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剑合璧 携手并进

2018-01-09洪芸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有机结合

洪芸

【内容摘要】心理辅导的模式,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为主。较之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可以更好更深入得帮助来访者的个人问题,但如果这个来访者的问题背后主要是来自班级等团体环境的影响,那么不解决他背后的问题,只关注来访者当下的情绪状态,或者单一调整来访者的认知模式,效果并不会非常理想。一旦来访者再次受到班级等环境的刺激,问题会再度爆发出来。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以一个个案为例,运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重拾阳光。

【关键词】个别辅导 团体辅导 有机结合

一、外地生的苦恼

某天中午,我正在辅导室值班,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一个清爽,文静的女孩子映入我的眼帘。她小心翼翼地走进辅导室,轻轻地在我的身旁坐下。她第一句话:我在班级待不下去了!眼眶立马红了。原来是籍贯的问题,让她在班级待不住,怕同学们知道她来自安徽,会看不起她,会鄙视她。所以进入高一以来,她把自己的身份证,或者其他一切有着籍贯信息的物件都藏起来,生怕被同学知道后排斥她,看不起她。担心害怕班主任手头的学生名册被同学看到,因为上面有自己的详细信息。她把自己隐藏地很小心,很累,时时刻刻都担心同学们发现她的“秘密”。班级里的同学在玩耍时脱口而出的“安徽佬”这3个字,像一把尖刀深深刺痛她的内心,因为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安徽人”。同学们在平时玩耍时,时不时会蹦出“安徽佬”这3个字,这让小刘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最后甚至害怕这个班级,严重影响了她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二、个案辅导 孤军作战

第一次的谈话,我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认真倾听着她的吐诉。小劉在我的辅导室尽情地哭,释放她半学期积压的情绪。第二次约谈,我采用了调整来访者认知的方式来尝试解决问题。第三周约谈,我发现她的情绪又在反复。小刘痛苦地告诉我,她没办法接受同学口中的“安徽佬”那3个字眼,不论同学们是有心还是无意的,在她听来同样还是那么地刺耳。她始终非常害怕大家知道她的身份,而自己又不想一直这样下去,更没有勇气和同学们坦白自己的身份,以卸下身上的重负。这一次的谈话,我意识到,我必须改变方法,我的心理课需要有个调整,为她留出5分钟。小刘也表示她愿意配合,不管结果怎样,她都愿意尝试着去改变现状。

三、团体辅导 携手并进

几年来,在我的心理课上,我都习惯性地留出课前3~5分钟的时间,安排一位学生来分享交流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热门话题或者心理效应。有了这个课前习惯,为小刘的出场提供了机会。小刘很勇敢地走上讲台,打开早已准备好的课件,为大家介绍心理效应——刻板效应。她出示了多张华丽的城市建筑图片和美丽的乡村景色照片,让同学猜猜这个美丽的城市。同学们一片哗然,上海、北京、杭州……甚至猜国外的都有。小刘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公布答案,这个美丽的城市其实就是她的家乡——安徽,现场渐渐安静下来了。小刘再次鼓足勇气,告诉大家现在的安徽,再也不是同学们刻板印象中的经济落后,以乞讨为生的安徽佬的形象了。现在的合肥,安庆等城市建设地都非常不错,人们的收入也可观。自己一直因为籍贯这个问题,而刻意躲避着和同学们的交往,甚至不敢和同学有着过多的交流。当自己听到班级里的同学说到“安徽佬”这3个字时,更是会反射性的紧张而心跳,害怕同学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而被同学们看不起。今天她要勇敢地告诉大家,她就是安徽人,胡锦涛主席不也是安徽人吗?主席都是安徽人,她应该感到骄傲。小刘一口气说完,班级掌声雷动。我看到小刘如释重负的吐气,更看到她的自信回来了,她的包袱扔掉了。她的心情此刻是激动的、复杂的、更是轻松的。

四、寻找有机结合的连接点

受这个成功案例的启示,我努力寻找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有效连接点。在校园中,有不少来访者的问题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班级。学校心理教师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倾听学生的诉说,或者解决学生的当下情绪,更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增大心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心理教师最大的价值不就在于帮助学生找回自我,重塑自信,重拾阳光吗?

