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胜任素质模型研究

2018-01-05梁巍付鸿彦晁阳

职教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模型构建志愿者

梁巍+付鸿彦+晁阳

摘 要: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而胜任特征模型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胜任特征模型具体指的是一种主要用于高层管理者的选拔评价方法。文章在全国31所代表性高职院校中分阶段随机抽样调查基础上进行面板样本整合与系统分析,通过模型构建有效地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中的佼佼者和平平者区分开来,深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的培养与引导,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提供新的切入点和视角,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的合理配置和志愿服务效率的提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作者简介:梁巍(1977-),女,石家庄鹿泉人,河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付鸿彦(1978-),男,河北新河人,河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晁阳,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3-0023-06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一般是通过职位分析来确定高层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要求,其中就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高层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评价的。然而,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传统的职位分析很难满足现实要求。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了胜任特征的概念[1]。

一、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

胜任特征研究最早可追溯到Taylor的“管理胜任特征运动”。Taylor进行的“时间-动作分析”就是对胜任特征进行的最早研究。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并掀起对胜任特征研究热潮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2]。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有多种方法,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但是,目前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詳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通过对比担任某一任务角色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胜任特征差异,确定该任务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自从胜任特征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在国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最主要的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

我国对大学生志愿者研究主要分为管理问题、激励体制、时代价值、动机几个方面,目前相关理论研究多集中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群体研究甚少[3]。金初扬,张柳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者活动的核心,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所参与的服务动机正是构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直接影响因素,机制体系不仅需要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它是青年朋友们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4]。付建军,李金华,孙玉伟在《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到: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大学生成才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青年志愿者服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高校应认真组织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5]。陈琨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服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研究》通过调查指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国内对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特质研究方面尚不完全,尤其在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研究领域仍需要深入探索。我国最早系统引进、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来检验胜任特征的是原邮电部1998年软科学课题“通信业管理干部测评及其量化评估方法”。王继承(1999)的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干部胜任特征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是我国最早引进并开展胜任特征研究工作的论著。王重鸣(1999)从管理技能的角度研究胜任特征,采用现场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提出了一个企业管理胜任特征模型:自我和任务管理技能、人际管理技能与时间管理技能。之后,国内胜任特征研究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果。吕鹏飞在《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检验及相关研究》指出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包含自我调适、服务导向、大学生志愿者心理资本、情感联结、资源整合、影响力6个维度。胡晓檬在《2008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特征研究》通过对467名“好运北京”测试赛志愿者进行《通用胜任特征》问卷的重要性评价测量,得出初步胜任特征模型。然后对优秀志愿者和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进一步简化和修正模型。最终模型包含个性品质、工作承诺、团队合作、业务技能和特殊能力五项核心特征以及若干子特征。李丹,王锐兰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从理论上对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分析,采用岗位知识、素质能力、服务技能、服务品质四个特征簇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为志愿者的招聘、选拔、培训、考核、评价等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然而,近年来,我国胜任特征研究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在存在诸多不足的同时,未来发展趋向也渐入模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6]。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外对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特征研究较少,尚处于探索阶段,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进行志愿服务胜任素质特定性专项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建立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模型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特质模型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投身青年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科学性,更有利于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复合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多类型青年人才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动局面。endprint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构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的社会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单纯地从普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因素以及对该学生和大学的影响上来讲,另一方面,研究群体局限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志愿者理论研究尚有欠缺。因此总体上说方法不够新颖,视野不够开阔,理论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导致结果仅是简单的叙述,研究不够深入,缺少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群体适用广泛性。

本课题属于基础研究,研究思路是: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为手段,对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来指导现代高职院校文化的建设,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再加之笔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咨询和研究了很多前辈和同行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对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建议和看法,基于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结合自己收集的样本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大量阅读文献,通过数据的收集和资料的整理,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并对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进行分析,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教育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为实践提供支点,通过生态文化教育的理论支撑,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之相结合,提出相应的路径。

3.信息研究法。主要调查通过网络和网络信息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

三、数据分析

明确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是普通高等学校生态文化改革的基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研究同样对于高职院校生态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地方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的构成因素进行了界定,并编制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量表。

(一)初始量表编制

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高职校园环境以及多方面文化環境结合而形成的,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中获得的综合性发展。学校志愿者评价就作为一个评价标准,不能只用学校的具体工作来衡量,还应该包括学业成就、管理执行、自我调适、情感联结、服务动机等诸多方面。

编制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量表,需要经过基础信息搜集、题项设计和量表结构设计三个环节。

1.量表基础信息的搜集。首先,运用为讨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对高职学生代表进行访谈,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在学校感受到的志愿者服务,以及在学校志愿者的选拔上还有哪些缺失。

2.量表结构设计。本研究编制的《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调查问卷》,共17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六级量表法进行量化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2为“不符合”,3为“不大符合”,4为“比较符合”,5为“符合”,6为“完全符合”,逆向问题的分数反向计分,即6为“完全不符合”到1为“完全符合”。

