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促成我国劳动技术课程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

2018-01-03王黎宏

名师在线 2017年2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教材

王黎宏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试论促成我国劳动技术课程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

王黎宏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本文以德国基础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成功之处为参照,对照我国劳动技术课程教育现状,就目前教材教具的问题、缺乏正规渠道造就的专业师资队伍问题、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和教学方法积累匮乏的问题等进行一系列反思,希望这些制约我国劳动技术课程发展的因素最终会转变成促进因素,使我国劳动技术教育得到长足的良性发展。

中国劳动技术课程;德国劳动技术教育

引 言

早在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就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劳技课程的建议。该《建议》明确指出:“劳技教学是涉及不同事实领域的、基本的且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应该具有自身独立的形式,而不是其他课的附属。劳技课的目标……是一种符合教育法精神的对‘脑、心、手’的培养。其间渗透了现代技术和经济的传授,从而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当代生产、服务等领域内各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并为其今后能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作为一门正在成长中的学科,笔者深切地感觉到劳技教学要得到长足的良性发展,尚要改正现存的一些制约因素,以下就五个方面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教材教具的日臻完善会使师生受益

目前,关于劳技教学虽然制定了教学大纲,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份指导意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常常要视教师的自身特长和兴趣而定,这就使得教学质量很难得到稳定的保证。又由于劳技教学更多的体现为以制作产品为中心,借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的项目课程,每一堂课可能就需要一份相应的操作包。缺乏统一规范的材料准备也常常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德国,虽然也没有统一的全国或全州的劳技教材,但相关的教育出版社可提供相当种类的教材让教师选用,选定的教材经申请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按一定数量免费发放(一千人规模的学校配备劳技专业用书三四百本),上课时由各年级各班轮流使用。课程所需操作包也由专门为教学配套材料的生产企业提供。有鉴于此,笔者设想,在劳技课程方面我们能否建立完善成熟的教材库和操作包库,提升教学层次?我们劳动技术课程的教材是否该定期更新,更贴近学生实际?希望多次改进,不断吸取一线教师宝贵经验的劳动技术教材能给教师更宽广的思路和更多的帮助,使学生也有耳目一新的新奇感、认同感,这样的劳动技术课程才会使师生都更有兴趣并兴致勃勃参与其中。

二、正规渠道造就的专业师资队伍对学科发展影响深远

目前,除了少部分以劳技课程为办学特色的学校外,许多学校的任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或直接由主课教师兼任,这一状况的普遍性也许不完全是重视程度的缘故,而是出于办学成本和教师编制的考虑更多一些。

在德国,劳技教师大多来自六年制的师范教育培养,工作后还有许多不定期的在职培训。而我国担任劳技课程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对于外面的世界、先进的劳技课程的成果也知之甚少。教师为了“教”而教,没有新鲜的视角和宽广的思路做铺垫,那么劳动课往往会沦为按图所骥“手工课”,“脑、心、手”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是空谈,行为养成的活力元素似乎在我们目前的劳技教育中不多见,这必将影响我国劳技课程教育的质量!

三、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学方法应注重创新和积累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教育传统也源远流长,文化的繁盛因此而受惠。传统教育中带有明显的精英色彩,注重伦理和心智,以扫天下者为大志,一屋之扫壮夫不为,忽视甚至鄙视动手的实践,这种多能者鄙的意识使人们在实践中畏首畏尾,思想僵化。在中西教学情境中,西方学生思维的活跃总能引发我们特别的感触。劳技教育是实施行为引导的教育,尤其强调多做些实事少谈些理论。

在德国,被普遍采用的有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将教学分为决策、计划和准备、实施、评估四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以学生及其行为为中心,教师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进行很好的计划和引导。而学生在项目课程中积累的经验越丰富,受教师的间接影响也就越大。所以,个人认为劳技课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应该真真切切落实在实处!须知“综合”应当是全方位、多学科、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实践”是指所确立课题从现实生活中来,最终也结题落实到现实中去,动手动脑,身体力行;“活动”是要求通过有效的群体参予性组织达到寓教于乐。如果我们的劳技课“综合”“实践”“活动”三点都踩准了,那么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我实现中愉快成长定会让每个孩子受益终身。

四、指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独立性不足的问题

今天,很多孩子的抚养环境极易养成过度的依赖,对待学习的动力不明且不足。在学习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小的环节,不接收明确的指令就无所适从。这就很难达到劳技教育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我们上面提及的项目教学法中,就要求学生自己决定意欲制作的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制订项目执行计划,准备工具,采购材料,独立自主或分工协作地进行具体操作,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策略,不断检验以确保质量并整理成文,最后展示,销售或赠送完成了的产品。

独立学习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独立人格养成的过程,应放手给孩子们多一点信任与空间,让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都有明显进步。

五、传统的校园环境与校外可能的教学场所尽可能建立起联系

传统的校园是象牙之塔,青葱绿洲,可以关起门来十年磨一剑,生活虽然在校门外但知识却在门内,这样培养的结果是许多学生出了校门后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局外人。劳技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走出校园的模拟场,步入社会实践的原生态。

在德国,各种组织机构都参与教育共建,各式公私企业都提供学生实习实验的现场机会,社会和学校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动。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目前的劳技课程做得还不够,现在学校挂牌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往往会组织些易掌控、确保安全的活动,社会生活实践极少,受到过度保护的花朵们由于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明显差距而感到不适应。“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当代生产、服务等领域内各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并为其今后能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这一点,我们目前做了多少?社会是否能给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孩子足够的实践机会?

结 语

我国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是有活力、有潜力的,若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行为进行引导,课程与劳动相关,与生活相关,以学生为中心,时时注重突出学生的独立性,“脑、心、手”的培养才能得到贯彻落实,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劳技教学必会得到长足的良性发展。

[1] 吴亚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林亚辉.综合实践活动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3] 刘冬芸.论劳动技术教育在当代初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王黎宏,1981年生,女,江苏苏州人,主要从事小学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教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