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

2018-01-15张淑林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4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自信关系

张淑林

摘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随着我国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培育文化自信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此,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精神建设,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制度保障建设三个方面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以推进文化自信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实践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因此,对于提升文化自信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文化自信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涵一体,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一所高校以校园地理环境为要素,以社會文化为宣传背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全体师生员工通过不断地认知追求和实践探索,不断创造和积淀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文化自信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对文化自信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探寻,能有效将两者结合起来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文化自信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若与文化自信相契合,形成内在驱动力,便会无形中推动高校向前发展。第一,文化自信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通过价值导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人才,以良好的文化环境陶冶校园人的情操,校园师生能够在文化的滋养下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形成根植于校园人内心的人格力量,最终外化于行,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第二,文化自信助推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也是一所高校能够在文化上有新创造的精神底气,是一个民族、一所高校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必备条件。可见,自信心不仅是国力国运提升的精神牵引,对于高校而言,它亦是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能确保高校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为其提供智力支持。第三,文化自信指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增强高校文化建设的自信,能够促使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把握当前定位,明确未来规划和发展趋势,实现高校办学理念、宗旨、目标和成效的统一。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地位

加强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提升校园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第一,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承载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往往以其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全校师生灌输学校的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展现着一所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该院校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优雅富有意蕴的大学校园,是提升文化自信重要的物质载体。第二,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在承传和创新优秀文化过程中长久积淀、发展和提炼而成并被广大校园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精神文化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体现着探索求知的真理精神,并且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精神、观念以及行为等有着熏陶和感染的作用,良好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的自信具有内在的推动力量。第三,高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体现了高校的管理思想、风格以及办学的价值导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科学有效的制度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自信应将三种文化有效结合,进而实现三种文化的同频共振。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强化文化自信

深入挖掘校园物质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提升文化自信,可推进校园自然地理环境塑造、校园建筑与艺术景点设计和校园文化传播媒介引导。第一,校园自然地理环境塑造文化自信。优化校园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址,使校园师生在自然风光的感染下认识和改造自然,达到校园环境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如景色秀丽的水木清华,环抱一池溪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校园自然环境,如保证教学、实验区以及图书馆的安静,做好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等。第二,精心设计校园建筑与艺术景点展现文化自信。校园建筑和艺术景点的设计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内容上融合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如历史人物雕像。在形式上彰显时代的文化气息,让精神设计的校园建筑与景点同校园整体环境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独特性与协调性的统一,进而成为高校的标志和象征。如“一塔湖图”之于北大,红楼之于四川大学等。第三,利用校园文化媒介传播文化自信。高校作为信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应合理利用传播媒介传导文化信息。语言符号媒介如辩论赛、通知、简讯等传递校园文化信息,实物传播媒介如校徽、校服等传达校园文化,展现校园形象。

(二)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精神建设深化文化自信

增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能为树立高校校园文化自信提供内在精神动力,可以从理想信念教育、校风校训校歌以及校史教育等方面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第一,坚定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正植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理想的指引和信念的培育,如升国旗,开展理想教育的演讲比赛等,能增强其爱国、爱校情感。第二,文化自信以校风、校训、校歌为特色表达。校风、校训和校歌能体现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彰显该校的特色。例如“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是武汉大学为激发全校师生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精神的校训表达。第三,传承校园历史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如浙江大学的校史馆就呈现浙大从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从而让校园历史文化铭刻在全校师生心中,激励师生奋发有为。

(三)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制度保障建设引领文化自信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内在推动力,同时也要加强外在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引领文化自信。第一,建立共建机制,倡导全员参与建设。为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高校的行政工作者、教师以及学生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建立一套良好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通过全员协同配合,共同参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进而为提升校园人的自信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政策科学民主。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从实际出发,确保政策实施的科学性,保证校园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建立管理制度要走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利益,如高校制定有关贫困家庭学生补助政策,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效契合学生利益需求,保证高校管理制度的民主性和可行性。第三,加强规范实施,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如建立奖惩机制,对先进事迹、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进行奖励,激励更多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对违纪行为加以严惩,引导师生遵守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J].红旗文稿,2010(1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41.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文化文化自信关系
校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和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