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2018-01-06王雪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选题探究语文

王雪梅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基础教育改革至今已实施好几年了,其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认为,培养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呢?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侧重于学生的学

新《课标》指导思想在教与学关系上体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摆脱过去的“灌输式”模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通过其自身实践去积累语言、领悟语意和运用语言,从而使他们提高语文素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要独立寻找办法理解、分析、解决。这就是自主探究式学习。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上,一直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装式”学习模式,结果是老师疲劳、学生郁闷。随着课改的推进,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有了一定改进: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找答案。然而,这种教师提问先入为主式与“灌装”式从实践上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作用不大,都会束缚学生思维发展。新《课标》指导要求课堂教学活动重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怎样才能体现教学侧重点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让学生在自由阅读课文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后,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就自行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由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就交由班集体研讨解决,并由教师给予指导与总结。

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侧重点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享受了“当家做主”的學习乐趣,他们就可以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方法。由此,教师只有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让位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走向深入,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正确把握教与学的量度

初中语文学科在众学科中居于基础科、工具科的地位,学生能否把这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关系着其他学科学习的成败。语文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读、析、讲、积累、写作的能力,其工作具有艰巨性。在教学活动中,各教学环节既不可以按以往那样替学生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使学生自主探究取得最理想效果,教师的指导行为必须把握好一个量度,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给予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学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更高。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已不再像以往那种“雏鸟待哺——张张嘴”就可以了,因而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显得很费劲,特别是初始阶段更觉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学习所需的基本方法,当然不是故技重演——继续当“鸟妈妈”。由于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现阶段改革的新事物,教师还没有经验,只能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可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以供学生们借鉴学习,激发学生对自主研究学习的兴趣。

2.设题、选题指导

研究的内容就是问题。问题设置和选题是否恰当、是否有价值,会影响探究活动开展的效果。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必须从培养创新思维角度来进行。选题可以不只局限在本学科,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尊重学生的发展。当然,教师要注意把握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多深入了解学生设题、选题情况。帮助学生除掉那些无效问题、无谓问题、无用问题,进而把具有主导作用和主体牵引力的“主问题”展示出来,以增强学生思考、讨论、探讨、答问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

3.合理占有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也可从其占有时间和空间多寡来论定。一般情况下,占有时间和空间量多者为主体,反之则为次。其实,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谁该占多点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还要辩证处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一个问题,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知之不多,或学生对老师分析某问题很感兴趣,教师的教多占一些时间也无妨,反之,教师的教则须少占课堂时间。所以,尽管语文学科有知识点多而细、繁而杂的特点,会给教师带来困难,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导”要落到要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贸然占用学生的时间。

三、机智应对突变,灵活解决学生的问难

演员演戏有剧本,教师上课有教案。教案是对学生群体准备的,而教学对象有其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由此,课堂上往往会发生一些教学设想之外的“小插曲”。面对这些意外的“小插曲”,教师应机智应对,灵活引导。

课堂意外的“小插曲”的出现,恰恰是考验一个教师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试题。不同的对待态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面对“小插曲”,如果老师束手无策,墨守成规,死抱原来的教案,结果只能是堵塞学生思路,扼杀学生开拓思维和自主探究的勇气。这种处理方式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该老师能力之低下。教师对待“小插曲”应是沉着、机智,学会因势利导,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欢松愉悦,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其潜能。记得我在讲授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有一学生站起来客气地问:“‘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中的‘百丈冰,您为什么只把它解释为‘形容冰雪覆盖面积,冰块之大?它不可以同时形容体积吗?另外冰雪有百丈可以量出来,而那空中飘扬的愁云又怎么能量出有万里呀?”这同学话音一结束,原本活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那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在我与那发问的同学脸上盯来盯去。顷刻间我就感到我遇到“险情”了。在暗叹自己的教案设计不周之余,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借鼓励这名同学作为契机来打破这凝结了的气氛。我说:“这位同学很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一起来思考分析一下吧。请大家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参考一下。”此时,气氛又活跃了起来。最后,那位发问的同学在和全班同学共同探讨中得到启迪,很快把这两个问题完满地解决了。后来,我在对出现这意外“小插曲”的那节课作出了总结:如果当时不沉着随机应变,即使教案备得很有条理,一节好课也会被那突发事件毁于一旦,自己也会陷入尴尬。这就是“教而有法,但无定法”规则的真正精义所在。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师必须认真练就“无法”之法,才能适应教改要求,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知识,提高语文素质。

另外,学术要有科学性,思维需要多向性。我们在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见解,不能任何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几点浅陋之见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笔者现将其总结出来,期望它能在读者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帮助我们引导自己的学生更爱学语文,更会学语文,并引导他们提升自主探究语文的能力。

猜你喜欢

选题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