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沪广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借鉴

2018-01-09张觅张晓露向中华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新

张觅+张晓露+向中华

摘 要:

融合发展是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度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他们的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总结梳理这些地区的主要做法,我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值得借鉴的四个方面,即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驱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品牌培育与品牌衍生的并行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支持;创新

一、 融合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以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中国逐步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促进文化创意发展与实体经济,即与工业、旅游、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农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各行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存共生,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扶植和引导,要培育形成系统协同机制。当前,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探索改变传统管理体制、创新整体的管理体制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激发行业发展的内源性驱动。

二、京、沪、广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北京、上海、广州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他们有益的探索中可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北京的实践探索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不断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与科技的融合业态发挥了引领作用。

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以来保持稳健增长,整体发展速度高于地区经济年均增长速度。2016年北京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3%。

融合势头不断走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金融”等跨界融合项目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各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

服务体系不断优化。针对文化创意企业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初步建成了O2O综合服务网络,成立了首都文化产业协会,设立北京文创双高人才发展中心等,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2.北京实践的主要经验

稳固创新地位。全面促进文化理论、文化体制、文化内容、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传播手段等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创意+”不断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与业态,坚持以“双创”战略激发创意新活力。

把握融合趋势。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导,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十大融合发展行动”,积极构建“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新模式,催生新业态。确定了重点培育动漫游戏、视听新媒体、3D打印、绿色印刷等新兴文化科技融合业态发展的方向。

加强支持引导。为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搭建完善知识产权营运共同服务平台、文创领域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产业协会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促进交流展示、信息共享、融合发展。

(二)上海的实践探索

上海作为我国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已经积累了深厚的产业文化、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

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规模结构更加优化。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从2011年的6429亿元和192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12074亿元和302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①

融合发展更加明显。相继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产业融合政策,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贸易等相关产业的渗透融合。

政府扶持更加有力。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围绕行业发展、金融财税、队伍建设、园区管理等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为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和坚实基础。

2.上海实践的主要经验

把握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树立软要素引领发展的理念,着力营造适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软环境”。在规划布局、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创新都有切实举措,并创新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宜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抓住创新融合的发展主线。加强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初步形成了银行贷款+产业投资基金+上市融资+财政专项资金的多元投融资形式。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形成了一批有亮点的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大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创新,在资金、人才、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和扶持。

(三)广州的实践探索

1.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快速发展地位提升。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就业、外贸、税收、市场主体等的贡献日益突出,文化產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融合转型错位发展。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目标,重点打造文化会展、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文化设备制造等文化服务行业,在聚集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区域错位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endprint

业态创新领跑全国。“文化+科技”已成为当前广州发展一大亮点,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文化创意家具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广府饮茶文化旅游、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等新兴融合业态不断出现,领跑全国。

2.上海实践的主要经验

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大力扶持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网络游戏、互动社交、动漫、新媒体等发展成为新兴的优势产业,着力推进“文化+科技”。

大力依靠政府支持。出台系列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如通过出台扶植动漫和软件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和动漫企业落户广州。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广州网游动漫产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领先。

全面驱动消费市场。广州坚持以消费市场驱动为导向,把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引导文化创意产业业态的调整,打通与通信、传媒、娱乐等多领域、多产业的融合通道,不断催生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

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启示

(一)着力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驱动

并通过创新服务理念、优化发展软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涵盖产业规划、产业促进、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扶植、分类认定类政策)等措施,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保驾护航,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要克服原有体制下文化管理碎片化、交叉化的弊端,整合现有文化要素资源和行政资源,加强在管理体制上的创新探索,形成适合地方特点的管理协调体制。可成立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或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统一管理协调工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定位和政策导向转换,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加大对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扶持,鼓励微创新、草根创新、共享式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强化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作用。

(二)着力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领域的融合创新

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和区域特色,树立差异化的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的理念。如北京就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富有首都特色的“3+3+X”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即传统行业(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优势行业(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和融合业态(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上海则根据其文化和经济基础,率先提出的“四新”概念,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在与不同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首先根据本地实际,确立重点融合发展的产业方向,制定具体举措,搭建交流平台搭建,促进与旅游、金融等某一产业融合的多业态种类创新。

(三)着力园区运营与城市发展的互动耦合

根据地方优势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布局,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加快形成集创意、生产、文化、旅游、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创意街区、城区。如北京将形成“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核是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空间载体的“中心城文化核”;一带是以中关村海淀园和石景山园为核心,向东、向南延伸的“文化科技融合带”;两轴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东西轴和城市中轴线的南北轴;多中心是以功能区和分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将形成“一轴、一带、两河、多圈”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格局,其中,“一轴”指西起朱家角、虹桥商务区,东经浦东金桥、张江,延伸至国际旅游度假区;“一带”新经济圈的重点是抓住“中环”和“外环”附近工业用地和“外环沿线区域生态经济圈”;“两河”指沿黄浦江和沿苏州河文化创意集聚带;“多圈”指结合城市商业副中心和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区域建设,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多圈”集聚。广州则形成了差异发展、互为支撑,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集群。总体空间布局表现出创意产业主要在内环线内集聚,“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附近创意企业集聚群显现三大特点。

(四)着力品牌培育与品牌衍生的并行发展

要紧扣地区发展的中心工作,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品牌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对创意活动和展会的系统策划,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且拥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创意品牌。如北京国际喜剧演出季、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季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广州漫画节、广州纪录片节等都已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同时,政府还积极支持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产业园区、文化机构在明确自身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就品牌建设与相关产业链、衍生产品、产业集群的结合进行探索实践。如故宫博物院坚持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在文创衍生品的开发上注重创意与功能的有机融合,成功实现传统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转型;上海的M50在众多园区中率先提出品牌建设理念,近年来进一步探索品牌衍生,致力于“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一组产品”,同时借助外援实现“跨界合作”,以踏入新的文化产业领域。广州通过出台扶植动漫和软件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和动漫企业落户,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巴啦啦小魔仙、快乐酷宝四大品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动漫十大中国品牌。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上海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参考文献]

[1]彭婷.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与伦敦的比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5).

[2]傅蜜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以广州和英国城市为例[J].城市观察,2016(1).

[3]吴博宁 艾新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02)上.

[4]黄丽坤.京沪文化创意產业发展比较研究[J].经济数学,2017(03).

[5]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课题组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重庆 400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新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