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

2018-01-09夏宏志李希政路晓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3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培养基

夏宏志++李希政++路晓玉

摘 要:本文简要说明了菌种培养基的分类,从消毒、灭菌、菌种制作、菌种培养、菌种污染原因分析上进行了论述,并对菌种老化与退化标准,菌种质量标准,菌种质量鉴别标准上进行了论述,给菌种质量判别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食用菌;菌种;培养基;菌种制作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09

1 菌种的级别划分

1.1 母种

母种又称一级种,试管种,是食用菌的原始出发菌株。母种的来源:通过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自己选育而成;向有信誉的科研单位购买(引种必须作出菇试验,验证考核后方能用于大面积生产)。母种转接一般以1支母种可转10~20支,在25℃培养,6~22d长满(因品种而异),母种必须纯度高,活力强。

1.2 原种

原种又称二级种。是由母种扩繁而来。一般1支母种可转接5~6瓶,25℃培养30d左右长满。原种要求必须纯度高,活力强,营养丰富。

1.3 生产种

生产种又称三级种,栽培种。是由原种扩繁而来,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1]。一般一瓶原种可转接50~60瓶。25℃下培养20~30d能长满瓶。一级菌种培养基配方(适用于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滑菇等大多数食用菌):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2g、维生素B1或B2 6片、水1000mL。

1.4 二、三級种配方

粉碎玉米芯70%、玉米面30%,另外加石膏1%、白灰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2%、多菌灵0.1%。

1.5 粮食菌种制作

选用干净无霉变小麦粒或玉米粒、高粱粒,用清水浸泡12h以上,捞出用水煮,煮至熟而不烂、不开花为准,捞出控干水分,加入石膏粉2%~3%,有条件加入30%木屑拌匀,装点滴瓶较好。优点:菌丝生长健壮有力,可最大限度提高产量,生长速度较常规配方缩短50%以上时间。缺点:制作较繁琐,容易污染。

2 培养基种类

2.1 培养基具备的3个条件

含有该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分、适宜的酸碱度;具有一定的生长反应;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2.2 培养基按原料来源划分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2.3 按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2.4 按使用目的分

斜面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

2.5 按使用用途分

基础培养基(如PDA);加富培养基,又称富集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 消毒与灭菌

3.1 消毒灭菌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来杀灭或清除全部或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危害食用菌生长,达到预期生产的目的。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而灭菌则是杀死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消毒是不彻底的灭菌,灭菌是彻底的消毒。

3.2 常压灭菌优点

投资少、设备简单,可大面积处理灭菌物品。由于温度仅100℃左右,培养基成分不会受到太多破坏。常压灭菌缺点:时间长,瓶装100℃、6~8h,小袋10~12h,大袋14h以上,耗费大量能源。搭建要求:常压灭菌锅搭建要科学,防小锅大灶、前后锅,要留排气孔,留加水管。常压灭菌锅使用时要注意:“攻头、保尾、控中间”。中途补水要及时,且要用热水,以防中途降温,影响灭菌效果。

3.3 高压灭菌优点

温度高、压力大,短时间可杀灭杂菌,灭菌彻底。高压灭菌缺点:设备投资大,由于温度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不同程度受到破坏。使用高压灭菌锅注意事项:一定要排冷空气,否则造成假压,灭菌不彻底。要检查仪器、仪表,不要失灵。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不能自制。

3.4 接种箱或接种室消毒

3.4.1 过氧乙酸

是比较高效的杀菌剂,杀菌谱广,并且杀菌迅速彻底。分解物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反应。使用量为每立方米14mL,加入8mL乙醇熏蒸接种箱,1h后即可接种。接种室6~8h即可。过氧乙酸容易失效,需置低温避光处保存。

3.4.2 气雾消毒盒

也可用于接种箱、接种室消毒3g/m3,点燃产生烟雾剂气体,烟雾散尽即可接种。

3.4.3 紫外线灯消毒

对细菌效果较好,对真菌较差。由于其穿透能力差,为消毒的辅助手段,而非主要手段。其杀菌强度与照射距离有关,其有效距离2m以内,最佳1.2m以内。还与照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效果越好。2h以上也可杀灭真菌。一般照射1h,使用紫外线应避免人肉眼直接接触,否则会造成电光性眼炎,可用人奶治疗。

3.4.4 多菌灵

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药。杀菌范围广,对大部分真菌有效。对毛霉、根霉效果差,对细菌几乎无效。

4 菌种制作的具体方法

4.1 组织分离法

利用菇体组织来获取纯菌种的方法。其特点:取材广泛,简单易行;属无性繁殖,能保持原种性的特征,不易发生变异;由于子实体菌龄最长,故用此法取得的菌种菌丝长势、出菇产量不及孢子分离法。

