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之根在人性

2018-01-06陈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性善性恶之根

陈震

教育从何处来?教育之根在何处?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这是本源性的问题。

对“教育”,《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从教育的字源看,教育一是把人类已有的共同创造的文化、经验、智慧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智慧与能力,即“上所施下所效也”,这涉及教育维系社会延续发展和个体延续发展的工具性功能;二是通过上述这种转化激发出个体潜在的能力与创造力,彰显其自身价值,使其将来有可能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去,这也是“养子使作善”中蕴含的意义。

正因为教育使人区别于动物,人才获得了源远流长的尊崇地位。帮助并促使人从兽性走向人性,就成为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也因此走上了人性修炼之路。教育之根在人性。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看法有四种:①性善论,以孟子为代表——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②性恶论,以荀子为代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③性无善恶论,以告子为代表——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④性善恶相混论,以扬雄为代表——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決定着教育的路向:认为性善,则教育发展人性,认为性恶,则教育改造人性;认为性无善恶,则教育塑造人性;认为性是善恶相混,则教育扬其性善去其性恶。

教育就是这样深深植根于人性而又深刻影响着人性。

认识并把握教育之根在人性,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这不但解决了教育的前提与基础问题,而且明确了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把培养人放在教育的首要的、核心的位置,教育就不会仅仅盯着诸如学生的考试分数之类(尽管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是人的全部、人性的全部。既然教育是修炼人性,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修炼的问题。教育者只有从自身之人性出发,才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教育扎根在人性的土壤上,是教育本源的要求、内在的规定,我们应为此努力。

(选自《做温暖的教育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改动)

猜你喜欢

性善性恶之根
探寻文化之根 增强民族自信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当代孟子性善研究综述
Innate Evil of Human Nature,Law,Technique,and Position:Inquiring into the Essence of Han Fei’s Thinking
寻“试题”之根悟“回归”之本
荀子不是性恶论者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题柿子树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
从善的内涵论孟子性善
荀子人性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