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频激电法在玻利维亚某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2018-01-16赵然徐飞白慧慧赵旭阳

价值工程 2017年30期
关键词:单极

赵然 徐飞 白慧慧 赵旭阳

摘要:玻利维亚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阐述了双频激电法在该国某铜矿区的应用,首先通过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圈定出多个激电异常,明确找矿范围,然后通过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工作,进一步查明矿(化)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规模等。

关键词:双频激电法;激电中梯;单极-偶极测深

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0-0201-03

0引言

国内的激发极化法研究始于1957年,此时国外对此方法的前景尚有爭议,方法技术也未解决。1959年激发极化法经推广,成为我国在矿产勘查和水文调查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何继善院士从70年代初期开始此方面的研究,于80年代前后正式提出双频道激发极化法。

该方法的本质是将特殊波形的高、低两种频率电流信号同时发送和接收,因此与其他激发极化法相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受发送电流变化影响小、测量精度高、观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装置轻便等优点。适合在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及干扰较多的地区开展工作。在许多地方均有成功的工程应用实例,尤其在针对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该矿区以往有部分小规模开采坑,可能开采了少量地表氧化铜矿石,但未见有选矿等其他矿业活动的痕迹。工作区内见有多个小采洞,一般深度10m~30m,但这些工程都没有见有形成原始资料。

2012年~2013年,Compania de Minas Kawsaqi S.R.L.公司在本区陆续完成3个钻孔施工,进尺750余米。其中,其中1钻孔见到4层铜矿体,从浅部到深部,4层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穿矿厚度分别为Cu2.53%/7.4m、1.03%/2m、1.4%/5m、0.98%/8.7m,铜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次为辉铜矿。

为进一步圈定矿(化)体,并确定其产状、走向及延伸情况,在矿区南部地表见孔雀石化区开展激电剖面和单极-偶极测深工作,并对各类岩(矿)石的物性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

1工作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概况

1.1地质概况

矿区处于东科迪勒拉山脉西侧(西部边缘)玻利维亚南段。在区域上仅有两个有代表的沉积旋回,即Tacsafian旋回和Andean(安第斯)旋回。矿区处于东科迪勒拉Au-Sb成矿带与东科迪勒拉Pb-Zn成矿带的过渡部位。矿区地处安第斯造山带之东科迪勒拉构造带西部边缘。区域构造经历了板块挤压、造山抬升等一系列复杂强烈的演化过程。

矿区地层出露以白垩系一套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为主,总体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其中,上白垩统阿诺依菲雅组(K2ar)最为发育,是区内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层位之一。奥陶系中-下奥陶统地层为矿区最老的基底建造,主要在矿区北东和南部零星出露:新生代新近系、古近系地层主要出露于矿区南东部:第四系地层主要在矿区东部山前斜坡或洼地(沟系)大面积分布。

本矿区铜矿化主要赋存在上白垩统阿诺依菲雅组第三岩性段(K2ar3)中-基性火山岩系,铜矿体严格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构造地表形成褪色矿化蚀变带。矿区铜矿石以稠密侵染状-细网脉状、角砾状为主,次为块状、细脉状、脉状和杏仁状铜矿石。

1.2地球物理特征

本矿区同一岩(矿)石的幅频率存成分、结构、构造变化较大。玄武岩幅频率最高,铜矿石次之,砂岩和火山角砾岩极化率低。不同岩(矿)石间的极化率(幅频率)差异特征可作为本区开展激电工作找矿和矿床评价的地球物理依据。

2工作技术与方法

仪器使用中南大学自主研发生产的S0-3C双频激电仪,接收机可同时观测来自地下含有两个主频率的电场信息,获得低频电位差ΔUfD和高频电位差ΔUfG,并计算视幅频率(Fs)和视电阻率(ρs)。视幅频率Fs=(ΔUfD-ΔUfG),△UfG×100%,其物理意义和极化率一样,都是描述激发极化效应的重要参数。

①激电中梯扫面:采取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AB=900~1200m,MN=40m,点距40m;测量区间=2/3×AB,旁测线距供电线最大距离200m;工作频率4-4/13Hz。图1为激电中梯扫面的工作示意图。

