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瞬息万变的课堂 千变万化的教学

2018-01-06季秀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动权预设新课程

季秀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效果。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即备课或教学设计。生成是教学中发生的、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所谓“生成”,是指在师生、生生多重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活动都是预设的,但教学过程不是按教学设计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总的来说,这就是教学活动中预设性和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李森和石健壮在《预设性与生成性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一文中提出,预设性教学思维和生成性教学思维是完整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是有效教学实施与教学实践性变革的基础性思维方式。预设性教学思维的整体特征是二元论与预设性,生成性教学思维的整体特征是差异性、不确定性、创造性等,二者表现在教学中时各有其独特之处。二者虽然有相斥的一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又各有自身的适用域。

新课改呼唤二者优势互补,各自在适用领域中发挥自身优点,在科学的教学思维的统筹下实现和谐共生。也就是说,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性教学指的是教学实践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来设计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一定的预设目标与内容下的创造与完善。预设性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的科学性,而生成性教学体现了对学生特点的重视。这两方面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新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相结合,这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既要重视预设,也要对预设留有空间,灵活应变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课堂教学的生成应是在刻意的预设中随意生成的。

预设过头是不是也会影响课堂的生成呢?答案是肯定的。据笔者所见,江苏省南通市某中学的陈松泉老师的教学改革就比较成功,他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是怎样解决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的呢?他说:“我通过思索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以前自以为成功的语文教学,是那样地误人子弟:为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规划好教学过程,想好切入点,设计好问题,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往里边引,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反思之后,我开始大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我和学生都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被陈老师淘汰的教学方式,我相信不少老师依然认为那是非常好的。可是陈老师经过反思后认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他和学生都喜欢上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出,陈老师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三、课堂上如何做到预设和生成的良好结合

有效性是新课堂教学的命脉。相对来说,生成性只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成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成性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课程凸显教学的生成性的原因。二是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三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四,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一点是务虚的,第二、三、四点是比较实际的问题。新课程为什么要凸显教学的生成性?反过来说,生成性为什么会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因为生成教学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上,实际授课环节应该更加重视生成。

我认为我们应该向陈松泉老师学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进行尝试,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不仅对那些能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教师要从先“让学生开口”中生成,由此及彼;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因势利导。一旦语文课堂出现“预设意外”,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牢记语文教学任务这个核心,调整预设,持续“生成”。

2.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伺“机”而动,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以往教师把学生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而这恰恰抑制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权。要保证学生思考的主动权,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从“活用学生的题”中生成,借“机”施教,放大生成。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完成课前的预设,应该经常让学生经过自学、讨论、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学生是可以独立学习和解决一定的问题的,把内容的讲解交给学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学,也参与了教。因此,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过度控制,也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或者老师的思想产生限制。

总之,教学的预设和生成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机制的运用是否得体、适时,不仅要靠老师平时对教材和学生不断进行研究,不断地充实自己,还需要太多的教学艺术和智慧。这些教学艺术和智慧构成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只有具有了相应的教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临危不乱。

猜你喜欢

主动权预设新课程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精细管理才有拆违主动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