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文化类型与基础文明:西藏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探析

2018-01-09石徐朱桂丽

青年时代 2017年3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建设路径

石徐+朱桂丽

摘 要: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有独特的经济文化类型和文明类型。畜牧经济文化类型是西藏主体经济文化类型,西藏高校大学生从小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深受这种文化类型的影响。西藏高校大学生相对而言诚实守信,服从性高,待人真诚、思想开朗;同时表现出对礼仪和现代文明缺少了解,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欠缺,性格粗广、易冲动特征。本文从西藏的经济文化类型谈起,分析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总结出西藏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缺失原因:一、文化类型与社会原因;二、学校及家庭原因;三、学生自身修养原因。最后提出西藏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要加强教育、营造氛围、依托活动、严格规范,加强师德建设,使知识传授过程兼具培养高尚情操和基础文明的功能 ,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才。

关键词:经济文化类型;基础文明;高校大学生;建设路径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成为国家层面追求的目标,同时文明离不开个人,社会由个体组成,要实现社会之文明,须个体之文明。个体之文明关键在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文明,即基础文明。基础文明是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它包括言谈举止、心理素质及文化涵养[1]。当今高校文明基本情况良好,但公共意识、集体意识的淡化、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基础文明建设是培养人的活动,也是人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近年来, 西藏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整体上亟待提高。基础文明建设不但是一个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实践养成过程。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与实践对学生社会化、学生行为的规范化及西藏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文化类型与文明类型

经济文化类型,是苏联著名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列文和切博可萨罗夫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民族学科学概念。作为科学概念经济文化类型是居住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并有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2]。经济文化类型不只是经济特征,还包括文化特征即文明特征。西藏属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这种经济类型东起大兴安岭西到准格尔盆地西,南到横断山脉中段,构成从东北到西南的半月形畜牧带。畜牧经济文化类型中以植物为生存基础,以牲畜为中介,人是食物链的最上端。畜牧经济文化类型一般在高寒或干旱带,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相对比较少,对牲畜高度综合利用,高度掌握牲畜的养殖技术,食肉寝皮,挤蓄奶,剪蓄毛,燃蓄粪,通过“转场”达到以比较大的活动空间来换取植被自我修复。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虽相对于渔猎类型生产效率较高,但相对于其他类型来说,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经济文化类型对应出现的文明以封建文明为主,以西藏和蒙古为代表。由于这种经济文化类型的民族都生活在“苦寒”地区,都具有较深的宗教观念,这种观念在他们生活中起着较高的支配作用,信仰宗教或原始宗教是这个地区特点。西藏人民群众普遍信仰佛教,深信因果,善恶分明,民风淳朴,但同时表现出迷信、思想消极等特征。西藏地域广大,农牧区以牲畜的高度利用为生,自给自足能力强,商业行为相对比较少。人们很少受到外界商业环境的不良影响,相对而言比较诚实守信,服从性高,同时表现出对礼仪和现代文明缺少了解,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欠缺。畜牧经济文化类型下西藏人民与其他畜牧民族一样,身体强壮、性格粗广、易冲动、待人真诚、思想开朗。

二、文明类型与西藏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

西藏高校学生基础文明和全国大学生一样有以下特征一、基础文明意识淡薄。当今大学生多为 90 后甚至有00年后大学生,生活调解优厚,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独立意识越来越强,部分同学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片面追求自由,追求个性,放松约束,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己,不重视自我修养,基础文明识淡薄。二、基础文明养成缺失。有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基础文明素养。满嘴脏话、粗话,随地吐痰,校园里到处吸烟,亂扔垃圾;上课睡觉、听耳机、玩手机;遇事冲动、易怒,用暴力解决问题;打球上体育课后不洗袜子,宿舍脏乱影响校园文明建设。三、社会公德和交往礼仪缺失。部分同学在用餐时不排队;休息时间在宿舍大声喧哗;“课桌文化”、“厕所文化”横行;与人交往礼貌缺失等。四、诚信意识缺失。近年来存在极个别学生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在兼职和经商过程中不履行契约义务,销售商品以次充好等。

西藏大学生除与全国大学生基础文明缺失有上述共同点外,因其独特经济文化类型-畜牧经济文化类型,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文条件等存在着不同于内地大学的基础文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有其文明优点,善恶分明、民风淳朴、诚实守信、服从性高、待人真诚、思想开朗、公德意识及诚信意识强,这些深深的影响着西藏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有其缺点,相对全国大学生而言,西藏大学生深信因果、迷信、思想消极、礼仪和现代文明缺失、身体强壮、性格粗广、易冲动,基础文明意识淡薄、言行举止有失文雅等。

