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因素对水域鱼产力的影响

2018-01-09沈平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

摘 要:生物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水域环境是确定增养殖生产方式、因地制宜选择增养殖品种、搞好渔业区划、估计鱼产量、开展科学养鱼的主要依据,因此对水域的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应充分的认识。但影响渔业生产的环境因素非常复杂,进行全面过细的了解是办不到的,所以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条件对主要因素进行调查。

关键词:环境因素;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63

1 非生物环境

1.1 水体的形态

1.1.1 水体的面积

一般面积愈小,单位水体的鱼产力就愈大。因为面积小,沿岸带相对增加,而沿岸带是最具生产力的。面积小,单位水体同岸边陆地接触面积就大,外流性营养物质流入水中的量就多,水质也就肥,鱼产力也就高。至于面积大,风形成的波浪就强烈。对于水体的混合、气体的交换虽然有利,但对早期投放鱼种的成活有不利影响,因为从小水面来的,规格较小的鱼种会在波浪形成的水流中创水,体质消耗而引起死亡。从渔业经营来说,面积越大,人类对水环境的控制能力就越差,养殖、捕捞困难较多,管理不方便。

1.1.2 水体的底质

底泥是水体营养物质的贮存库,许多残饵、没有溶解的化肥都贮存在底泥、底泥还是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底部厌氧微生物活动时,使有机物质进行厌氧性分解,释放出营养物质,供给鱼类的饵料生物利用。底泥又是天然的饵料台,肥料堆放的场所,底泥也是鱼类栖息隐蔽的地方。水体周围的水草还是鱼类的天然食物,其根系又能固定坝基,底泥过深,当有机体分解时耗去大量氧气,这对鱼类的生育是很不利的。

1.2 土壤条件和水体化学因素

土壤中的氮、磷、硅是水生物重要的营养物质,但由于氮磷转化过程的多变,其含量与生物产量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不仅单一的含氮的无机盐类如此,即使总氮、总磷也不是十分理想的表示生物产量的指标,但由于磷化氮一般情况下缺乏,磷常常成为控制生物量的成分。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则大部分死亡由于有机物质分解耗氧造成水体缺氧,同时产生有毒气体。钙是生命过程中的必需元素,是体液、叶绿素和动物骨骼的成分,也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钙有稳水质的pH值促进有机质絮凝,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的作用,所以石灰清塘不仅有杀灭敌害和病原生物的作用,还有施肥的作用。

对于有机物质方面,从供水河流往湖泊、水库注入不同数量的有机质,特别是水库,一般接纳的水量比湖泊多,带入的有机物吞食,一部分转化为细菌,或被动物利用,或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含氮气体和无机盐类。无论哪一种转化形式,都会在渔业括在总溶解固体的范围以内。

许多人认为土壤溶解固体的含量与土壤的一些成分如碳、磷、氮等成比例,它能够全面地代表许多营养物质的含量,也体现着湖泊生产力的指数。

除溶解固体外,水体的pH值对水域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因为水的pH值越低,鱼的耗氧量也越低,而呼吸频率却增加,鱼类血液中血红素结合氧的能力降低,长期处于这种水环境的鱼类容易引起生理失调,而抑制鱼类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鱼类生长,尽管有足够的营养和合适的水温,仍不能快速生长,超过鱼类适应的范围,鱼类就会死亡。水的酸碱度变化,除直接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理状态和生存外,还同水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有直接关系,弱碱性的水有利于有机质的水解,从而使水生植物能利用的营养盐的含量增加,酸性水对许多有益水生生物生活不利,许多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阻,有机物分解效率降低,在较稳定的碱度时,pH值愈小,溶氧愈小,因此,一般养鱼水质都要求中性或弱碱性水。

1.3 气候条件

水体所在处的积温、日照量和雨量对鱼产力有重要影响,低纬度年积温高,鱼类生长期长,产量一般较高,高纬度地带,好几个月鱼类在冰封下生活,温水鱼长期处在休眠状态,生长停滞,在温带地区,常年适温养鱼可比天然水温养鱼产量大2~3倍就是证明。

1.4 周围环境

流域内如耕地较多,则肥料可经过河流进入水库和湖泊,水质较肥;如为森林,则水质清冷,有时可带入腐殖质;如为裸露的岩石、不毛之地,则水质贫瘠;如水库东湖泊周围为牧区,则牲畜粪便可随雨水入湖、水库,促使浮游生物繁殖,鱼产量也较高。

2 生物环境

2.1 水域的天然饵料生物

水体中鱼的天然饵料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周丛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和微生物。这些生物的组成和生物的多少直接决定水域鱼产力的高低。

2.2 鱼类区系组成和种群结构

不同种群的鱼类不同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也有很大差别,一般可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凶猛鱼类(掠食性),但多数是杂食性的,从经济价值来分,有经济鱼类,包括不吃鱼的温和鱼类和吃鱼的害鱼以及非经济鱼类的小杂鱼,害鱼因为体型大,也属经济鱼类,但有时又和不吃鱼的大型鱼分开,不把它算作经济鱼类。为了获得较高的渔获量,必须培植和发展温和的经济鱼类。各种温和性经济鱼类的栖息水层和食性是不同的,因此,水体鱼类种群的组成,必须同饵料资源相适应,使水体饵料能充分被鱼类利用以提高鱼产力。

2.3 水域的营养类型

水中的营养盐类,如碳、氮、磷、硫、钙、镁、钠、铁、锰、锌、铜及硼等是水域营养类型的物质基础,而决定水域营养盐类多寡的因素,主要有水域的形态学特征、水文学特征以及所在流域的土壤特性、植被状况人口密度等,这些因素既决定了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数量和质量,也决定着水域内营养物质循环的速率。

评价水体的鱼产力,要了解水体的营养类型,各国学者尽管划分水体的营养类型的方法标准不一样,但基本上都将湖泊划分为富营养型、中营养型、贫营养型、腐植质贫营养型等。

上述指标以溶氧最重要,因为它可以反映其他因素的综合结果,或者说是其他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漁业上又有实用价值,可用以区别生产哪些类较为合理。

作者简介:沈平,女,中专,研究方向:水产技术推广及服务。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
渤海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研究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考虑环境因素的分布式发电多目标优化配置
热带海域不同海区环境因素差异及腐蚀性对比研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