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陉拉花图案纹样中的文化隐喻

2018-01-13肖小英

湖南包装 2017年4期
关键词:井陉拉花五毒

贺 迪 肖小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井陉拉花”是一种北方秧歌类民俗舞蹈,其形成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是扎根苦难、源于生活的一枝独有的太行奇葩。作为燕赵大地上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拉花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井陉的地理环境、经济、历史紧密相连。

1 “拉花”的历史文化缘起

“天下九塞,井陉其一[1]”,井陉地区的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加之这里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民深受其害。《河北风物志》中记载,井陉山区历来地瘠民贫,每当遇到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男女老少便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即便是平常年景,井陉地区的青壮年男子也多要外出谋生[2]。井陉人淳朴、豁达、坚韧的性格特质,自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人们为了逃兵避灾多流离异乡,也是迫于无奈之举。拉花也许正是由人们在颠沛流离的路上为糊口卖艺谋生而逐渐演变而来的。由此涌现出许多带有井陉“战争”“流亡”与“苦难”色彩的歌谣、故事[3]。这一点从井陉拉花部分曲目表演内容上可以看出来。如井陉县小作村拉花的名曲《下关东》,就是以元末明初时,百姓在战乱中四处避祸、结队逃亡外地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此外,由于战争和流动的原因,外地一些舞蹈式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拉花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

拉花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产生,带有浓郁的井陉地域气息。目前流传在河北境内众多的民间舞蹈呈减少的趋势,而“井陉拉花”以其特有的艺术生命力在井陉地区保留较为完整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井陉拉花”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拉花”纹样的艺术风格

舞蹈这门表演艺术,是融合了人体动作、服装道具、妆容及舞台展示、灯光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可见舞蹈艺术形象的最终呈现不仅仅依托于舞蹈动作的展示,还要依赖包括舞蹈服饰、道具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参与和辅助。在对“井陉拉花”研究的过程中,拉花道具、服饰、妆容的纹样及色彩给人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由此使得“拉花”这门舞蹈艺术的象征性更为强烈。故而研究“拉花”纹样对于理解“拉花”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 “拉花”纹样的造型特色

笔者将在井陉文化馆中所见的纹样进行整理,大致将其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

图1 “蝶恋花”纹

图2 “蝶恋花”二方连续

动物纹样中最为典型的是“五毒”纹样和蝴蝶纹样。蝴蝶纹,是民间美术作品及民俗文化中常用的装饰纹样之一。自古便有多位词人写过诸如“蝶恋花”等诗句,在图式表现上常常被隐喻为爱情的象征。拉花服饰中也有对蝴蝶纹样的刻画,有正面造型、侧面造型、独立纹样、对蝶、蝶恋花等。在拉花图案中,蝴蝶纹主要有具象、抽象两种造型形式。以图1中的“蝶恋花”纹样为例。图案造型为一只侧面展翅的蝴蝶欲飞向丛花枝头。蝴蝶的姿态优美,翅膀大小不一,颇具动势和立体感且有颜色深浅的变化。蝴蝶的身子、翅膀、触角都刻画得比较清楚,颜色晕染也非常丰富。蝴蝶的触角、翅膀线条弯曲流畅,表现出蝴蝶的灵动之美。三丛盛开的花朵也有主次之分,与整个蝴蝶呈矩形构图,凸显了构图的动势。整幅图案很好地将“蝶恋花”的完整意象表达出来。

植物纹样主要有牡丹、莲、菊花纹,有灵芝、水草等仙草纹。还有一类将动、植物融二为一的组合样式,如“蝶恋花”“鱼戏莲”此类纹样,整幅图案呈现动静得宜的装饰效果。

图3 “向心式”构图

2.2 “拉花”纹样的色彩表现

拉花服饰图案以红、蓝、绿、黄、黑、白为主色调,大胆地运用对比色、补色,两相调和,既有五彩炫目的强烈对比,也有简洁素雅的调和色调[4]。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简练概括的用色方法,使得井陉拉花图案的整体色调明快、强烈中不失素雅。拉花图案的色彩也因不同题材、主题有着不同的搭配方式,更增添了拉花图案色彩的丰富性及表现力。

2.3 “拉花”纹样的构成方式

在井陉拉花的吉祥纹样图案中,植物类纹样采用常见的二方连续构图、适合形构图、自由形式构图。动物类纹样则多以单独纹样为主,配合对称式、独立主题性纹样形式。

(1)二方连续构图

二方连续构图是以一个或几个的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者左右两个方向作无限连续循环而形成的带状形纹样。二方连续构图是拉花纹样中主要的构图形式。如图2的“蝶恋花”图样以相同的“蝶恋花”样本,向上下的方向作连续循环、重复的构图,呈现出重复、条理、规律的节奏美感。

(2)适合形构图

适合形构图是一个闭合空间界限,拉花纹样图案多以对称式结构出现,图3将对称的两个动、植物纹样分别置于两侧,中间是同样对称的单位纹样,单位纹样以花卉纹、如意云纹为主。

(3)自由形式构图

总的来说,纹样在拉花图案的构成上并不是单一的,其依据不同道具的载体特性选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其他地区的民俗艺术图案有着明显的区分(见图4)。这些图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井陉人民生活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井陉人民的淳朴、勤劳、乐观性格的折射。

