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1-09熊利祥

科技资讯 2017年3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

熊利祥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專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企业人才需求出发,促进校企合作办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205-03

Abstract: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mmitted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 talent who has solid basic theory, stro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talent demands of enterprise,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 course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latform,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eachers, to promote teaching ablity by scientific research,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 talent wh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needs.

Key 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ourse system

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是当今信息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的学科,也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等诸多领域研究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传输、处理等基础知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

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习惯把理论教学放在首位,实践教学从属并服务于理论教学,开设的大多是验证型的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填鸭式学习,跟随性学习,养成了依赖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应用型是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重点不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实际工程项目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并对多项理论进行综合,是对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升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对理论学习的弱化,而是要加强理论对应用的指导。

1 了解企业需求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包括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测试人员、射频工程师等。提供的岗位需求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支持等。技能需求主要是C语言、模数电、PCB、单片机、嵌入式技术、FPGA、DSP等。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硬件和底层软件的技术需求,配以相对应的基本编程能力即可。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都是一些必备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文档编写能力、英语沟通能力、基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因此,在校期间应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模数电、单片机、嵌入式、FPGA、DSP、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促进校企合作共建电子信息工程特色班

积极引进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选派工程师全程负责学生教学、管理及工程实践,同时选派职业规划师全程指导学生各类职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企业文化教等特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综合业务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注重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完善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3+1”、“6+1+1”等特色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突出应用特色和行业区域特色。endprint

(1)理论教学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方向课和选修课)、素质拓展课。

①公共基础课。

包括: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使学生了解历史,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遵纪守法,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和物理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基础,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②学科基础课。

包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课程。

覆盖了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些主干学科。

电路类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和基本的设计方法。

信号类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号的分析、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通信类主要包括:通信原理,使学生掌握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计算机类主要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常用的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③专业必修课。

包括:高频电子线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FPGA设计与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嵌入式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自动识别技术等课程。

其中,数据库技术、FPGA设计与应用、嵌入式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为职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为校企合作课程,也是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链的综合实训课程。

④专业选修课。

包括:电子线路仿真设计、DSP原理及应用、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Java Web应用开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语音信号处理等课程。

其中,电子线路仿真设计、DSP原理及应用、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Java Web应用开发为职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本校的师资和实验条件,确立了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和信号检测、识别和处理两个课程链。

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链主要包括:电子线路仿真设计、FPGA设计与应用、DSP原理及应用、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核心课程。

信号检测、识别和处理课程链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识别、射频识别、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核心课程。

(2)实践教学模块。

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FPGA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技术课程设计、自动识别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4 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融合其它专业知识的经验、缺少资料搜索、资料鉴别能力、操作时不注意规范性,表现出“院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明显差异。

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构成。课内实践和课程实验为课程设计服务,课程设计为专业综合实训服务、专业综合实训为毕业设计服务,形成项目驱动式、多梯次、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内实践和课内实验为课程教学服务,课内实践采用理实一体,边讲、边操作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教学案例和提高专业技能。课内实验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整体方案、硬件电路和程序的设计。课程设计针对技术型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其内容可针对一门或若干们课程,其难度高于课内实验。

5 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很多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是专家,但实际工程的经验却非常有限。学校可通过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

(1)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设计成教学案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2)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和行业最新的应用,壮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3)把工程经验和专业技能作为聘用和提升教师的考核条件。

(4)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一线工程师到校兼职任教。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和科学素养,也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一线工程师,从他们那里感受到企业文化,学习实际的工程经验和能力。

6 结语

从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应用型课程体系,形成了项目驱动式,多梯次,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这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忠祥,范程华,张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6):46-49.

[2] 钱波.应用型工科院校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121-124.

[3] 刘纯利,王晴晴,张玉山.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3): 67-69.

[4] 李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221-222.

[5] 谢云,谷爱昱,王钦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1):19-20,35.

[6] 赵明富,罗彬彬.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S2):25-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