4.2 孢子分离法

利用成熟的子实体释放孢子,孢子萌发出单核菌丝,2条性别不同的单核交配,结合成新个体,获得纯菌种的方法。特点:孢子数量大,可供人们选育优良菌种的机会大大增加;孢子分离属有性繁殖,易发生变异,必须做出菇试验,验证后方能用于生产;孢子是食用菌最小的繁殖单位,用此繁育的菌种菌龄最小,活力强,菌丝长势,出菇产量优于组织分离。菇农可采用多孢子分离,单孢子分离难度大,要求设备高[2]。

5 菌种的培养

5.1 温度

大多数食用菌适合在25±1℃培养。但由于菌丝生长要产生3~5℃热量,故放在20~22℃较佳。温度低生长慢,但菌丝生长健壮;温度高,生长快,但细弱。培养温度绝不可超过40℃,否则会导致死亡。

5.2 湿度

较低的空气相对湿度,越干越好。

5.3 通风

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无异味,不气闷。

5.4 光照

尽可能保持黑暗。菌丝生长快;不易出菇;不产菌皮。

5.5 注意检查杂菌污染情况,生长不良的及时拣出(可用于直接出菇)

污染杂菌轻的及时药物处理。0.1%g霉灵或50mL75%酒精加30mL甲醛混合液,注射杂菌污染处,待满瓶(袋)后可直接出菇,污染严重者淘汰。

6 菌种污染杂菌原因分析

6.1 菌种本身不是纯培养

菌种本身不纯,菌种本身污染细菌,不及时拣出,2、3级菌种污染杂菌,菌丝盖过后当好菌种使用,造成菌种生产的恶性循环。一般在接种7d观察菌块上长出污染菌落,即为此范畴。

6.2 工艺不合理

设备简陋。

6.3 灭菌不彻底

此类污染多发生在接种后7~15d,在料的上、中、下部均出现不规则杂菌菌落。灭菌不彻底原因:培养料配制不当,料中水分过大或过小。搅拌不均匀,料中有干块,杂菌极易从此处滋生出来。料有霉变,又没经过严格处理。料中pH值太高,仍按常规灭菌。料中含有高抗性杂菌菌株等。灭菌设备问题,高压灭菌锅仪器仪表失灵,没有排冷空气。常压灭菌温度没达到100℃,或保持不了所需时间,或料袋在锅内摆放不合理。

6.4 接种不当造成污染

多发生在接种7d以后,在菌种块周围出现污染菌块,多由接种人员没有按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所致。

6.5 培养不当造成污染

多发生在接种15d后,在菌瓶上部表面污染杂菌,多由于培养环境不适,如高温、高湿、通风差、卫生差所致。

7 菌种老化与退化问题

7.1 老化

菌龄太长,环境不适,培养不当,营养贫乏,导致菌丝活力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具体表现:菌丝干涸,脱壁,气生菌丝倒伏,颜色发黄。老化菌种用于生产中危害:菌丝生长稀疏无力,浓白度不够,并且生长缓慢,严重者不萌发,既使生长,由于活性低,杂菌极易侵染。既使出菇,产量低,质量差。退化:菌丝活力逐代下降的一种遗传现象。

7.2 引起退化、老化原因

多次不科学转管;温度高菌丝颜色发黄,易倒伏,这是老化的主要标志;水质问题;长期处于逆境,自然变异或感染病毒,均易退化。

7.3 如何防止老化、退化

科学转管;为食用菌生長创造最适宜的营养,要定期更换配方;对菌丝不断进行提纯;孢子分离法每2~3a进行1次。组织分离法每年进行1次。要交替进行;要注意保藏菌种(一般菌种在菌丝满瓶后7~20d内用完,否则必须放置低温4℃)避光处保存。冰箱保藏每3个月移植1次。

8 菌种质量标准

洁白,浓白。形:生长分枝多,繁茂。壮:粗壮有力。润:有水珠出现,手捏有水渍感。香:有不同菇体特有的香味,无异味(酸败味、臭味)。

9 菌种质量鉴别标准

9.1 宏观指标

(目测法)如香菇,菌丝洁白有绒毛状。日平均长速0.8cm为优良菌种。

如果菌丝生长浓白粗壮,但生长速度慢,则大多为低温种。若菌丝稀白,但生长较快,则大多为早熟品种(高温种)。

9.2 微观指标

(镜检)锁状联合多,分枝角度大为优良种。

9.3 化学指标

化学成份;呼吸强度;酶[3]。

9.4 出菇栽培试验

子实体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成日期;菇丰期;转潮期;耐高温情况;抗污染情况;生物转化率;折干率。

参考文献

[1]陈宗泽,唐玉芹.食用菌栽培技术[M].解放军出版社,2000:

40-41.

[2]陈怀疆,陈改印,惠明荣.介绍一种简易孢子分离法[J].食用菌,2016(2):36.

[3]张金霞,黄晨阳,胡清秀.食用菌品种鉴定及品种保护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5,24(45):14-16.

作者简介:夏宏志(197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驯化及栽培研究。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培养基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各种培养基制作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KBM581培养基:人T细胞诱导与扩增培养基应用指南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