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2018-01-15吕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志愿服务互联网+

吕晶

[摘要]“互联网+服务”是“互联网+”战略的延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素质修养,转变、更新当今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感。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就如何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08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3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确立了网络强国的战略格局,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并将”互联网+”行动作为信息化重大工程之一。在此背景下,顺应“互联网+”志愿服务趋势,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大青年这个互联网使用最为活跃和频繁的群体的作用,提升当代青年的志愿服务的行为意识,对提高和保持我国志愿服务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互联网+”服务研究现状

“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至今,已经在欧美一些国家有了一定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政务民生、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以便捷、快速、智慧等优势打破了人类对传统行业的认识。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互联网+”经济体,“互联网+”的智慧模式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正向以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新硬件时代”发展,这最终要改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服务模式;英国的互联网与各种现有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让很多服务变得更智慧、更精准;法国在“互联网+”服务的冲击下,也开展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将政策导向定位为智能和工业化发展,激发了创新和服务新模式,向高度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国家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引人注目,其中“互联网+服务”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体的广泛重视。推进“互联网+服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能有效优化服务效果、提升服务体验、方便广大群众、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使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借助平台,在人力资源、物质、信息与分工等方面有相互合作的机会,汇集并整合各自的力量,借助“平台力量”在志愿服务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目前值得关注的课题。

二、“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发展,网络志愿服务迅速发展,各方志愿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网络志愿服务的重视,促进了网络平台的有效使用,因此打造能为志愿服务提供低成本、高便捷的信息交互和价值交换平台极为必要。

(一)平台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志愿服务效用最大化

伴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各类组织不断涌现发展,对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各类型志愿服务标准要求不一致,导致各组织各自为政,从自身便利角度出发进行信息资源的配置,这种情况就容易形成信息分散、资源使用浪费、志愿者无所适从等情况,同时也加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和信息流动障碍,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搭建“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便于学校、社会、学生等志愿服务组织各方相互联系、协商彼此的资源配置、统一志愿标准、整合志愿力量,使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能够借助服务网络,达到志愿资源配置最佳化,服务效用最大化,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有利于整合各组织工作,优化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管理能力

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多方参与,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发展,筑牢志愿服务组织基础。鼓励企事业单位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志愿服务工作合力,扩大志愿服务社会覆盖。各种志愿组织随之而起,面对众多组织的涌现,需要更为规范的管理,也需要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和征集受众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活动规划,开展服务活动,切实使服务对象受益。搭建“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让各服务组织能够借助平台开展服务活动,通过服务平台来规范、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对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估和整合,有效促进志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有利于监控志愿者心理状态,积极干预介入,防止继发问题

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志愿者的性格、情绪、自信心、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志愿服务效果的冲击。不良的志愿服务活动可能会让志愿者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出现个体活动水平失调,甚至出现抑郁等严重心理疾病。志愿者通过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反馈服务过程前、中、后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自己的心理表现,便于及時了解志愿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由心理专家积极干预介入,帮助调整,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或者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活动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培训、监控、心理关爱咨询等,以帮助志愿者更好地获取系统、全面的心理知识,解决志愿者工作的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有利于推动服务创新,形成“平台力量”式志愿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迅速、类型广泛,为各类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与技术支撑,形成了新的服务模式。建设新型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借助“平台力量”,扩大服务范围,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主动适应新经济形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线上线下互助推动,同步发展、深度融合,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服务创新能力,推动服务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互联网+”在两会期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情况下,网络提供的资源已打破了传统服务的限制。如何建设平台、推广平台,利用平台力量,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与优良心理能力,促进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系统的演进发展,这是平台建设的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全力打造便捷化、多功能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依托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中心、网络协会的人才资源,聘请部分资深专家,建立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决策技术组,对平台建设中重要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可行性研究进行决策咨询,创新设计服务各结构模块。如利用平台实现志愿者心理关爱专家援助服务,通过互联网络为受助者提供在线咨询和服务援助;创新培训体系建设,为志愿者进行专业在线培训,提高志愿者专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可设置心理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志愿者的服务心理等。通过多模块的建设,最终实现服务平台的高效、便捷、专业、多样的志愿服务功能。

(二)实现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应用,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在专家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特点,支持志愿服务利用互联网优化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平台的整体要求统筹规划,从学校、社会、学生等多方资源现状和创新需求出发,实施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建设,同时协调管理制度和统一应用方案,以实现创新平台使用的新举创,打造优势互补公益模式,优化志愿服务平台功能和水平。

(三)整合优化,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挖掘潜藏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对各类志愿服务特点和大学生资源优势进行整合拓展,促进各模块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协助、紧密融合的服务模式,最终实现平台资源相连互通、共建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四)利用现有资源,融合服务云平台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立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需求,以现已部署和使用的志愿服務平台为基础,通过将分散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和共享,与云平台全面对接,在云平台架构下形成面向服务的具有安全和运行保障的有机整体,实现网络资源、服务支撑、保障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志愿服务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五)强化宣传推广,促进平台服务成果升华

根据平台建设各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系列推广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宣传平台优势和发展动态,营造出吸引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平台环境。同时及时调查研究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加大对平台服务中涌现出来的事迹、个人和组织宣传的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形成大众广泛支持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发展的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志愿服务互联网+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