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身份识别在儿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11范东利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信息卡双重身份上臂

范东利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医院护理部,河北 张家口 075300)

护理安全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措施,患者身份辨认的准确是保证护理服务安全、准确的基础[1]。因此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安全性[2]。我院自2017年1月开始在儿科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双重身份识别法,有效减少了身份识别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12月来我院儿科病区接受住院治疗患儿中选出1000例为实施前;选择2017年1~5月来我院儿科病区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中选出1000例为实施后。实施前的1000例患儿中男640例,女36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2±1.3)岁,其中肺部疾病430例,消化系统疾病250例,免疫系统疾病140例,神经系统疾病180例。实施后的1000例患儿中男670例,女330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6±1.5)岁,其中肺部疾病450例,消化系统疾病280例,免疫系统疾病100例,神经系统疾病17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施前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患儿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加用双重身份识别法,主要为:①严格佩戴有身份识别意义的臂带。使用双层棉布缝制出不同大小的臂带,根据患儿的上臂围设计出符合不同年龄、不同胖瘦患儿需求的臂带,宽度约为上臂宽度的50%,长度则为上臂围长度的2倍,在臂带的衔接处设计粘扣,方便佩戴,同时设计松紧度,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臂围进行长度的调整。臂带的外面有双层透明封口袋横向开口,封口朝外,利于放入取出信息卡。信息卡由硬纸片制作,内容主要为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信息、床号、住院号、护理级别等。将臂带佩戴在患儿的上臂中部,信息卡则在上臂的前外侧。佩戴时以患儿的舒适度、稳固效果为主,避免过紧过松等。所有患儿在入院首诊后由床旁责任护士为其填写信息卡,佩戴臂带。②患儿的所有治疗单均增设住院号。在各种治疗单中,除了原有的床号、姓名等信息外,增设住院号,在醒目的地方用鲜明的自体标志出住院号、姓名等信息。如:输液单、注射单、给药单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患儿身份识别准确率、由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后的身份识别准确率明显比实施前更高,由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更低,且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1)。

表1 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对比[n(%)]

3 讨 论

三查七对制度是临床护理服务中的一项基本规定,但是实际上很多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是习惯性的以床号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而床号又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样就可能造成身份识别的错误,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3-4]。而住院号、姓名是患者的双重身份识别中具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为有效提高儿科病区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我院自2017年1月开始在儿科病区实施双重身份识别法,一方面通过自制臂带要求患儿严格佩戴,该臂带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患儿在活动、玩耍、外出、转运时均随身佩戴,其中有患儿的基本信息,相关人员可以随时对患儿的身份进行识别[5]。而且臂带佩戴的部位是患儿的上臂中部,合理调节佩戴的松紧度,保证患儿佩戴的舒适度,并且能避免患儿在玩耍、活动时出现臂带丢失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各种治疗单中增设住院号,并且突出住院号、姓名信息,利于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的身份信息核对识别。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儿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且由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低(P<0.01)。

综上所述,双重身份识别渗透到儿科住院患儿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身份识别准确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1] 齐红梅,陈立琴,白爱兰,等.浅谈自制小儿身份识别标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4):52-53.

[2] 石敏珠,孙怡汶.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在身份识别流程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73-976.

[3] 曾 莉,罗顺清,吴利平,等.护士与家属双人查对法在儿科用药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102-103.

[4] 张 雯.身份识别腕带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和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406.

[5] 王学梅,梁文婷,王肇俊,等.自制臂式住院信息卡识别患儿身份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3):73-74.

猜你喜欢

信息卡双重身份上臂
邀你来答题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双重身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征与技能提升
信息卡评价工具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的实践与探索分析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新技术监管:双重身份间的平衡
求解向量题的三个常用策略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THEA S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