(二)正式量表的编制

预调查与量表修订。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1所代表性的高职院校,通过电话邀请受访者参与问卷星收集网络问卷200份,形成调查样本。对预调查样本数据进行整合,去除无效问卷,对逆向问题进行逆向处理。

对预调查样本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量表的克伦巴赫(Cmnhach) a信度系数为1.032> 0.8.分半信度为1.023>0.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量表的KMO值为0.822>0.8,球形检验的显著值为0.表明该量表适合作因子分析。

运行SPSS 22.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因子分析抽取公因子。共聚合成五个因子,累积解释的总方差为51.25%,但因子聚集不理想,且各维度部分题项问存在较高信度的相关,表明量表需要修订。

对初始量表修订,使用的方法包括:替换各维度中存在共线性的题项,增加新的题项,修改语意不清、表达不当以及难以理解的13项。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1.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模型的基础上,运行AMOS 20.0,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五因素模型的路径图和模型的适配度指标。增值适配度指标中标准拟合指数(NFI)、相对拟合指数(CFI)、递增拟合指数(IFI)的拟合值均大于0.9,达到了理想水平。简约适配度指标中PCFI,PNFI值均大于0.5,表示模型可接受。

从图1可以看出,各潜变量对其各测量指标的路径系数均大于0.5,表明各测量指标对其潜在变量具有较高重要性。以“学业成就-c3”为例,其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值为0.95,表示潜变量“学业成就”对测量指标c3的直接效果值为0.95。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五因子测量模型的各项指标均在检验标准范围之内,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良好,模型与数据的契合度较高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测量模型的输出结果(见图1),计算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五个因子两两之间在p<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五个因子可以聚合出高阶因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2.量表信度分析。运行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检验(见表1-表5)。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总体量表克伦巴赫(Cronbach)a信度系数为1.032,分半信度系数为1.023;“大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构成”“管理执行”“自我调适”“情感联结”和“服务动机”分量表的Cmnhach。信度系数分别为1.031,1.021,1.011,1.033和1.020,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1.030,1.022,1.008.1.027和1.033,均大于0.6,属于可接受。endprint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使用文献回顾的研究方法构建了高职院校學生志愿者胜任特征的初始模型(见表6),建立了五个维度的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学业成就、管理执行、自我调适、情感联结、服务动机。通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胜任素质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一)学业成就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也在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素质志愿者的大学生,尤其是具备专业技术的高职院校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以达到一定的学业成就。因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术,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才能够在知识层面上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这不单是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更是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从中学会自觉地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二)管理执行

对于一个志愿服务来说,管理执行也很重要,这将是最有实用性的内容。一般来讲,管理执行会涉及到组织协调、影响他人和整合资源三部分的内容。执行力匮乏会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效率低下和活动管理的混乱。因而,只有做到组织协调、内部团结、资源利用率高,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三)自我调适

在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挫折等易导致不良情绪时,能否有意识地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调节自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我调适。自我调适的目标是通过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可想而知,高职院校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时,会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或事接触,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年龄、社会阅历、生长环境等因素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不能很好地处理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的流失。因此对于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来说,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是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

(四)情感联结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生志愿者个人情感的付出和与他人关系的联结,这主要涉及三个对象,主要有被帮扶对象、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同伴。志愿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具有很强的自愿性和流动性,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不能只是制度约束。志愿者应怀着一颗真心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服务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服务效果,也更容易唤醒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服务动机

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价值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倾向就是他们的服务动机。当前,我国正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心理和生理尚不完全成熟的高职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只有在深刻领会和清楚认识到自己付出的基础上,坚定地确立正确的服务动机,才能够在面临选择时候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五、讨论与建议

目前胜任特征建模常用的研究方法共有七种,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又互相交叉,可以彼此借鉴。所以依据研究目的,首先要有效借鉴两种或多种方法,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这种思路将受到更多关注。其次,因为本研究的样本选取在高职院校范围之内,因此本研究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胜任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未来的研究要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样本数量并采用纵向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从而提高研究反映客观事实的程度,这也是未来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最后,要注意研究途径与实践途径的并行推进与互相结合。除了注重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要更加强调模型的实用性以及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紧密性。在实践中,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思路、方案及其具体方法的选择,因组织的目的、规模、资源、内部亚文化等条件的区别而有所不同。一般都在保留核心步骤的前提下,使用相对简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振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1):51-53.

[2]谢芳.志愿者服务在美国[J].社区,2004,25(8):171-173.

[3]李世云.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启示[J].青年探索,1997,23(6):78-81.

[4]梁绿琦,余逸群.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5,35(7):64-68.

[5]唐钧.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志愿者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1,26(11):86-89.

[6]王显华.青年志愿者行动对青年现代化的推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52(3):121-123.

责任编辑 殷新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模型构建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