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探析

2018-01-16吴金花

关键词:应对策略阅读教学

吴金花

摘 要:读后活动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读后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文根据目前阅读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后活动;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40-1

阅读教学的读后阶段,是对读前、读中阶段的拓展和升华,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环节。教师有效地设计读后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涵,更能检测前两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所以读后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达成。

一、读后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与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设计各种活动来内化语言。例如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这是很多教师在读后阶段都会采用的方法,但复述不同于背诵文本,它需要学生思考并整理文本,有重点、有条理地叙述,这项活动既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Food”这一单元时,我采用了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关键词这样一种方法进行复述:a dancer→easy→get tired→important→keep fit→seldom→eat snacks→between meals...;在《牛津初中英语》9B “Great people ”单元Reading一课中,我则以时间为主线,以“mind map”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复述;而在《牛津初中英语》7A “A fashion show”一课中,则可以根据文本本身的特点,采用看图片的方式进行复述,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转换人称复述。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教师既可以选择单一的复述方式,也可以把几种复述方法整合加以使用。可见,就算是同样的教学活动,灵活运用的话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

二、读后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评判一堂课成功与否,归根究底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判断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主要是看学生在活动中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读后活动侧重的就是检查阅读效果以及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巩固和运用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读后输出活动时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考虑该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要难度适中,脱离学生实际的读后活动会造成学生语言输出困难,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在《牛津初中英语》8B “Travelling”一单元Reading中,主要讲述了Kitty和她的父母游Disneyland,通过对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介绍,教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读前读中阶段,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解读文本、进行语言的输入,可是在读后阶段,授课教师没有从文本出发,设计任何检测课堂效果的读后活动,只是设计了一个讨论:How can we be a civilized tourist?这样的一个活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教师事先没有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提示,在语言表达上学生还缺乏对相关词汇等的了解,且问题本身与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很难和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输出。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所涉及的活动既要涵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挑战自我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读后活动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

读后活动的设计要基于文本,不能游离于文本外,只有基于文本的延伸和拓展才是有意义的。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8 “A fashion show”为例,文本围绕学生举办的一场时装表演而展开,旨在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各种服饰的同时,模仿并描述自己的服饰。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的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投入学习;通过整体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整体感知语篇,能说出文章的主体,能熟练描述文中学生的服饰。在读后阶段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同学们练习生活实际,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表演的方式介绍他们自己精心搭配的服饰。先小组讨论本组组员的服饰然后上台表演。这样的一个活动,既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和运用本堂课已学知识,做到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一致,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发现、归纳和感知。教师应把握好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具有紧密联系这一原则,内容上要注意素材的知识性和多样性,不能单纯追求新意或只考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题目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主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升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充分挖掘了文本主题的内涵与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语言,读后活动正是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阅读后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合适的读后活动,尽可能地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促进语言的内化和迁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参与、实践和探究等活动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尚华.初中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黄玲燕.初中英语阅读后教学活动设计[J].中学生英语,2014(01).

[4]李梦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设计[J].考试周刊,201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