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社交”对人们生活变革的影响研究

2018-01-09龚丹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络生活

龚丹

摘 要:

通过数据发现,“微社交”已成为一个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乃至生活方面的真实可感的世界,就如何正确地使用“微社交”,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社交;人们;生活;网络

所谓“微社交”,就是利用强大的网络社交平台,集合微信、微博、微视频、智能手机、QQ空间等社交工具,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的相互运用,使人们的社交生活变得方便、快捷,也更丰富。“微社交”的兴起不仅给人们提供一条很好的交友途径,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当代人类崭新的生存样式-网络化生存。为了更真实地了解人们使用“微社交”工具的情况,本文在相关资料的查证基础上,进行了抽样分类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其中有效问卷422份。现结合问卷分析一下“微社交”是如何影响与改变当今人们的生活。

一、“微社交”影响每一类人群

问卷显示:老年组(55岁以上)微信的日常使用比例高达83.6%,QQ比例为 48.1%,使用“微社交”的老年人在各项日常休闲活动的选择上,内容更丰富,比例也更高。有34.1%老人会使用微信相约运动和跳舞等活动。调查中55.7%的老人会使用朋友圈、发红包、视频聊天、微信群等功能,有57.3%老年人喜欢通过“微社交”查询有关养身等方面的信息,他们使用这些“微社交”工具目的主要是信息搜索、娱乐等,维系和加强与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的沟通联络。他们喜欢在微信圈、QQ空间展示自我,他们比年轻人更加注意管理与控制自身的形象。而使用网约、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老人比例仅为1.2%。

中年组(36-55岁)他们比较谨慎、传统,对新事物的接受尺度不是很大,但与年轻人相比,中年人有着较雄厚的经济基础,57.5%的中年人都有网购经历,67.8%的中年人喜欢用“微社交”工具浏览新闻和看小说;52.5%的中年人认为“微社交”对其职业的选择晋升、教育机会等社会资本的积累比较有帮助。63.2%的中年人通过“微社交”开拓了他们的人生视野、以及38.9%的中年人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青年组(36岁以下)这些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是“微社交”最积极的实践者和体验者。数据显示73.4%的人使用或注册过3-4个以上的“微社交”工具,几乎接受调查的青年人都注册过或使用过微博、微信、人人、Facebook等“微社交”工具,75.3%的人表示日常每隔10分钟要看一下微信或微博,而青年人使用微信的比例卻低于老年人,76%的青年人选择微博交流;有 56 %的人通过“微社交”寻找和选择职业;95.7%的人不能忍受没有手机的日子,20.3%人认可网络交友的可信度,43.6%的人有将虚拟网友变成现实朋友的经历;52.7%的人表示网络虚拟交友不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隔绝”。

二、“微社交”对人们生活变革的影响

综上所述,“微社交”已成为一个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乃至生活方面的真实可感的世界,而非仅仅是过去人们所说的虚拟世界,对人类社会传统的生活模式、认知、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变革,影响深远。

1、“微社交”促进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

传统的交往中,人们习惯于面对面地交往与沟通、交往活动依赖于时间与空间,人的身份、社会角色等严重制约着交往的范围和频率。而“微社交”利用网络形成了一个“地球村”,在网络社会中实现了随时随地、自由自在的交往,这些网上交流的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现实世界无法比拟的,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网缘关系”出现了。在这种新的“网缘关系”中,相同的兴趣、爱好把人们联系在一起,“朋友遍天下”,形成各种虚拟的社团、社区,甚至虚拟的政府与国家。“网缘关系”是一种更具普遍性和自由度的开放性人际关系,扩展了人的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关系变得空前丰富,极大的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类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变革,都为社会关系的不断扩展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手段。

2、“微社交”最大化培育和发展人的自由精神

自我表达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人生存的技能,也代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在“微社交”这个自由时空、自主世界中人们实现了身份的自由,人们比现实生活中更加开放,更能自我地表达自己,每个人都可以表达他的态度、愿望和需要。[2]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与自己关心的对象进行交流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本真之我”或“自然之我”的思想、观念、情感,不管是自我形象还是自我感情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合理存在并得到认可。“微社交”世界成为人类追求自由的“实验室”。如对于青年人而言,在“微社交”中的自我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彰显自我个性的需求。而对于年长的一辈人而言,是再次“回归”社会主流生活的表现,更是自我形象的重塑。

3、“微社交”提升了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社会分工与制度的模式下,形成了哈贝马斯所说的“专家文化”与“知识精英”。“微社交”不但使信息知识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使知识的交流有了交互性,非中心化、自组织等特点,从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烈地冲击着少数人垄断知识和信息的圣人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微社交”提供的网站进行专业的求职,寻找发展和培养兴趣的共同体。通过“微社交”的民主化知识平台上,不仅将人们从日常繁琐的体力和部分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拥有更多的休闲和娱乐时间,而且平台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流和知识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使得他们以全新的的视角来观察、实践和把握生活世界成为可能。

三、结语

“微社交”的存在很形象地揭示了正在发生的生活,它带给人们生活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扣除。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弊端:“手机依赖症、” “电脑人”、“信息焦虑症”、“网络喧嚣”等。如何更好地扬长避短,本研究也尝试着提出一些建议:

1、提倡法律底线下的自由

首先,应该引导人们在“微社交“空间中养成一种正确的自由观,自由是有限度的,是在遵守法律底线下的自由。人们只有彼此尊重,互相帮助,才能使每个人获得更多的自由,才能让“微社交”空间成为真正的自由乐园。其次,加强网络立法。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规范“微社交”空间的秩序。再次,健全网络监督与举报机制。净化网上信息,促进实现“微社交”空间的自由、民主和和谐。

2、提倡私域内的道德自律

由于“微社交”空间不同于现实实在的控制结构,法律强调他律,只是一种治标之策。道德强调自律,使人们在内心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良心、道德信念。“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3]我们应该提倡一种“电脑道德或手机道德”。在“微社交”空间做到一些基本规范:无害原则、互惠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诚信原则。真正实现“我要道德”而非“道德要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黄少华《重塑自我的游戏: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页.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生活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