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研究

2018-01-09牛晶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牛晶

摘 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就关系而言,既对立又统一。对领导干部若是只信任不监督容易滋生腐败,反过来仅监督不信任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所以对领导干部要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

关键词:领导干部;信任激励;严格监督

一、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抓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干部作风和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推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重磅党规。对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等重要问题作出规定,为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总则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两种方式是在党管干部、从严治党领域的应用,贯穿于党管干部、从严治党的始终。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对于防止权力的异化,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基础

信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内涵是“Deutsch认为,信任是一种与人合作需求情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Dwyer等认为,信任是一方信赖另一方,同时认为信任有助于改善或解决双方的权利冲突而获利。”后来,陈介玄、高承恕把信任简化成了人际信任。信任本质上为了减少人际交往中的成本资源。

信任激励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上看是激励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驱动力,这可以追溯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内心驱动力来自于人的需求层次,人的需求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分为五层,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和认同实现自我价值,信任激励是建立在对人尊重基础上的高级需要。它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地位、威信,信赖和高度评价等因素赢得尊重的一种激励方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则认为信任激励是强化行为的一种正强化,根据强化理論单纯使用正强化(信任)一段时间后对已有的这种行为会无效,所以配合使用负强化(监督)和惩罚。

本文认为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是组织信任,而信任激励则是组织在信任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个人比如个人魅力,平时业绩,人格特征,采取的精神即非物质激励措施。对领导干部信任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和最大限度地激发或鼓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的行为。

二、 信任是领导干部做事的动力源

组织上对一个人的信任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信任主要来源于两种一是品德信任,二是能力信任。它们都与个人特征有关,比如作为核心的人格特质,以及社会和人口特征(阶层、教育程度、收入、年龄和性别)等。

信任是以承认人性优点为前提的,是建立在对人的思想品德和能力素质的肯定评价基础上的。信任包含品德信任和能力信任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信任一个人,从思想品德方面看,就是认为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能力素质,相信他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会做消极的、有害的事情;从能力素质方面看,就是认为他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和困难,工作中不会发生错误。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都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能力素质基础,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应有一定的相互信任,而不能绝对怀疑、绝对不信任。如果人们之间绝对怀疑、绝对不信任,就无法相互交往。人们之间没有一定信任关系,社会活动难以有效进行的。信任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信任一个人,实际上就是承认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能力素质,这可以极大地调动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他的创造性,努力把工作做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党内,对大多数党员、干部要充分信任,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勤奋工作,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对党员、干部没有一定的信任,是不利于调动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

任何一位领导干部,之所以能从平民走上领导岗位,除了个人努力,还与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正是工作业绩突出,取得了党和人民的“信”,才有了广大干部职务上的“任”,正确把握信任激励措施,所以说信任激励是领导干部做事的动力源泉。

三、 信任激励下为何需要严格监督

既然信任激励能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又为何对领导干部严格监督呢?这是由信任的主体领导干部决定的,领导干部手握一定权力,若是单纯信任没有监督的话,从人性的弱点以及权力的属性看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滋生腐败,增加领导干部犯错的风险,监督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其实是保护领导干部的一种措施。

信任激励的纽带是情感信任是主观感觉是抽象的,而非政策法规等客观事实它是具体的,因此在领导干部工作中单纯使用信任的情感纽带容易出现由于人性弱点而带来的损失所以在相信主观感觉的同时应该增加客观依据即监督。

信任与监督是对立的吗?有些人认为既然信任就不需要监督;反过来说,监督就意味着不信任。在实际工作中,既存在强调信任而放松监督的现象,也存在重视监督而信任不够的现象。从党内实际情况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信任抽象化”,就是仅仅从身份、职务、地位等来判断是否信任,比如说对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只是根据其既有的身份、职务、地位来判断能否信任,而不是从其具体思想品德和能力素质情况来判断。另一个问题是“监督抽象化”,就是仅仅从原则上强调监督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手段去切实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要克服信任抽象化现象,也要克服监督抽象化现象,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

四、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

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就关系而言,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就作用来讲,它们可以相互促进。信任是激励的推动力,监督是约束的控制力就性质而言,信任与监督不能相互代替。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是指两者的不可替代性。对干部需要信任,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充分信任不代表不要监督。党内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些干部认为,受监督是组织上不信任的表现。其实信任和监督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近年来,管党治党的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自覺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接受人民的检验,接受事业的考验,才能更好地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五、领导干部践行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的举措

(一)夯实领导干部工作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常态化的思想基础

首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引领。各级党组织可结合“两学一做”、党校培训学习等形式,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监督、信任为主题的学习教育。例如,可以邀请高校或纪检部门专家学者,开展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关系的主题讲座,让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对习近平监督信任思想能有及时了解和领悟。

其次,注重反面典型教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孔子也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日渐深入,每年都有不少领导干部落马。他们中的不少人,之所以会在权力等各式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而陷入囹圄和沦为阶下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摆正好监督与信任的辩证关系。反面案例,都深刻教育和警醒我们,没有监督的信任会毁灭自己。监督与信任必须永恒同行。

(二)充分发展、落实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光荣传统和组织优势,是迄今人类解决民主与集中关系问题的最科学最合理制度。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开展得好,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进步,领导干部就廉政有为;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开展得不好,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受挫,领导干部就犯错误甚至犯大错误。所以要充分发展好、落实好民主集中制。

(三)建立法律法规,健全党内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法规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化,就难有常态化。2013年5月,我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它与党章一道,成为我党建章立制的直接依据和根本指南。2012年起我党不仅制定修订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多项制度而且还启动党内法规清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世润,胡喜如.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辩证论[J]. 科学社会主义,2017.(3):53-58.

[2]李志昌.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云南日报:理论纵横,2017(5).

[3]李永忠.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文汇报,2016(12).

[4]李永忠.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共产党员,2017(1):17.

[5]刘昊.信任激励在我国警卫人员激励机制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云南大学.2011,12.

[6]赵国祥,许科.领导者信任论述评[J].心理学探析,2004,(4):10-13.

[7]余哲西.信任与监督辩证统一[J].学有所悟,2016,(12):27-28.

(作者单位: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山东 德州 253000)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