵化中心运营以来,开展党建创新项目的村级党支部从原来的1个扩展到了当下的15个、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平均次数也从原来的6次增加到了9次、各支部之间的交流会议从原来的0次增加到3次、接待各级参观来访6次,促进了紫帽镇党建工作的推进和宣传。

(三)服务载体创新是党建工作的保障

党建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党建工作作为理论化的观念形态,要转化为鲜活的实践,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长期以来,人们对党建工作载体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活动形式或党建活动平台的层面上,这是不全面的。这种简单把党建工作载体简单理解为“中介”或“媒介”的认识,容易导致党建工作载体的作用在实践中不能充分地发挥和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党建工作的服务成效。从理论上讲,对于什么是党建工作载体,目前难以明确的界定,可以明确的是:如何结合当下的工作实际和党建重点,寻求有效推进区域内党建工作的载体,是党建工作推进和深化的有力保障。在制度载体方面,紫帽镇“党建+社工”项目在非公企业党建中建立“一月主题”工作制度,创设了非公企业党建的活动载体,通过项目化的党建活动来传播党建服务的理念,交流党建工作的信息,落实党建工作的要求,展现党建工作的魅力。在队伍载体和组织载体方面,通过创设回迁社区党员服务先锋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带动了党建工作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保障了“党建+社工”服务项目的有序推进。

(四)服务队伍建设是党建工作的“触手”

实践证明:“党建+社工”项目的“领导小组”的建立健全,有效保证了项目推进的方向;一支高效、系统、专业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健全,使得仅由3名社工组成的项目团队将服务扎入村级支部、企业支部和党员当中,有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支“爱干能干敢干”的“两新”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立健全,有效推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系统化,探索出具有紫帽特色的非公党建模式。所以说服务队伍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党建+社工”项目服务的“触手”。这一“触手”不仅有效地将各类服务深扎到党员和群众之间,更是增强了项目团队的力量,延长了项目服务的“链条”,还能在服务中更完整地反映辖区内党员当下的实际需求,为后续的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可靠依据。以志愿服务队伍为例,项目团队通过调动各支部党员志愿者参与项目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专业的党员志愿服务培训,系统提升党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成立11支志愿小分队,鼓励各分队自主开展志愿服务,由“紫帽镇党建创新孵化中心”统一指导、推广和认证,在扩大项目服务范围和影响力的同时,有效实现了党建领域的“助人自助”。

(五)服务模式探索是党建工作的关键

党员是一群肩负神圣使命和责任的“普通人”,深挖党员需求,着力解决党员的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能够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促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合理而有效的服务模式。以“党建+社工”服务模式本身来说,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有大量党建社工实践,再加上紫帽镇的“本土化”探索,充分证明了在党建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是可行的。再如“三工联动”模式,最大的亮点并不是“组工”、“社工”和“义工”三者的提炼或参与,而是在于三者之间的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以组工为主导,以社工为纽带,以义工为先锋”的相互联动机制,这不仅促进了组工工作的推进,促进了社工服务的深化,也促进了党员的参与和作用发挥,是组织上三方参与,机制上三方互动,力量上三方整合的很好体现。

四、关于紫帽镇“党建+社工”的几点思考

(一)“党建+社工”是党建事务部分外包于社工机构的一种形式

服务外包是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服务外包,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共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面临挑战,党建成效不够显著。党建机制和方法创新成为了新时期党的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中央和各地在政府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除了部门和职能重新构建以外,还向企业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让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党建事务外包与普通的政务外包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都属于由政府或单位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不同之处首先是外包主体的不同。政府事务外包是由政府部门发包,党建事务外包是由党建工作部门发包。其次是外包内容的不同。党建事务外包,是指对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具体党建事务,包括党务人员培训、党建形象设计、党建品牌策划、党建课题研究、党建网站建设、党建订阅号等宣传内容等,由党委部门或单位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①参见“党建事务如何外包”。来源:http://www.fgdjw.gov.cn/fgdjw/system/2017/01/06/020983284.shtml。党建事务外包不是全部事务外包,而属于部分事务外包。党建的核心事务以及部分行政事务不能外包给企业和社会组织。

