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不好,也许是“多动症”在作怪

2018-01-05安媛

现代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多动症认知障碍过度

安媛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人意,面对糟糕的成绩单,很多家长不由分说痛斥孩子。其实,这也许并非都是孩子的错。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出现以上问题,也可能是患有心理行为问题——多动症。那么,什么是“多动症”呢?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指与同龄人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其患病率一般为3%~5%,男女比例为4∶1~9∶1。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1.注意缺陷

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因此,患儿在听课、做作业或做其他事情时,注意力难以持久,好发呆走神;经常因周围动静而分心,喜欢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儿;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任务;做事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有意回避或不愿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活动;丢三落四,容易遗失物品或忘事;与他说话,他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等。

2.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比,其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水平。活动过度多始于幼儿早期,也有部分患儿始于婴儿期。在婴儿期,患儿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在幼儿早期,患儿刚学走路,就想以跑代步;在幼儿后期,患儿爱爬高上梯,难以安静地玩耍;上学后,患儿上课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下课爱招惹同学,好奔跑喧闹;进入青春期后,上课小动作减少,但主观依然会感到坐立不安。

3.好冲动

患儿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常常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谈话。比如,老师问话未完,未经允许而抢先回答。患儿情绪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发脾气、哭闹等。

4.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部分患兒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虽然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认知障碍,患儿常常出现学习困难,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智力应有的水平。

父母应该怎样做?

1.明确疾病性质,正确对待。父母应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积极为孩子诊治,而不应歧视、责骂孩子。

2.矫正孩子的多动行为。为了减少孩子的多动行为,家长可以为孩子订立目标,但是目标不宜设定得过高,过高的目标只会导致彼此关系紧张。

3.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游戏,促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延长。

4.鼓励孩子参与文体活动。多参与文体活动,能够使孩子有机会宣泄其旺盛的精力。

5.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家长可以用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培养孩子安静、专注做事的习惯。

6.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规律生活,这样孩子不容易一心二用。

7.协调家庭关系。家庭和谐,气氛温馨,可以避免孩子因家庭因素而心神不宁和焦虑不安。

8.规矩简单、明确。给孩子制订规矩,不宜过多、过细。

9.避免孩子食用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不要给孩子吃含铅高的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要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温馨提醒:

治疗多动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往有专家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可自然消失。但是现在经长期追踪观察发现:①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②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有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多动症认知障碍过度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小学多动症儿童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日本认知障碍症对策新大纲敲定 将着重预防
因认知障碍,日本去年走丢1.6万人
六问“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的前生前世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