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第二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

2018-01-07李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李莹

摘 要:2016年11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委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开展第二期对馆藏23件定级毛泽东主席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项目,2017年12月12日通过专家验收。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实施中严格遵循文物安全第一的宗旨和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并且始终把文物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完善规范的整理放在重要位置,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对今后该馆乃至其他文博单位开展类似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

199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将6000余件毛泽东同志在北京中南海的遗物移交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永久收藏。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过去保护条件的限制,这批文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老化,如何保护好这批珍贵遗物是韶山毛澤东同志纪念馆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6000余件毛泽东同志遗物中,纺织品类遗物有1604件,既是数量较多的一类,也是病害较大的一类。韶山馆非常重视毛泽东同志遗物的科技保护,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两期毛泽东同志纺织品遗物的保护修复项目。2012年6月15日,韶山馆委托专业力量雄厚、施工经验丰富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开展了第一期100件毛泽东同志纺织品遗物(一般文物)的保护修复项目,同年11月13日该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是首次对毛泽东同志遗物开展批量保护,是韶山馆文保工作的新突破。

在取得第一期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11月14日韶山馆再次委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开展了第二期对23件定级毛泽东同志纺织品遗物的保护修复项目。2017年12月5日,项目顺利完成。12月12日,韶山馆组织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对第二期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现场查看了保护修复后的23件纺织品文物,认真听取了项目的结项报告,一致认为:该项目按照国家文物局批文《关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藏纺织品保护修复方案的批复》(文物博函【2015】1164号)要求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保护修复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表示:第二期项目比第一期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保护效果也更好。第二期项目是对定级的毛泽东同志遗物开展保护修复,意义非常重大,对韶山馆和其他文博单位今后开展类似的文物保护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充分的前期准备是项目得以圆满完成的基础

第二期项目是对我馆馆藏的一、二、三级共计23件珍贵定级文物开展保护修复,主要包括毛泽东同志穿过的上衣、裤子、毛衣、毛裤等,其质地按材料分主要是毛、棉、丝等,按布料类别分主要有舍味呢、毛料、丝绵、毛哔叽、派力司、开司米、乔其纱等。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8件。一级文物为毛泽东同志穿过的打了73个补丁的木薯棉睡衣,二级、三级文物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穿过的羊毛衫、会见英国首相艾德礼时穿过的罗纹补丁裤、毛泽东同志临终时穿的中山装等。

在项目实施前,韶山馆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密切配合,做了认真细致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即是在对纺织品文物在间接干预或直接干预以前进行充分调研,整体上对文物的历史信息、保存环境、状况以及劣变的原因进行把握,并采取相应的科技手段对纤维、污染物、附着物、材质、老化程度等进行检测、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开展纺织品保护修复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及理论依据[1]。

2016年11月1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来到韶山,开始对23件纺织品文物进行前期调查和取样,用于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为后续的保护工作做好准备。文物部是韶山馆负责文物保管和保护的业务部门。在韶山馆的文物修复室,文物部保管员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进行了文物的清点移交。双方密切合作,主要采取材质分析、污染物分析、红外检测、色差检测、色度检测等方法,首先对每件文物的正面、反面、内衬、每个有病害的部位进行细节拍照。再对织物进行结构和污染物检测,采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分别对织物结构和污渍拍20倍、50倍、100倍、200倍显微照片,通过显微镜对附着在衣物表面的颗粒状污渍取样,集中送文物结构及污染物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分析。再用色度仪、色差仪、织物含水率测量计等设备进行织物色度、色差、湿度及重量的测量,所有检测都对照图片进行标记和记录。通过前期大量的病害调查和取样得知,该批文物的主要病害为污染、皱褶、破裂,其中污染物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生前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各类污渍,以及环境中的各类灰尘等污染物的沉积。同时,该批文物存放过程中发生了老化等变化过程,影响了文物的色泽和质感。这些认真细致的前期调研为科学地开展该项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2 严格遵循文物安全第一的宗旨和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项目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2017年8月15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再次来到韶山馆,开始正式实施对馆藏23件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韶山馆的馆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再三强调要在确保文物绝对安全前提下,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保护修复,并多次到现场督查指导。

为确保文物安全,实施中严格遵照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保护处理,清洗剂的溶度也是以最低限度为标准,根据污染物的类型以及材质种类区别进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干预。为确保万无一失,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在此前完成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提取23件纺织品文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微生物和红外线检测,并严格按照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根据文物质地差异和污染物的特点,对文物针对性地进行清洗(干湿法)、整理、防虫防霉等一系列保护处理。其中10件文物采用整体水洗,其余13件文物采用干洗除尘进行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一级文物毛泽东同志穿过的打了73个补丁的木薯棉睡衣的保护修复更是慎之又慎。因为这件睡衣毛泽东同志穿了二十多年,面料颜色经过多次缝补已深浅不一,整件衣服缝缝补补之余还有很多小破洞无法缝补,加之有些部位已经糟朽,面料已特别脆弱。如何保护修复好这件珍贵的“国宝”,让这件承载着毛泽东同志艰苦朴素伟大精神的历史见证更好、更长久地保存下去,充分发挥传承和教育后人的作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经过反复研究,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对这件睡衣进行了干洗除尘、无损物理熨烫整理、微生物防治、防虫防霉等专业保护。

该批23件定级纺织品文物在保护修复后,文物整体形制清晰,文物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清除,文物本身强度有所提高。该批纺织品文物在合适的保管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且满足陈列展出的要求。经检测,该项目所使用保护材料对纺织品文物没有影响,并且在纺织品上的残留处于安全的限度范围内,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

3 文物档案资料完善、规范化的收集整理是项目的重要环节

第二期项目在保护过程中利用多种科学分析手段,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文物信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在此次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文物档案资料的收集放在重要位置,严格遵照纺织品保护科学化、规范化的操作要求,深入挖掘文物所承载的信息,了解文物的现状及其自身价值,并真实、完整地记录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的信息及其变化情况。施工中,通过拍照、文字记录和显微观察、红外检测仪以及色差仪等检测方法对23件纺织品的材质、污染物和尺寸大小等进行了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为项目实施进一步提供了真实详细的依据,也能便于对清洗中、清洗后的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例如,在项目开始时,对纺织品文物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记录,在保护处理后,再次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前后进行比较。通过查看拍摄的文物清洗前后的照片,包括纺织品的整体和局部照片的比较可以看出,部分纺织品局部有少量的浅色的黄迹,主要是黄色已与织物纤维化学结合。因此,在确保文物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专业保护方法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了清洗。纺织品整体清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各种黄色污染物的清洗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整理效果也较好,如毛泽东同志临终时穿过的中山装在清洗后皱褶较多,通过后期整理,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在真实、完整地记录保护修复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各类文字、图片资料。经统计,文物照片约2000张,显微图片约1500张,色差数据2000余组,色度数据1000余组。通过整理、完善,形成了23份详实规范的纺织品保护修复档案和1份完整的纺织品保护修复报告。这些完善详实的文物档案资料是该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纯婧,杨策.前期准备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作用[J].文物春秋,2011(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