晋江紫帽镇党建事务外包属于地方党委向当地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党建事务部分外包的方式。将党建事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可以让党员更加积极地参加党的活动,也让党组织更有活力、更有凝聚力。实践证明,紫帽镇向社工机构部分外包党建事务的探索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二)“党建+社工”是党的建设与社会工作相互间的理性选择

党建部分事务既可以外包给企业,也可以外包给一般性的社会组织。晋江紫帽镇向社工机构购买社工服务,而非外包给企业或一般性社会组织。我们认为,这是紫帽镇党委和当地社工机构以及党的建设与社会工作相互之间的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和出发点,以效益最大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根据理性选择理论(刘少杰,2012),理性人的合理性行动促成了规范,也孕育了结构和团体组织。行动者因蕴含其利益的事件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为了实现各自利益而进行各种交换互动,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和信任关系。理性选择理论不仅分析个别行动者的行动,也能够从微观分析上升到宏观分析。科尔曼以宏观的社会系统行为作为研究目标,以微观的个体行动作为研究起点,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行动。合理性是理性行动者的基础,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达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通过研究个体的行动的结合如何产生制度结构,以及制度结构如何孕育社会系统行为,从而实现微观—宏观的连接。科尔曼认为,法人(法人行动)既是分析行动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如政党、行政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它是通过自然人将其权利转让给一个权威机构而形成的正式组织。法人与自然人是现代社会的两种基本行动者,他们有不同的互动关系,包括自然人与自然人的互动、法人与自然人的互动以及法人与法人之间的互动三种情况。

紫帽镇党委部门和社工机构是两个不同的法人组织。两个独立的行为主体从众多合作对象中选择对方,必然有其目的性及合理性。首先,紫帽镇党委希望通过外包部分党建服务实现社会创新以及提高党建工作成效的目的。他们选择社工机构,一是考虑社工机构的非营利性,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二是考虑社工机构的专业性,期望能够发挥社工机构及专业社工在活动策划组织、资源整合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让党组织活动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服务更加专业、成效更加显著。“党建+社工“模式是紫帽镇党委和党的建设对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的理性选择。其次,对于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来说,在当前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缺乏认识的情况下,社工机构亟需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了解和支持。社会工作参与党建,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实现服务提供的功能,二是增加党和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三是探索建立本土社会工作,四是让社工机构得到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因此,“党建+社工”也是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对党委部门和党建工作的理性选择。

(三)“党建+社工”是本土社会工作的重要体现

社会工作是从西方引进的专业以及本世纪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社会服务实践。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都是来自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传统社会工作主要采取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等方法,服务弱势人群、促进社区发展。深圳的十年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证明,中国的社会工作在服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甚至我国的港台地区都有较大差异。一个突出的差异就是,中国的社会工作在许多看似行政性的工作领域承接和提供服务,比如说社区治理、人口计生、军休优抚和维稳信访。党的建设是中国社会工作拓展的另一个新的领域。这些服务领域在国外和港台非常少见甚至根本没有;有些服务领域,比如说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和残障康复等,在服务内容和方法上与西方和港台也都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我们在这些服务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与西方和港台不同,我们也需要探索和建构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体系,包括社会工作价值、理论以及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和方法。

紫帽镇在党建工作中引入社工,在镇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建设运营“紫帽镇党建创新孵化中心”,并在中心成立社工党支部,由支部专职社工通过策划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弥补党员在学习、组织生活、困难帮扶不到位等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通过项目化运作,调动区域内党员积极参与区域的发展建设,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区域内两新组织力量和活力;并结合紫帽片区实际情况,通过创新项目孵化、工作难点攻坚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党建服务的新模式;并联合专家组督导,引导各支部(以村支部为主)根据党员需求调研反馈的问题,策划党建服务亮点,形成“组工+社工+义工”的紫帽镇党建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党建工作中融入社工元素,将专业价值和方法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既较好地促进了党建工作,也丰富和发展了本土社会工作,为其它地区和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重要借鉴。

[1] 郭维军,2013,《社工介入党建:创新路径,复归传统》,《中国社会工作》第27期。

[2] 刘少杰,2012,《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潘保军、张会杰,2013,《深圳:打造党建社工“五线谱”工作法》,《中国民政》第12期。

[4] 吴广庆,2011,《社区党建功能的实现路径》,《社会工作》第20期。

[5] 朱静君,2013,《社工与党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中国社会工作》第24期。

猜你喜欢

社工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青春社工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