来访者的问题如若来自于班级,那么在我们的心理课上,我们可以在原来课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把有意的暗示,无形地渗入到课堂中,进入到学生的心中。比如,我还碰到一位男生,高一时只有1.46米。第一次上课分组,该组就取组名为“146”,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他的身高。后来又有一次上课,同学们作弄他,该男生忍不住爆发了,男同学们却三五成群起哄,嘲笑他146的愤怒。下课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下一课的内容,我怎么调整能帮助这个孩子。我选择了《我就是我》这个话题,课堂中让孩子明白,进入青春期后,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和他人,尤其是容貌、体态等外部形象。喜欢追求美的外表,有着积极一面,但也经常放大自身或者他人的不足,甚至以偏概全。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成功与失败等等。尤其是体貌上的不够理想,让我们滋生烦恼,如觉得太胖、太矮、眼睛太小,有痘痘等。而且每个人的发育有快有慢,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而取笑对方,因为他人也同自己一样,都希望自己是最美的,最好的。希望通过该课让学生减轻“体貌烦恼”,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的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减轻或消除自卑心理。把自己的缺憾和不足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树立自信心。课堂最后,借用赵传的歌曲《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让学生完成卡片1“虽然我 ,但是我 ”,送给自己。卡片2“虽然你 ,但是你 ”,送给对方。我也借此机会写了几张卡片送给班级的同学,其中就包括这个小男生。在这里,“虽然”是一种缺憾,“但是”却流露出我们自信的芬芳。接受美好、接受“闪光”是一种骄傲,接受自己的缺憾和不足却需要胸怀的宽广,让我们携起手来,悦纳自我,超越自我。

这学期开学,一位清秀的男孩来到我的辅导室,倾诉他的“故事”。《花千骨》热播后,其中“杀阡陌”的形象被大家热议。而这位小男生不仅长得清秀,行为举止也有些像女生,所以同学们就给他取了绰号“杀姐姐”。他为此很恼怒,不喜欢这个称呼,可自己越是拒绝,同学们反而更来劲。来访者觉得这个绰号,不仅仅是对他的侮辱,实则背后是嘲笑他“娘娘腔”。又是一则因为班级同学而带来的烦恼,类似的事情,在其他班级中也有发生,但是此类事情,无论是自己,或者班主任出面责备闹事的同学,都是适得其反的,处理有些棘手。

于是一堂团体辅导课《性别方程式》在该班展开。通过课堂,让学生理解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社会性别角色、社会性别规范和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是男女在外表形象、人格特征、角色行为等方面所形成的过分简单化、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一套相对固定的看法。这个刻板印象,一方面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某一个人,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这种“固有的看法”,形成“性别偏见”。通过课堂学生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又有差异,人们对身体形象、性别认同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多元化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大家都应该学会尊重和接受差异,给自己和他人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五、反思

以上几个例子因为个别辅导与团队辅导结合而取得了非常好的辅导效果,但不是任何一个来自班级烦恼的个案都能用这个方法。心理课的课时本身就紧张,不能因为出现类似的个案就为该来访者量身定做课程。我们只能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系统性的课程也不可能让我们随意修改,所以我们只能积极寻找有机结合的连接点。但是,我们可以发挥的能动作用还是很大的,课堂大方向是不变的,但是里面的环节和内容都是我们可以调整的。心理教师在面向多数学生的时候兼顾个别特殊,需要关注的学生,心理课兼顾发展性和针对性,它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义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指导手册[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文萍.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活动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高亮.中学生心理[M].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2006.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有机结合
高效组织绘本教学的几点心得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