3 井陉拉花图案纹样的文化隐喻

井陉拉花纹饰具有古拙质朴、浑厚率真的艺术特点,借助于表演服饰、妆容、道具等艺术形式载体,井陉百姓通过其纹样中的文化隐喻,表达了他们祈福纳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景,对生殖繁衍的崇拜、质朴浪漫的审美。拉花道具的艺术特色蕴涵着深厚的中国哲学思维和农耕文化的内涵,理解其文化隐喻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语汇的丰富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祈福纳祥的愿望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五福”是拉花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吉祥图案,此类图案多见于拉花的妆容表现,借助于特定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吉祥的寓意。拉花舞蹈中“滚伞”的妆容。“滚伞”佩带头网、黑水纱缠头、多色瓜皮帽,脸上画梅花,嘴戴滚胡[5]。以梅花寓意“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如德、考终命”,此外还有菊花、荷花纹样,有吉祥、和合之意。吉祥图案用于妆容时多为单个图案的表现,运用强烈的对比色来凸显形象,鲜红的花色与浓黑的滚胡产生强烈的对比。

还有截取传统剪纸、年画艺术中的吉庆图案,加入当代审美创新的图式。例如“万事如意”“和谐盛世”“调风”,这类吉祥图案多见于拉花道具中的鼓面上。表达着百姓最单纯、质朴的美好期许。图中有葫芦,代表福禄;“调风”意寓着风调雨顺。结构布局疏密有致,整个画面采用民间色彩,世俗意味浓厚,深受百姓喜爱。

3.2 生殖繁衍的崇尚

生殖崇拜是民俗文化中最常见的主题,在拉花图案纹样中不乏此类意愿的表达。其中以“五毒”纹样最具特色,这是井陉拉花中极为独特的一种妆容扮相,即在男性角色鼻梁上画“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图案。其作用为两种,一为祈求达到“以禳虫毒”的目的;二因它们都是多子的动物,且生命力极为旺盛。这种旧时扮相正反映了山西、陕西、河北一带所特有的地域性生殖崇拜文化[6]。

所谓“五毒”,指蛇、蟾蜍、蝎子、蜈蚣、壁虎这5种动物。“五毒”虽形象狞恶,然而他们的生命力、繁殖能力却极其旺盛,由此成为人们最为常用的一种吉祥图案纹样,这也是由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文化基因中继承而来。且“五毒”的生理体态具有着象征生命繁衍的特质,如蝎子、蛇、壁虎细长的头尾,蟾蜍硕大的腹部,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于男性生殖器的联想。因此,人们便视“五毒”图案为一种冀望子孙繁盛的吉祥纹饰,寄托了人们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和理想。

图4 “自由式”构图

在井陉拉花中,这种图式被人们大胆地用于妆容的描绘,在男角的脸上画“五毒”,这种妆容旧时更为普遍,主要的造型特征反映着传统民间美术样式的质朴、稚拙的艺术风貌。拉花妆容中在表现“五毒”的图案时弱化了“五毒”的四肢而强化其躯干特征,着重突出对“五毒”生理特征的塑造,如重点刻画蛇细长的体态、蝎子带钩的毒尾;在色彩方面,加强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红黄绿白黑等纯色根据“五毒”各自的特质进行描绘,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表现题材还有庄旺拉花《卖绒线》的道具中“莲生贵子”和“榴开百子”的意象,像莲蓬、石榴和瓜果这类多子的植物,作为吉祥图式出现时都蕴藏着人们对于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

3.3 驱邪避灾的祈求

在庄旺拉花的“小姐”妆容扮相中,女角穿着大褂、罗裙,腰系彩绸,手持彩扇、手绢,“小姐”的肩上斜跨着一个红包袱,脸上从右眉的上端经由鼻梁,到左面颊画有一道白印[7]。这一妆容正是取“煞邪避邪”意,以求驱邪平安。

祈福纳祥、生殖繁衍、驱邪避灾的主题始终贯穿于井陉拉花道具的纹样设计中。井陉拉花以它朴实的艺术样式、独特的审美情趣,真实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

4 结语

目前流传在河北境内众多的民间舞蹈已呈逐日减少的趋势,这说明民俗艺术在脱离其原有的生存空间后,其存在的意义不再具体,有不少民俗文化样式已经濒临消失。所以在当代设计创作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图样与当代设计理念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这不仅能够使更多的当代人更直观地了解地域文化,欣赏民间艺术,同时对于保护民俗文化、扭转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局面也有着重要意义,应该提倡。

[1] 肖东发,袁凤东.燕赵悲歌·燕赵文化特色与形态[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109.

[2]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205.

[3] 郝媛媛.河北井陉拉花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4] 王苏华.民俗文化寓意在民间美术传承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5] 蔡玉霞,罗杨.太行奇葩:井陉拉花[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6] 郑胜利.吉图未必皆祥物——民间“五毒”图案的运用及祈祥心理机制略析[J].艺术评论,2016,(10):167-170.

[7] 蔡玉霞,张国林.井陉拉花.[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井陉拉花五毒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端午食“五毒”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原来是良药
端午识“五毒”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3D打印咖啡拉花只需10秒 图案任选
咖啡拉花的逆袭
井陉西元墓地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