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的培养路径

2018-01-04王翠婷

求知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文明道德

王翠婷

摘 要:当今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世界。网络生活方式已经切切实实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还很不成熟,缺乏科学的引导和培养。笔者从“三观”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自律能力培养、完善网络立法四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的培养途径,以期能对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然开始,并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高校作为孕育文化、培养人才的摇篮,也不可避免地被这场网络信息风暴所席卷,网络生活方式已经切切实实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然而,网络世界里信息极其纷繁庞杂,可以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反动、暴力、色情、迷信等各种有害信息对大学生们尚不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之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缺乏约束性等特点,使不少大学生产生道德观念危机,甚至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一些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或交友聊天,为了上网,旷课、夜不归寝等现象屡屡发生,有的甚至拖欠学费或骗父母的钱用来上网,最后导致生活费不够等问题,最终学业荒废了,身体也搞垮了。因而,探索当代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培养途径,使大学生们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面前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被错误的价值观念所误导,这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浅薄的理论思考并结合多年来的高校学生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提高判断能力

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就必须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这是一项长期且复杂,但又艰苦细致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其判断能力,切实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为他们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奠定世界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指引导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作为主渠道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定信念与坚定鲜明的政治立场。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

其次,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和反帝反封建的优良革命传统,增强大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和不良生活方式的自律能力。通过集体主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等,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

最后,树立典型,宣传先进,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发挥榜样的强大力量。我们应加大力度宣传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让当代大学生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其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来纠正克服自身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错误观念。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当代大学生中的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身边的榜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鼓舞和带动作用。

二、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道德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道德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面对海量庞杂的网络信息,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大于理性思维,因此很难正确选择信息、驾驭信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切实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才能使网上诸如诽谤、色情、欺骗、偷盗等不道德的行为得到遏制,使网络不至于变成一个失控的时空,才有利于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世界的制高点。由此看来,增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大力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与重要内容。

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网络道德教育的硬件和软件,通过高校校园网络平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贴近实际、易于接受的网络道德教育。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有关指导网络生活行为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等内容,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文化魚龙混杂现状的识别判断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还可以开设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如“网络伦理学”;“在网上创办‘道德教育社区定期发布各类大学生道德事件,进而围绕这些事件建立‘道德聊天室,‘主持人可以在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发布具有正面导向性的观点。”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组织有关网络知识的讲座、报告、论坛等活动,既能从科学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能从道德、法律层面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这样既使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互动性与开放性,又使当代大学生关于“网络道德”问题、观点的交流更加及时,也更加真实,从而大大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规范网络行为的效果。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endprint

三、培养大学生自律能力, 提高自我控制力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人们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坚定性、独立性、果断性、持续性和自制力。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有不平衡的特点,大部分体现出坚定性与独立性的水平较高,而果断性、持续性和自制力的水平则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该善于分析不同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特征,根据不同特征的大学生采取个性的教育方法,注重鼓励他们的优秀意志品质,提高改善他们的不足之处。在目前网络防范技术、网络道德法律规范都尚待提高和完善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自律能力的培养教育力度,提高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自我控制力,才能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同时,还应多途径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素养,培养自我控制力,倡导严谨自律的网络道德风气。在网络世界里,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都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是间接的,网络道德不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靠舆论来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靠网络中的每个个体以高度自觉性为特征的道德自律能力。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和无约束性往往导致大学生道德失范。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要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护身心健康的能力、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作出正确行为选择的能力,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生活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让网络成为自身成长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因此,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道德,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在网络生活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规范,真正提高自我控制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四、完善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

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就必须为当代大学生建设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完善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是根本性的措施。现如今,加强网络领域的立法监督力度,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行政监管措施已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已有所举措,比如美国的相关地方法规,明确规定学校、家庭等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获取不良信息。美国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网址清单”对网络信息进行内容过滤,以切实净化网络环境。英国成立了“网络观察基金会”, 测评网上信息的合法性,监管网络行为,并根据公众的投诉,告知相关的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同时接受涉及色情暴力和其他非法信息内容的举报。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如《网站名称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管理条例》等,但是在执行力度上还尚待加强。同时,网民自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应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应法规并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更应坚决抵制打击网络虚假信息和涉及淫秽暴力等内容的有害网络信息。

五、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革,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总结自身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健全完善网络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以保证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运行。目前,我国的网络监管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明确的是应该把重点放在保护青少年、保护当代大学生上来,通过努力完善网络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净化了的网络环境,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他们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巍巍.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5).

[2]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吴 萍.论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4]戴志鹏.网络环境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文明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跟踪导练(五)(2)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对不文明说“不”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