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方面的价值

2018-01-12

关键词:危险性颈动脉多普勒

刘 铸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作为高血压、脑梗死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颈动脉斑块可对颈动脉形成一定损伤,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颈动脉斑块病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为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将47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体检的47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58.2±2.3)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线阵探头频率参数为7.0 MHz。颈动脉斑块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将患者锁骨上窝作为扫描起点,分别采用横切扫描法、纵切扫描法,探查患者的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以及颈外动脉(ECA),着重扫描患者的颈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位,发现斑块后,对颈动脉局部进行反复扫查,以评估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位置、大小、数量等。单侧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将头部偏向对侧,重复上述步骤,以探查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状况。详细记录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观察患者的超声征象。

2 结 果

2.1 患者的检查结果

本组47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共115例伴有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24.47%。254例为单侧颈动脉斑块,其中246例患者为强回声、规则硬斑,患者均无脑梗死史,8例患者为低回声、不规则软斑,且其中3例患者有脑梗死史。216例双侧颈动脉斑块患者中,53例患者一侧为低回声、不规则软斑,另一侧为不规则混合斑块,共45例出现脑梗死,其脑梗死发生率为84.91%,而163例患者一侧为硬斑,一侧为不规则软斑,脑梗死75例,脑梗死发生率46.01%。

2.2 患者的超声征象

(1)钙化斑(硬斑)。患者颈动脉斑块出现钙质沉着,伴声影及不均匀强回声。颈动脉血管表面凹凸不平,呈火山口样。颈动脉管腔内的斑块局部表现为缺损充盈,随着斑块体积的增加,颈动脉管腔血流变细,频谱形态异常。严重堵塞的颈动脉管腔的超声征象为:无血流信号或可见零星样血流信号。(2)软斑。回声强度低,与斑块侵袭颈动脉内膜有关。(3)纤维斑。中、强回声,颈动脉斑块侵入颈动脉内膜中层。

3 讨 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颈动脉退行性病变,颈动脉斑块多发于CCA分叉部位、ICA及ECA起始部位。不同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水平各不相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评估颈动脉斑块危险性的原理为:这种诊断方法可通过对颈动脉斑块的回声强度、超声特征判定其危险性。将斑块的病理成分作为颈动脉斑块的划分依据,可将其分为混合斑块、软斑以及硬斑3种类型。其中,混合斑块是由细胞碎片、脂肪、纤维等构成的,本组470例患者中,共53例患者检出混合斑块,其中45例有脑梗死史,因此,这种斑块属于一种危险斑块;软斑为一种由炎性细胞包裹脂肪细胞、弹性纤维等构成的斑块,本组470例患者163例患者检出软斑。与其他颈动脉斑块相比,软斑的危险性较高,其原因为:其内部脂质成分过高,加之形态具有不规则特征,更易于颈动脉血流的冲击作用下发生破裂或形成血栓,诱发心血管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硬斑则是一种以斑块表面钙化为基本特征的稳定斑块,其在颈动脉血流冲击下脱落的几率较小,因此其危险性较小。

本组470例颈动脉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随访结果证实,硬斑患者无脑梗死发生,而混合斑块、软斑块患者则各有脑梗死出现。上述诊断结果充分验证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动脉斑块危险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因此,这种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结 语

医院可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利用患者斑块的回声强度、均匀性等信息,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进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预防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危险性颈动脉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国家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发布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危险性感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