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2018-01-02刘莉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刘莉

摘 要: 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应用的关键是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应注意做好教学准备阶段的学情分析,这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双向沟通的实现,这是情境创设成败的关键;教学内容上深挖文化意蕴,这是情境创设的根本宗旨。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作为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或通识课,“大学语文”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情境教学法逐步被引用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首倡的。我国早在孔孟时代就已十分重视创设情境教育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积极刺激学生以往的学习体验,增加其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经过不断累积,甚至实现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除知识扩展的理性价值外,情境教学法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性,使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

情境设置是情境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学语文”,特别是古代经典作品教学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学情分析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

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慎选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过去相比具有明显的信息化时代特色,这给教师,尤其是人文素质类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巨大的挑战。如何将零散、不成系统的碎片化知识进行复原或重新整合,重建彼此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不能是孤立的,应该是能够激起学生生活体验或认知领悟的。这是情境能够得到学生认可、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作品时,要寻找能够刺激学生固有知识结构的表达方式,从而实现温故知新。这个刺激点的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准备阶段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明确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多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都出现过所选篇目与中学阶段重合的现象。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从零开始,对知识点做无意义的重复,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陌生篇章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以王夫之诗歌作品为例。大部分同学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王夫之的作品,也不了解他的品性与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先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学生熟悉的话语切入,在描述明末清初时代巨变带给知识分子震撼的同时,对比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的表现,将以王夫之为代表的遗民诗人与以钱谦益、吴伟业为代表的入仕诗人做对比,启发学生思考:王夫之的选择是不识时务、不懂变通的表现吗?知识分子所谓的风骨究竟是什么?王夫之的政治立场对他的诗歌作品,从内容题材到艺术风格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王夫之那么喜欢仕与隐这一主题?在他的诗歌中,鸟禽与树木等意象有什么寓意?

二、课堂教学环节实现双向沟通是决定情境创设成功的关键

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是师生间顺畅地沟通。《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古人认为“教”的本质是教诲、教导,“学”的核心是模仿、效仿。这种教育观念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地位,忽视学生意见的表达。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与建立应依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搭建双方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沟通的桥梁,寻找感情、精神的契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文化目标、能力目标、策略目标、情感目标等。其中,情感目标是情境创设的基础。朱小蔓在《情感德育论》中指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既相对立又相融的教育概念。它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促使个体的情感潜能在新的教育氛围中发生新的质变,实现人的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满发展。”①因此,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沟通,或可部分借助“头脑风暴法”创设情境。“头脑风暴”一词源于病理学,指人的非理性状态。在实践教学中,则代指最大自由度的思维活跃状态。“头脑风暴法”可以帮助师生摆脱群体思维模式、定式思维的影响,以自由联想、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彼此激发灵感,打破传统经验表达之藩篱,借助彼此激发、彼此切磋、主动纠正、主动完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帮助师生实现有效沟通。

以古代小说教学为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小说展现古代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众心态与价值取向。各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无不十分重视对古代小说篇目的学习。例如,杨四平主编的合肥工业大学版“大学语文”精选《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传奇、《聊斋志异》等经典篇章,杨莉主编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语文”从《红楼梦》、《镜花缘》等长篇小说中做节选,朱万曙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语文”亦从魏晋小说、唐传奇、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择取或节选篇目。与诗歌相比,小说具有明显的叙事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会对学生形成极强的吸引力。对于这种并不陌生的文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关键词作为开发其想象力的原点。教师无须过多介入学生讨论,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创设无权威的情境。教师可事先将本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十人,由教师提供一个引导话题,如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随后,请每组同学自由发言、讨论,设计更多的话题。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旁观者,不参与、评价任何话题,讨论时间至少应在二十分钟以上。随后,教师请每组在自己所选话题中筛选两到三个更具典型性的话题作为备选,讨论时间在十分钟左右。第一阶段的讨论,更重视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新能力,第二阶段讨论则重在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通过两个阶段的小组自由讨论,实现小组成员间的思维共振,营造激发学生高度注意力的环境氛围,在彼此观点碰撞、借鉴、综合的基础上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创新。这不仅是小组成员间激发情境、有效协作、自由会話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更是小组集体宏观智能结构互相感染产生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学生在思考甄别问题的同时,已蕴含了对小说文体方方面面的理性分析,保留的备选问题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能激发他们兴趣所在的。教师将针对这些问题,与学生共设情境,最终达成共识。在结论形成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问题的深度讨论,提供多视角的观照方法。关于课文相关知识背景的介绍与学界争议性问题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在这一阶段介入。针对曾被改编为影视剧本的小说作品,也可适当播放影视视频,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视觉文化,文学与影视的互补互渗,可达到双方的互惠共赢。在分析原著意图的同时,比较剧本与小说两种文体的异同,凸显小说的文体特征,将枯燥的知识记忆转化为充满趣味的主动思考。在师生观点的碰撞、交汇中迸发灵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处世智慧。endprint

三、情境创设的根本宗旨在于挖掘经典母语作品的文化意蕴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停留在一般性的知识学习上,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主动承担文化传承的义务。如何发掘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引领学生享受地学习母语经典作品,是教师情境创设的重要考量。以古代诗歌教学为例。诗歌具有明显的抒情特征,不像散文尤其说理散文那样讲究逻辑理性。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从生活体验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以王维为例,教师可借助优美的语言、写意的画作、自然山水的图片、悠然动听的音乐描述王维的精通音律,诗画兼擅,启发学生全身心感受王维笔下山水田园诗淡然悠远的隽永神韵。在分析其擅长将动态描摹与静态描写相结合,将自然界的天籁之声与幽静的景物描绘相配合的特点时,请同学回忆自己知识积累中的相关诗句,设计绘画图景的结构,明暗对比,线条色彩,再将具象绘画转化为抽象的语言描述,发掘文字魅力的同时,品味苏轼对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断语的意蕴,从而加深对王维诗歌设色之讲究、构图之和谐、光线之变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其审美追求风格的形成原因,审美理想的内涵、禅学义理的影响等,也可将思路宕开,將他与同时代诗人、同类型诗人对比,如孟浩然、陶渊明等,兼顾课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启发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如何从自然山水中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慰藉的?对当代人有没有可资借鉴之处?另外,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要通过情境加以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质疑精神。

总之,对于情境的创设虽无统一标准,但均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目标。为此,情境创设应做好学情分析,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实现有效沟通,注重发掘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涉及对多媒体的利用,教学各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把握学生心理。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愉悦地感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灵性之美与智慧之美,品评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注释:

①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0-101.

课题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教研课题(编号:acjyyb2016007)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