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018-01-16唐春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

唐春晖

【摘要】 数学学科贯穿学生整个素质教育体系,是学生必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数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构建学生的综合知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从单一的传统课堂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也更贴近学生生活。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师生的合理沟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然而,传统教学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仍有待提升。本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性,分析了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优化展开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 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034-01

0

1.新课改背景下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1.1教师的因素

课堂提问有效性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提问方式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味遵循自己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缺乏互动,提问教学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平衡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提问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符,容易拉大教师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不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如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单靠自己找不到解题思路,教师又不能及时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就很容易滋长学生的厌学情绪。还有部分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恰当,在学生一定时间内未解决问题时,就主动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压抑学生的思维。

1.2学生的因素

新课改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以自身为课堂主体的授课方式不甚了解。在教师开展提问的过程中认识不到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作用,依然将之作为被动学习的一种形式。且高中生追求个性,自尊心较强,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愿意跟教师、同学交流。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而学生的消极配合使得教师无法获得及时的问题反馈。学生不与教师沟通,顺从教师的问题设置,教师就会对数学提问产生错误的判断,影响今后的进一步教学。

2.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2.1明确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被重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规划课堂设计,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首先,教师应当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视提问环节的作用和價值。提问并非为了检验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内化抽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传统课堂中,教师对提问的认识不足,提问环节通常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从属环节。例如,在解决同角三角函数的问题“tana=2,4cosa+5sina/3cosa-7sina的结论”时,学生通常要充分思考和计算,教师考虑到课程时长,很容易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课后自行解决。学生在课后没有教师的辅助,很容易放弃这一问题。课堂提问流于表面。

2.2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趣味情境

高中生处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针对性和趣味性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又要结合教学大纲上的重难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将问题内容设计成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任意分数,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一个正数,让学生判断原分数与新分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在得出原分数小于新分数的结论后,教师再导入“x、y、z都是正数,并且xx/y”这一问题。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在小游戏中找到思路,顺利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切实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在遇到阻碍的时候恰当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合理求解。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现几组不同的数列,如“2、4、6、8、10……”、“4、5、6、7……”和“5、5、5、5……”等,让学生找出这些数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回答后,导入等差数列的教学内容,学生有了具象的了解,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2.3糅合多种提问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合理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式设问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教材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展开深入探究活动。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较大的空间,设置开放性问题和探究式问题,通过多种提问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更多定理和性质。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剪切一个纸质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折叠、拼接等方式,让学生证明这一定理。在学生将之组合成平角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实验结果,分析这一定理背后的原因。又如,教师可以设置“你想我猜”的小游戏,将某一固定公式代入,如让学生选一个任意数,加上5再乘以-2,再加4,并除以2,最后加上这个数。在学生计算后,教师再揭晓答案:所得结果为-3.引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探究欲,在师生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广袤与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0):221-222.

[2]邹瑞.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析[J].科技展望,2017,(01):227.

[3]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6,(06):95-96.

[4]户燕.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33-134.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