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探究学习

2018-01-05张林萍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张林萍

摘 要: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终身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学生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5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意识逐渐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成为教师新的教学思维。自主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教我学”为“我会学”,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自主学习必然需要一个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放松身心,思维活跃,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氛围的创建,放下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一言堂”的观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和意识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以微笑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压抑或者紧张的感觉。且在讲课时,教师的体态要大方得体,语气要和蔼可亲,不要生硬冷漠。教师还要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都用鼓励的目光看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现代教学中,情境创设一种常见的比较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其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掌握技巧,提升能力。

情境创设手段很多,其中,多媒体是最重要、最能吸引学生关注的。多媒体集声音、动画、视频等为一体,能够将枯燥单一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地、生动地,具体形象的画面视频,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得到最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如教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介绍西湖美丽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

三、善于质疑问难,体现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更是创新的开端。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征,好奇心重,喜欢问一些新奇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并教给学生如何提问。例如,在看到文章题目的时候如何疑问,如何针对课文中的那些重点词语进行发问;如何对文章中的空白处进行发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去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没有重点,杂乱无章。对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学会探究,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问题紧扣内容知识点,把握本质的东西,使提问的问题精确,逐渐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加强自主探究性学习

沟通课内外是新课程改革着重提出的。教师要让教材走进学生生活,能够在实践中学好各门课程,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改精神,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广阔的世界中接触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多途径、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阳光》一课时,我選择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时间,带学生在操场上直观地感受阳光。然后,我让他们在课下搜集关于阳光的一些摄影作品以及科研资料,使他们真正地了解到阳光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又如,在教学《有趣的游戏》时,我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经常玩的一些游戏,然后让他们在课下向自己的家人了解下他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再想一下为什么有的游戏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原因是什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释。现在教学提倡发展学生的特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能够表现自己,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独立自主的处理问题,增强他们的满足感。而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设置情境等教学手段,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对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吴霞.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9):94-95.

[2] 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18):173-174.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