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力使同伴快乐

2018-01-10杜方方肖艳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快乐

杜方方 肖艳艳

摘 要:罗伯特·欧文强调人的性格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和谐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通过追溯“尽力使同伴快乐”这一教育格言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欧文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的方式方法,重在探究当今小学生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尽力使同伴快乐”这一教育格言在现今状况下运用的价值。

关键词:欧文教育思想 同伴关系 尽力 快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83-02

罗伯特·欧文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中提出了“尽力使同伴快乐”教育格言,这一教育格言的提出与他的“环境决定人的性格”理论相吻合,同时他也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一教育格言的价值。这一格言不仅仅适用于当时社会,在当今社会依然受用。

1 “尽力使同伴快乐”的提出与运用

1.1 背景

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家,“尽力使同伴快乐”是欧文在性格陶冶馆教育儿童时提出的格言。在这一时期,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开始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贫富的对立更加的尖锐。欧文从工厂制度给整个社会尤其是社会下层阶级带来普遍的“性格”邪恶出发,试图从性格形成理论中寻求挽救这种“性格”的有效途径。[1]欧文的性格形成理论是与十八世纪法国(尤其是爱尔维修)关于“人的性格是环境的产物”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他的第一原理就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为任何社会以至整个世界造成一种普遍的性格,从最好的到最坏的、从最愚昧的到最有教养的性格,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世事有影响的人支配和控制着的”。[2]欧文强调的“性格”更多指的是一种品格和生活习惯。

1.2 “尽力使同伴快乐”的内涵及实践

欧文认为,“人的幸福主要地(如果不是全部地)取决于自己的以及周围旁人的情感与习惯;同时人们可以使所有的幼儿养成任何一种情感和习惯。因此,最重要的是,使他們养成只能增进其幸福的情感与习惯。所以,每一个儿童进入游戏场的时候,都要用他们听得话告诉他们说:“绝不要伤害跟你一块玩的小朋友,相反地,要尽力使他们快乐。”[3]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儿童在游戏场和学校里受锻炼的这段时期,给人们以一切良好的机会去创造、培养并树立有助于增进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感情与习惯。按照这种行动计划,两岁儿童进入游戏场时接受的格言“要尽力使小朋友快乐”在他们进入小学的时候还要重新提出来,要他们遵守。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养成永远根据这个原则行动的习惯。这是一条简单的准则,它明白浅显的道理,在儿童幼小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他们理解,当他们渐渐长大,养成了遵守这条准则的习惯并体验了自己所能得到的好处后,就能更好的理解这一准则对社会的重大影响。[4]“尽力使同伴快乐”这一格言与欧文的大目标:“驱使他们不但爱人,而且相互之间在全部行为中都将毫无例外地具有一种积极的仁慈”并且“在人间实现博爱、诚敬与和平”具有一致性。“要尽量使别人快乐”,让所有的儿童沉浸在爱和愉悦的环境中,让儿童在他人情绪的认识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心理理论,有利于儿童移情能力的养成,这是儿童建立“宽容”态度的关键。而“宽容”和“爱”是建立平等和杜绝邪恶最有力的手段。

1.3 建立和谐同伴关系的必要性

英国教育家查尔斯.史密斯曾经说过:“对人而言, 关心和爱就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诺丁斯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鼓励发展能力、养成关怀、培养爱心,造就出可爱的公民。”[5]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育格言。综上所述,不管是国外教育家还是国内教育学者无不支持建立和谐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关心他人是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不少研究发现,培养儿童对他人关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利他行为的水平,降低其不良行为的出现,从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友谊。[6]欧文的教育格言“尽力使同伴快乐”也正是引导儿童建立和谐同伴关系,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的理论方法,欧文通过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它的可行性。这同时也说明了,小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应该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尽量让别人开心快乐。

2 现今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2.1 不合群

在学校里我们会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朋友喜欢和大家一起玩,而有的小朋友喜欢自己独处呆着自己的世界里,对其他的任何事表现的漠不关心,不能很好的与其他小伙伴融合成一个整体,通常我们称小学生这样的行为为“不合群”。我们把这下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2.1.1 家长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是宠爱有加,怕孩子被人欺负、带坏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限制与其他学生交往。家长的这种过度保护导致孩子不敢与其他学生交往,从而出现“不合群”的现象,如果长此以往有可能会使学生形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后将很难融入社会。

2.1.2 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进程的加快,儿童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加,儿童之间的交往明显的减少,导致儿童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

2.1.3 儿童个体的特征

首先,部分儿童的性格比较的内向,这类小孩内心比较的羞怯,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其次,曾经与小朋友交往过程中遭受过挫折,从而自信心受到打击。

2.2 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个人主义,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比较的高傲、轻狂。第二是不善于与别人分享,不能做到互帮互助,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第三是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忽视他人的感受,不去关心别人。