三、西藏高校学生基础文明欠缺的原因

文化类型与社会原因影响西藏高校学生基础文明。西藏属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相对全国大学生而言,西藏大学生深信因果、迷信、思想消极、礼仪和现代文明缺失、性格粗广、易冲动,基础文明意识淡薄、言行举止有失文雅。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我国传统的道德重视私德与修身,而社会公德意识较为淡薄。人们习惯于在家庭亲人、朋友之间遵守规则,尊重礼仪,而对于陌生的公共环境,则没有形成一个长期固定的共同遵守的道德守则[3]。这种历史文化差异,为西藏乃至我国现代社会公德的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碍。社会环境的变化扭曲了大学生对基础文明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国民经济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泛起的沉渣。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一些徇私枉法、贪小便宜等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学生们,难于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以致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endprint

学校、家庭影响西藏高校学生基础文明。学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忽视。 在目前学校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下,分数高低成为衡量評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最关心的是升学率 ,学生最关心的是成绩单 ,教师和家长也更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文明修养和道德规范作为软指标往往被弱化或无暇顾及。这就造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道德修养领域的诸多“空白”,形成了知识水平高而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低的畸形发展。同时家庭的“溺爱”和“娇宠” ,过分重视子女的智力发展 ,忽视品德教育,也导致一些学生道德知识极其贫乏,道德认识非常浅薄,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

学生自身修养影响西藏高校学生基础文明。学生个人文明意识有待提高及自我管理能力差。受封建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部分学生以为只有分数高才有出路,就对其他方面不够重视,将基础文明的学习置之度外。加上当今 90 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衣食无忧,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尊老爱幼、谦让、助人为乐等观念日益淡薄。社会上的各种糟粕反映到高校内部来,影响并侵蚀着年轻的大学生,扭曲了他们中一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网络的消极内容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偏差。一些资产阶级腐朽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介渗透,传统的优良品德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在当代大学生看来,似乎已失去其吸引力,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离。

四、西藏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路径

(一)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注重文明素质养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4]针对学生实际,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着眼点,以抓基础文明为突破口,以注重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的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防范和网络安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等教育,引导全体学生自觉做到“三禁”、“三提倡”、“四有”、“四不”、“四远离”、“五讲”、“五无”。“三禁”是禁止打架斗殴、禁止吸烟酗酒、禁止夜不归宿;“三提倡”是提倡友爱互助,提倡健身修心,提倡文明上网。“四有”是公共场所有秩序、待人接物有礼貌、办事公道有诚信、男女交往有分寸;“四远离”是远离不健康思想、远离不文明行为、远离攀比浪费、远离违纪违法;“五讲”是语言讲文雅、行为讲文明、校园讲秩序、环境讲卫生、人际讲和谐;“五无”是地上无杂物、墙上无污迹、门窗无灰尘、生活无陋习、行为无违纪。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形成优良的校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环境具有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基本条件。因此 ,我们必须克服学校环境是“小气候”等无所作为的思想 ,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中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注重政治、道德、基础文明相互渗透,方方面面形成合力,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融进德育的内容,充分发掘业务教育中的德育内涵,正融“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使知识传授过程兼具培养高尚情操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基础文明对成材的真正意义,使自己成长为既有较高基础文明水平又有较高专业水平现代知识份子。

(三)依托活动,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

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生活成员的人所有一切其他规范和习惯。[5]加大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不断学习基础文明的先进楷模,形成自觉参与并践行基础文明,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基础文明建设辩论赛、座谈会及演讲比赛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同时,学校通过宣传海报、网站、广播、微博等手段大力宣传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的内容、要求及榜样,为基础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加强校风建设,通过校风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典型,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仅仅依靠学工队伍主抓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与专任教师接触最为频繁,学校要鼓励教师基础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加强课题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生课堂行为,用自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为青年大学生文明养成进行护航。以点带面推动基础文明建设,通过发现、培养,确定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在养成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并规范大学生基础文明。同时,加强对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实效及水平。

(五)加强监督,加强校规校纪的行为规范

作为高校,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建立对各类、各层次大学生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使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以便学生在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诸方面都有章可循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加强校规校纪规范。学校各部门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各有侧重点的教育,注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懂得在高校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如何去用校规校纪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要注意发挥学生组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执行校规校纪的情况,以此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营造并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校园氛围。

五、结语

由于西藏高校地处青藏高原属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独特的文化和家庭影响,西藏大学生基础文明有其独特性。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 ,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 ,我们须克服社会、文化、家庭及学校的“气候”,大力加强校风建设 ,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中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注重政治、道德、基础文明相互渗透,方方面面形成合力,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融“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 ,使知识传授过程兼具培养高尚情操和基础文明的功能 ,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才。

参考文献:

[1]杨鸿雁.略论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1997(1).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出版社.1997.

[3]王高庭.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探索[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5]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建设路径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