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09杨社佐李燕梅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3期
关键词:茭白技术栽培

杨社佐++李燕梅

摘 要:本文介绍了茭白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大田准备、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等内容,指导茭白生产。

关键词:茭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49

茭白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水生宿根禾本科作物,俗称茭笋、茭瓜。一般水田、低洼地、浅水塘、沟河边有水的地方皆可种植。大理市常年种植面积200hm2,单产2000~3000kg,产值1~1.5万元,产品远销成都、南宁、深圳等地,成为大理市的支柱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1 品种选择

适合大理市栽种的品种有本地的鸡腿茭瓜,8970、911、991。选择种性强,上市集中,无杂株和雄株的茭墩留作种苗,大田准备1200~1300个/667m2茭墩。茭墩堆置时间不宜过长,大田准备好后及时移栽。

2 大田准备

2.1 地块准备

选择没有种过茭白,地势低,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土壤富含有机质及松粘适中的田块。对田埂进行加固加高,整地时使田平泥化,并将基肥均匀混入耕层。整地后灌水保持浅水3~5cm,1~2d后移栽。

2.2 施足基肥

茭白需肥量大,充足的基肥是高产的保证。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腐熟的厩肥2000~4000kg/667m2,尿素3~5kg、普钙35~40kg、硫酸钾5~8kg、硫酸锌1~2kg、硼砂1kg。

3 移栽定植

大理市茭白在5月上中旬定植,株距35~40cm,行距80~100cm,宽窄行种植,每穴定植种苗1~2株(视分蘖数多少而定),栽植1200~1300穴/667m2种苗。栽植茭苗深度以老茎和茭白苗基部插入泥中不浮起为宜,种植过深分蘖不旺,消耗种苗的养分,定植时超过40cm的苗要截去一段叶尖。

4 田间管理

4.1 水份管理

茭白不同生育生长期对水的深度要求不同,一般按深—浅—深—浅的原则。分蘖前期保持3~5cm浅水;后期抑制无效分蘖水层加深到7cm以上,促进孕茭;孕茭期灌深水10~12cm,促进茭白膨大和提高品质;当茭白生长到一定时间,单支茭白逐渐停滞生长,水位应逐渐降低,采收盛期保持浅水3~5cm,以养育根株。

4.2 追肥

根据茭白生长情况看苗分期施用,掌握轻施催苗肥,巧施长粗肥。茭白生长期一般追肥4~5次,第1次在苗高10~20cm时进行,施三元复合肥20~25kg/667m2;隔15d左右进行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20~25kg/667m2,氯化钾10kg;以后视植株长势的强弱,每隔10~15d再施1~2次,每次用尿素3~5kg。孕茭前一星期停施,否则易造成孕茭延迟或不孕茭。待50%左右植株孕茭后,再施碳铵25~30kg/667m2,过磷酸钙10kg,可促使茭白粗壮,明显提高产量。

4.3 除草和耘田

茭苗栽植成活后至封行期间,结合追肥耘耥除草,一般除草2~3次。一般在株高20~30cm时开始耘田除草,每隔7d1次,连续2~3次。耘田可以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侵染,还能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透气性,加速肥料分解,并能切断老根,促使新根萌发,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4.4 疏苗剥去黄叶

苗高20~30cm时开始疏苗定株,分次疏去弱苗、病苗及过密的苗,个别过密的粗壮苗可将茭根压泥壅根,使分蘖散开,然后每墩留疏密均匀的粗壮苗15~18根定株,在生长发育后期及时将植株外围的黄叶老叶剥去。

4.5 病虫害防治

茭瓜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胡麻斑病、锈病、白叶枯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叶蝉。采用轮作、清除病老叶、中耕除草、合理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合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5.1 虫害

前期做好蚜虫防治,可用黄板粘杀,注意黄板要高于苗5cm。每667m2使用5%吡虫啉1~2g,或4.5%高效氯氰菊酯2~3g;中后期主要防治叶蝉每667m2用70%吡虫啉1.4~2.5g进行防治。

4.5.2 病害

锈病,每667m2用75%百菌清75~95g,或15%三唑酮15~18g。白叶枯病:每667m2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0~20g,或20%噻菌铜20~27g。纹枯病,可用5%井岗霉素水剂800~1000倍液喷治。胡麻斑病可用40%异稻瘟净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6 培土

培土的目的是阻隔阳光对茭荚的直射,提高茭肉的品质和产量。当茭株开始孕茭,即植株茎部发扁,与水面交界处开始膨大时,进行培土。培土要分株分次进行,每墩看到一株培一株,并随着茭白的不斷膨大伸长,要不断培土。培土高度不能超过叶枕(茭白眼)。由于植株孕茭有先后,要做到边采收、边培土。

4.7 适时收获

当植株3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孕茭部分显著膨大,叶鞘由抱合而分开,略露茭肉(称为露白)时即可采收。间隔4~6d采收1次,采收时应注意清洁田园,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过早采收商品性差,产量低;过迟品质、重量下降。采收后将薹管剥去,剥去外壳(叶鞘)后上市,或留15cm左右长的外壳,保护茭肉,便于贮藏、运输。

参考文献

[1]施仕胜.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现代业科技[J].2010(9):131,

34.

[2]吴金民.茭白高质优产栽培技术.农技服务[J].2015(10):64.

[3]朱显结.高山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J].2016

(18):65,69.

猜你喜欢

茭白技术栽培
太湖茭白
油麦菜栽培要点
“黑心”茭白
自然栽培的味道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浙江省双季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