2.3 攻击性行为

近几年,“低龄犯罪”、“校园暴力”、“欺负弱小”等事件时常发生,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于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关注。通过对小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发现,有一些小学生会经常有违反纪律、打架、辱骂他人等行为,像这样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同学相处,该怎样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化解矛盾,认为打架似乎是解决事情的唯一方式。另外,还有一些小学生因总是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会采取一些引起别人关注的手段,例如故意犯错,故意挑起事端、攻击他人,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像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至危害社会。

3 运用“尽力使同伴快乐”的意义

3.1 有效改善了小学生不合群的现象

根据导致小学生“不合群”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现状显得尤为迫切。运用“尽力使同伴快乐”来指导和谐同伴关系的建立,对所有的儿童沉浸在爱和愉悦的环境中尤为重要,但这一格言的运用最终还是要依靠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小学生同伴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1.1 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长大成人之前,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活动场所,家对孩子的影响重大。实践证明,在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形成快乐、开朗,乐观和自信的性格有较大的帮助。另外,家长的责任不仅是养育孩子,更是让他们学会关怀。这种关怀是基于家长与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长应理解孩子的现实,尽量体会他们的感受,通过与孩子建立关怀关系来表明关怀行为是如何进行的,孩子积极积累被人关怀和关怀他人的经验,使关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增强。[7]

3.1.2 学校

小学生成长过程离不开同伴群体,群体内良好的规则意识、规则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更好地接受社会规则的制约。[8]Eisenberg认为:儿童决定是否助人的主要依据来自于他们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或责任。所以说,同伴群体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儿童建立同伴关系,获取社会技能的基础。[9]鉴于同伴群体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也在促进儿童建立和谐的同伴群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首先,讲授“尽力使同伴快乐”的意义。笔者认为处理好小学生间的同伴关系,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的重中之重。小学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孩子的情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个阶段教师教授孩子正确的相处原则尤为的重要,这一原则可以正确的引导着孩子们做一个善良、无私、对世界充满爱的人,一旦这样的一个原则深入骨髓,不但学生会以身作则,还会以榜样的作用影响着其他同学,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其次,对于同伴群体中的孤立者给予及时的帮助。[10]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思想情感变化,找到其孤立不合群的原因。注重启发引导他们参与群体活动,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行为,带领同学们和他们相处,让同学们体会到“使同伴快乐”的意义。

再次,正确的引导同伴群体。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最容易养成良好性格的阶段,因此,教师们应特别关注。“尽力是同伴快乐”这一教育格言教授给他们,还不能达到改善这一现象的目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做到清楚小学生同伴群的类型,在适当的情况下加以引导。一旦同伴群体之间形成了这种友爱和愉悦的氛围,“不合群”同学慢慢也会被影响,这种现象自然就消失啦。

3.2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今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因此,改善这一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欧文提出的“尽力使同伴快乐”——这一教育格言在教育實践中恰恰有效改善了以上问题。“尽力使同伴快乐”这句话的深意就家长的责任不仅是养育孩子,更是让他们学会关怀是要让儿童有宽容、大度、善良的品质,懂得在当今合作、团结的重要性。歌德也曾经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如果每位学生都永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并懂的与他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那么我想以自我我为中心,自私、没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了吧。

3.3 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

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墨子的“素丝说”等无不强调外力因素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11]小学生之所以产生攻击性行为,是因为其周围环境不和谐,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而校园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应怎样改善这一现状建立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呢?首先,学校应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以身作则,经常举办促进良好和谐关系的活动等。其次,老师应合理引导小学生们运用“尽力使同伴快乐”这一格言与同伴相处,评选出榜样,激发学生们向榜样学习。

4 结语

“尽力使同伴快乐”这句格言,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它对小学生乃至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儿童而言,它就像太阳一样照进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而每一个心灵发出的热量,又会温暖着身边的更多的人。这将有效的减少小学生同伴关系中的“不合群”现象、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与协作,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为当今小学生同伴关系的教育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欧文选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7.

[2] 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欧文选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5.

[3] 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欧文选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4.

[4] 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欧文选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3-44.

[5] 侯晶晶. 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

[6] 高剑.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5):100.

[7] 杨菁.初中生“我—他”和谐关系建构策略——基于关怀德育模式视角[J]海南广播电视大众学报.2016(02):92-95.

[8] Eisenberg, N. The roots of pro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15-125.

[9][10] 高旭,王元.同伴关系:通向学校适应的关键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61-165.

[11] 袁文芳.论罗伯特·欧文的性格形成学说[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09):164-166.

作者简介:杜方方(1992-),女,汉,山东菏泽人,成都大学教育专业硕士,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河南王小学教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德育教育。

肖艳艳(1995-),女,汉,山东菏泽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快乐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古往今来之紫砂收藏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浅淡如何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