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上的数学

2018-01-08李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操作思维语言

李红

【摘要】动手操作是探究知识的手段,是多种感官参与认知过程的学习方式,精彩的数学课堂需要有效的操作,在认知的生长处、在智慧的发展处、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操作活动,手脑并用、语言加工,实现操作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操作;有效;思维;语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JCJYC16041013)研究成果.

《小學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动手操作活动能够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思维依赖和支撑点,为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架起衔接的桥梁.如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效地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学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对引领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的一些浅显思考.

一、把握时机,有效操作

操作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选择恰当的操作时机,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新知,发展数学思维.

(一)新知生长处,实施操作

在探究新知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和表象,架起具体与抽象间联系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让学生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用数数法,有学生说:“右边3根移1根给9,左边变10根,右边剩2根,10+2=12.”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用学过的数的组成,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很方便计算出结果.多次操作,学生在“移”中感悟到用“凑10”计算比较简便,“捆”中感悟“满10进1”.本节课从操作入手,使学生经历移小棒—感悟算理—发现算法的过程.及时到位的操作,为学生深层的数学思考架起了一道坚实的桥梁.

(二)智慧发展处,加强操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常常产生矛盾,对知识的理解受到重重阻碍.此时,引导他们加强操作,就能很好地解决矛盾,点燃智慧的火花.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在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时,我创设了为运动员发铅笔奖品的场景,猜一猜:每个运动员发3支,发给尽可能多的运动员后,会余几支铅笔?学生随意瞎猜.我说:“究竟会余几支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列成算式.”学生先是静静地操作着,写着,继而露出惊喜的神情,我问:“根据刚才的操作,你有什么发现?”我又追问:“余数为什么不能是3或大于3?”悟出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了感性认识,思考有了依托,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思维发散处,开展操作

动手操作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摆、折、剪、拼等操作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迅速突破难点.

如,“轴对称图形”,新课伊始,我出示了蝴蝶、蜻蜓等,学生发现这些物体两边是一样的,问:“怎样验证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学生通过对折,验证了它们的两边完全一样,探究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再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活动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学习,“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

二、手脑结合,有效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操作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改进操作,解决问题,让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紧密结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内化知识.

例如,教学“十几减9”,出示“12-9”,引导学生用小棒操作,问:“从12根里拿出9根,怎样拿?”“为什么要打开1捆?”“接着怎样算?”(1和2合起来是3.)问:“这1根是从哪儿来的?”(10根拿走9根剩1根.)学生多次思考.最后,不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直接叙述思考过程.借助摆小棒,将直观与思考相结合,学生把摆小棒的外部过程内化为思维表象,将打开1捆小棒的过程与“破十法”的算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们在手脑结合的操作活动中,以“动”促“思”,双手会更加灵活,思维会更加敏捷,创新意识会更加强烈.

三、语言加工,有效操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和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述,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和思维过程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教学有效进行.

例如,“克和千克的认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是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就好理解.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叙述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1.用台秤、天平称物体质量,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2.掂一掂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体验1千克和1克的轻重.

3.数1千克苹果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深化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4.找出我们周围大约是1千克或1克的物体还有哪些.

学生边操作边叙述,在操作活动中轻松地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抽象的质量单位,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操作中,用语言来揭示动作与材料间的联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体会操作的魅力.

总之,学生在操作中能主动体验,加深理解,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思维.endprint

猜你喜欢

操作思维语言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