②激电测深剖面:采用单极一偶极装置,一个测点测量10个MN偶极深度(n=1~10):B为无穷远极,位于剖面的中垂线上,MN=40m,工作频率4-4/13Hz。图2为激电测深工作示意图。

3异常的解释与验证

3.1激电异常平面特征

图3为区内视幅频率Fs和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平面图,测区共获得Fs异常4处。

3.1.1视幅频率平面异常特征

本区的Fs异常幅值不大,测区视极化率值变化在0.09%~3.68%之间,平均值为1.7%。从视幅频率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可见,测区西部视极化率值高于东部,南部视极化率值高于北部,尤其在西南部,出现较大面积异常区。异常走向基本为南北向,局部走向北西,与地层展布基本吻合。

Fs1异常:位于6线82点~9线86点之间,异常走向近南北向,异常范围为100m×400m,Fs峰值3.7%,对应视电阻率为167~416Ωm,对应地表地层为K2ar3,地表见孔雀石化。推测该异常由深部金属硫化物的局部富集引起。

Fs2异常:位于4线50点~9线64点之间,异常走向近南北,异常范围为200m~500m,Fs峰值3.2%,对应视电阻率为202~527Ωm,对应地表地层为K2ar2,地表见孔雀石化。推测该异常由深部金属硫化物的局部富集引起。endprint

Fs3异常:位于4线20点~6线26点之间,异常走向北东,异常范围为100mx400m,Fs峰值3.2%,对应视电阻率为289~538Ωm,对应地表地层为K2ar3,地表无矿化。推测该异常由深部金属硫化物的局部富集引起。

Fs4异常:位于2线32点~4线46点之间,异常走向北北东,异常范围为120m×400m,Fs峰值3.2%,对应视电阻率为181-378Ωm,对应地表地层为K2ar3,地表见孔雀石化。推测该异常由深部金属硫化物的局部富集引起。

3.1.2视电阻率平面异常特征

本区视电阻率值不大,测区视电阻率变化范围39-649Ωm,平均值为228Ωm。测区视电阻率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西部高阻异常区与安山玄武岩的分布范围吻合。北部边缘高阻异常没有封闭。

3.2局部异常的综合分析

为确定Fs1,Fs2,Fs3,Fs4这四个异常地段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状态,布设了C6激电测深剖面,并进行了反演,异常图见图4。

C6测深剖面长1080m,点距40m,方位0°,垂直穿过上述四条异常带。在120号点至240号点,有一激电异常,幅频率最大值为3.67%,该异常为低阻高极化,异常封闭,异常中心位于地表下约50m。在320号点至480号点,有一激电异常,幅频率最大值为3.9%,该异常为低阻高极化,深部异常未封闭。在520号点至600号点,有一激电异常,幅频率最大值为4.0%,该异常为低阻高极化,异常位于地表,在520点附近见到孔雀石。在680号点至840号点,有一激电异常,幅频率最大值为9.5%,该异常为低阻高极化,异常为封闭。在1000号点至1120号点,有一激电异常,幅频率最大值为6.69%,该异常为低阻高极化,异常封闭,异常中心位于地表下约90m,在1040点位置地表见到孔雀石,推断为深部硫化物富集体引起。

4结论

①通过本矿区激电工作,发现四处激电,其中Fs1,Fs2,Fs4呈中低阻相对高极化异常特征,Fs3呈高阻相对高极化异常特征,并揭示出矿区以北西断裂为主,为确定矿床成因提供了物探依据。②经钻孔验证,激电测量成果表明区内氧化型铜矿化体具有中等幅频率的特点,并且礦体所处位置的岩石种类不同,对应的视电阻率值零乱。③异常与已知矿体的分布十分吻合,表明激发极化法在本区寻找含金硫化物矿是有效的,资料是可靠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极
美国独大的“单极”时代正在结束
吉陶单极虫的研究
心律失常标测中单极电图的意义和应用
对带有磁单极的Schwarzschild de—Sitter黑洞隧穿辐射的研究
单极电动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应用单、双极微创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单极射频低温等离子体杀菌的实验研究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中的磁单极—Ⅱ
冷战后世界格局单极与多极斗争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