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腹部推拿治疗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验案

2018-01-14王万红

关键词:舌体腹型腹围

王万红,张 睿*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2型糖尿病属于传统医学“消渴病”范畴,导师认为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痰瘀内阻,治疗上运用健脾祛痰,活血通络之中药汤剂口服联合腹部推拿治疗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案 例

李某,男,40岁,会计,长春市农安县人。2017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口干渴、多饮3个月,加重伴乏力3天。现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渴、多饮症状,未重视。3天前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伴乏力,遂于今日至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7.9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2.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尿糖+-。现症:口干渴、多饮,乏力,晨起口苦,胸闷,多汗,脘腹胀满,纳呆,眠差,入睡困难,小便黄,大便溏,日1次。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身高175 cm,体重110 kg,腹围113 cm,BMI≈35.92 kg/m2,舌质隐青,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嘱其规律饮食,适当运动;中医诊断为消渴病,痰瘀内阻证。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具体药物:黄连15 g,清半夏9 g,全瓜蒌15 g,陈皮10 g,茯苓15 g,泽泻10 g,苍术10 g,生山楂10 g,乌梅10 g,丹参10 g,甘草5 g,炒枳壳10 g,龙胆草10 g,煅龙骨(先煎)30 g,煅牡蛎(先煎)30 g,酸枣仁20 g,上药7付,水煎取汁450 mL,150 mL/次,一天两次早晚口服。因患者腹型肥胖明显,故辅以腹部推拿手法。具体手法有摩腹法、运腹法及局部点穴法,具体操作下:

①摩腹法:以脐为中心,医者用左手掌心附着于患者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按顺时针方向连续旋转环摩,以腹部微微发热为度。

②运腹法:医者用左手掌根部抵在患者腹部,通过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带动掌根部着力,将腹部弧形推向对侧,继而以手指的螺纹面着力,将腹部向同侧做弧形回带,周而复始,操作宜缓慢,以局部微发热为度。

③局部点穴法:以拇指指腹点按中脘、下脘、天枢(双侧)、大横穴(双侧)、气海、关元,按压到一定的深度后,做稍微停留,以得气为度。

20 min/次,1次/d,5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2017年12月21日二诊。服药7剂,口干渴、多饮缓解,脘腹胀满减轻,体力有所恢复,食欲较前有所改善,舌质隐青,舌体胖大,齿痕减轻,苔黄,脉弦滑。查体:腹围111 cm,体重110 kg。复查空腹血糖7.1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1.0 mmol/L;尿糖-;近几日工作压力大,睡眠未改善,上方去苍术,加首乌藤30 g,制远志10 g,酸枣仁调整为30 g。上药5付,服法同前,嘱患者规律饮食,注意休息。腹部推拿继续治疗。

2018年01月02日三诊。服药7剂,口干渴、多饮明显缓解,脘腹胀满消失,体力恢复,食欲正常,出汗减少,睡眠较前改善,二便正常,舌质红,舌体胖大,齿痕消失,苔薄黄,脉弦。查体:腹围109 cm,体重109 kg。复查空腹血糖6.2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0.2 mmol/L;尿糖-;近几日工作压力大,睡眠未改善,上方去龙胆草,加柴胡10 g,黄芩6 g。上药7付,服法同前,嘱患者规律饮食,注意休息。腹部推拿继续治疗。

2018年01月13日四诊。服药7剂,口干渴、多饮消失,脘腹胀满消失,体力恢复,食欲正常,出汗明显减少,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质红,舌体胖大,苔薄黄,脉弦。查体: 腹围107 cm,体重106 kg。复查空腹血糖6.1 mmol/L;早餐后2 h血糖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尿糖-;患者病情好转,随访半年,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自己,腹围由113 cm减至100 cm,体重由110 kg减至98 kg,空腹血糖控制在5.9~6.2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6~9.3 mmol/L之间。

2 按 语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过逸而少劳,且以口干渴、多饮,伴乏力为主症,故而辨病为消渴。结合患者症舌脉,辩证为痰瘀内阻证。其病位在脾、肝、肾,以痰浊、瘀滞为病机核心,治疗上当以祛除痰瘀为主,用药思路以小陷胸汤合二陈汤加减。方中以黄连、半夏二药共奏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之功,瓜蒌甘寒,助半夏化痰开结,陈皮理气燥湿祛痰,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泻热、化浊降脂,苍术取其敛脾精、止漏浊之功,茯苓健脾化湿,山楂酸、甘,归脾、胃经,可散瘀行滞,佐以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陈皮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既能活血补血,又可防活血太过之虞;甘草补益脾气、调和诸药。

根据患者脘腹胀满、眠差等症予以辩证加减,并辅以腹部推拿治疗,以达到内外合治的目的。腹部乃五脏六腑会聚之所,故选用腹部穴位可以调整全身经络,起到调理脏腑、除湿化痰、消脂的作用。治疗上选取任脉上的穴位,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可以调节一身之阴阳。其中中脘和下脘均属胃院,而中脘与手太阳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会,下脘则与足太阴脾经交会,关元与足三阴之肝、脾、肾三阴经均交会,有培肾固本的功效,气海为“生气之海”,而肺统全身之气,故气海可通调全身之气机,而且能够调理肺脏之气机,天枢为胃经募穴,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中医认为“胃者水谷之海”,“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久虚则气血不足”,大横内应横行结肠,二穴相伍有健脾和胃,化湿导滞之功。诸穴合用从而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导师消渴病患者大部分为腹型肥胖,其脂肪堆积在腹部,故在其腹部循行的经络上选取一定的穴位直接刺激胃肠本身就是治本之法,局部穴位点按可加强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尤其调节脾胃功能,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促进胃肠蠕动,排泄胃肠内容物,清理宿便,从而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最终达到调节糖脂代谢的目的。导师认为消渴病的治疗还应着重强调饮食及运动的重要性,及早发现本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舌体腹型腹围
骨性II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Twin-blcok治疗前后舌位及上气道变化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胖瘦精细分类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颈脊神经后根选择性离断术后伴发舌体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