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2018-01-16张鹤

中国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题组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张鹤

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都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未知教学本质及规律的一种态度,是惊奇于某种困惑,渴望获得解释的态度。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要用理性的精神对待数学教学,就要去研究教学中的内在规律。不仅要通过研究揭示出课堂教学中的规律,还要能透过研究看清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让理性的精神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发出耀眼的光辉,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特级教师李久省老师的带领下,申报了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实践教学的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数学信息技术手段下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数学教学的本质,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个课题由于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要解决的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感到的最困惑的问题,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研究。尽管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及成果已经很多,但是本课题从信息技术介入的角度切入,视角独特,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显示出课题组教师们的智慧与对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的信念。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教学实践是数学教育意义的实现,它是丰富的、具体的,当教育的意义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时,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质、研究性质和创造性质就凸显出来。教师所从事的研究不是由想不想、愿意不愿意决定的,而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教师职业价值的核心就在于创造。

教学研究做好定位十分重要。“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表明,教学研究定位立足于教学实际中急需改进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最有意义的。近年来,二十中大力加强信息技术装备的建设,并且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学校有良好的软、硬件设备,创建了信息化校园,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搭建了平台,为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创设了良好环境。学校有信息技术中心,提供网络平台,建有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教室、网络教室和多功能数学实验室等,能保证实验研究顺利展开。与此同时,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如何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就成为急需改进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二十中教学改革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研究定位就使得课题组的教师们很快就准确地找到了进行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为做好教育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研究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特点。

1.真情景

二十中的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他们认为数学枯燥、抽象,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可以常做实验,看得见、摸得着。以往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在“讲”数学,学生是在被动地“听”数学,如果听来的多半是缺少发现过程或无法去验证的结论,如果学生缺乏对所学内容的“具体操作”,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起问题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基于教学中的这种困惑,师生们走进数学实验室,学生学会了使用几何畫板软件动手“做”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概念、公式及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负责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学生们研究数学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位授课教师通过这种实践研究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授课方式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作为青年教师,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我提高了认识,更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努力方向,这对自己提升教学技能和明确教研方向有很大的帮助!”课题组的研究实践对我们的启示是,做教学研究的问题要产生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产生于教师自己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

2.小问题

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所做的研究内容看,“几何画板与探究式学习整合的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新概念对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导数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自主能力培养”“TI手持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图象变换的教学为例”“信息技术条件下,新授课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借助几何画板突破文科生导数学习难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基于TI手持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探索与思考——以校本选修课程为例”“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践与思考”等,这些研究的内容都是和课堂教学有着紧密关系的小问题,是课题组教师有兴趣、有感觉、有基础、有能力去研究的问题。由于研究的问题是真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能够使得课题研究不断地

深入。

3.有价值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辨明,恰当而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他们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展开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利用数学实验,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最大限度地激发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指导性、调节性与创新性,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可行性。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结合,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由被动的“听”数学转为主动的“做”数学,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可以看出,这种研究的价值就是,课题组提出的问题能通过研究得以改善或解决,对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也能够产生积极效应,这是有价值的课题研究。

教师拥有怎样的教育追求与学科素养,就可能给予学生怎样的未来,教师的教育实践影响着青年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的视野不能止于中考或高考,应该指向一个青年的可能发展;不应该局限于“如何教”,而应当超越方法与手段,指向对“是什么”的内涵式追问。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高度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李久省老师带领下的数学“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能够紧密联系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实际,引导青年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变革有思考、有独立的见解,能够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生动诠释了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做“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

(作者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委会成员。)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课题组教学研究信息技术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