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慢性胃炎证素研究

2018-01-05张伟伟周磊张天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证素慢性胃炎因子分析

张伟伟 周磊 张天嵩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证候要素,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3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素。结果 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证素),病位要素为肝、脾、胃,病性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郁热、湿阻、湿热,与临床实践相符。结论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慢性胃炎进行证素研究可行,可为本病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素;因子分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11.005

中图分类号:R25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11-001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yndrome elements of chronic gastrit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Totally 300 patients of chronic gastriti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pre-designed scale. Syndrome elements were summarized with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6 common factors (syndrome elements) picked up by factor analysis. Syndrome elements of disease locations were stomach, spleen, liver, and syndrome elements of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were qi deficiency, qi stagnation, blood stasis, stagnated heat, damp obstruction, and dampness-heat,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factor analysis to syndrome elements of chronic gastriti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Keywords: chronic gastritis; syndrome elements; factor analysis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性病变,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1-2]。其临床症状常无特异性,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先后公布本病的相关诊疗指南[3-4],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规范。我们认为,中医辨证的关键是“证素”,证素辨证可采用因子分析法等“降维”技术,把复杂的证候分解为简单的证素[5]。因此,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慢性胃炎的证素辨证进行探讨,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西医辨病、中医辨证遵循《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1]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协议书。

1.3 排除标准

①特殊类型胃炎;②辨证不明确;③合并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慢性乙型肝炎、胃黏膜有中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④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

1.4 研究方法

1.4.1 量表研制

①建立工作小组,包括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议题小组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等手段,对公开发表的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等描述的中医症状进行分析,查阅与慢性胃炎有关的症状、体征术语,形成备选条目池;核心小组采用Delphi法,对备选条目进行初筛,经过2轮反复论证,明确初选条目池。②将条目转化为易理解、无歧义的问题;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或严重程度将条目进行“五分法”定量化[5],按照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或体验进行评分。完善指导用语和基本信息等,形成初步量表。③将初步形成的量表在小样本的慢性胃炎患者中进行预调查,进行临床验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初选的条目再次筛选,最终筛选出量表的条目构成,形成53个症状和体征条目。最后对形成的量表进行效度和信度的考评,修改直到完善。最终量表包含32个条目(变量)。

1.4.2 样本量确定

根据多因素分析的一般原则,样本量是变量的5~10倍以上[6],故本研究收集研究对象300例。

1.4.3 流行病学调查及质量控制

在本院中医科及消化科进行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对参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临床医师进行系统培训并完成一致性检验。

1.5 数据输入

将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方法输入Excel2007,交叉核对,保证数据准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收集的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频数<4%的条目不纳入因子分析[7]。进行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若数据适合则进一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时,以因子特征值>1.2、碎石图、因子有临床意义等作为确定因子数的原则[5,8];经迫近最大方差斜交旋转后,得出载荷阵,选取因子载荷>0.3的条目,双重载荷定义为满足最高载荷和次高载荷之差<0.2[5,9]。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300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187例;平均年龄(52.71±12.14)歲;非萎缩性胃炎272例,萎缩性胃炎28例;肝胃郁热型74例,脾胃虚寒型86例,胃阴不足型27例,肝郁气滞型64例,脾胃湿热型39例,胃络瘀阻型10例,提示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及肝郁气滞型胃炎在慢性胃炎中分布较多。

经频数分析,共25个症状和体征纳入因子分析,其中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频率较高者见表1、表2。

2.2 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

KMO检验的统计量=0.533,表明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因子分析效果较好。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1761.893,P<0.001,拒绝单位相关矩阵的原假设,适合因子分析。

2.3 提取公因子

通过碎石图(见图1)发现,提取6个公因子较为合适,因此提取6个公因子,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46.062%,见表3。斜交旋转模式矩阵结果见表4所示,口苦、舌红、苔白、苔腻、脉沉、脉弦等6个条目在各公因子载荷未达到相关标准,提取在公因子中载荷达到标准的条目,按病位要素和病性要素进行归纳,见表5。

3 讨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精髓。近年来,证候规范化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朱文锋教授[10]提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学术观点和创立相关的研究方法[11]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证素辨证先采用“降维”办法,把复杂证候分解成证候分类最小单元即证素,通过对症状、体征的辨识而确定的单个病位或病性,确立“证名”的基本要素;再采用“升阶”的办法,进行证素组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可更加准确地把握疾病病机及演变规律[5]。

因子分析法是最常用的降维技术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得到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降维之后,提取出6个公因子,得出的结论与临床中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基本相符。从病位分析,主要分布在肝、脾、胃;从病性分析,包括气虚、气滞、血瘀、湿阻、湿热、郁热等。病位要素与病性要素相结合,体现了脾胃气虚、胃络瘀阻、肝胃气滞、脾虚湿困、肝胃郁热、脾胃湿热,与目前慢性胃炎辨证思路基本相符,体现了中医证素研究能够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成分间存在相关时则不能获得旋转后的总方差百分比等,建议采用斜交旋转方法,以期在因子间存在相关性时也可以获得一个非正交的解[12]。

由于本研究患者主要来自本院且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今后应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以更加客观地提供慢性胃炎的辨证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2]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胃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23-125.

[3]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003,重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5] 张天嵩,唐斌擎,张素,等.基于因子分析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证素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21-22.

[6] 胡立胜,周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SAS编程统计分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80.

[7] 刘变玲,孙霈,曹钋,等.基于因子分析法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要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2):1435-1438.

[8] HAN J, ZHU Y, LI S, et al. The language of medically unexplained dyspnea[J]. Chest,2008,133(4):961-968.

[9] HAN J, ZHU Y, LI S, et al. Respiratory complaints in Chinese: cultural and diagnostic specificities[J]. Chest,2005,127(6):1942-1951.

[10] 朱文锋.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24(6):38-39.

[11] 赵晖,吴崇胜,陈家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方法学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4):47-50.

[12] YOSHINO N, TAGHIZADEH HESARY F, CHAROENSIVAKORN P, et al. SME credit risk analysis using bank lending data:an analysis of thai SMEs[J]. Adbi Working Papers,2015(536).

猜你喜欢

证素慢性胃炎因子分析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