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以《钢筋算量》课程为例

2018-01-02苏海花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算量钢筋教学模式

苏海花

(江苏开放大学, 南京 210036)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以《钢筋算量》课程为例

苏海花

(江苏开放大学, 南京 210036)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从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入手,对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优势,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后复习四个阶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 线上线下; 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

一、《钢筋算量》课程简介

(一) 《钢筋算量》课程的形成与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的钢筋算量知识,原先作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一个单元进行讲解。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浅显,缺少连续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识图能力差,几乎不具备钢筋算量的能力,已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大量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的涌现,使得钢筋工程量计算的结果,对建筑企业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能否中标产生了影响;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水平也成为衡量建筑企业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16G101平法图集的问世,标志着平法的发展也已经不断完善,达到了新的高度。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设计方法[1]。基于对成本的控制和平法的普及,钢筋翻样行业应运而生[2]。而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减少交易成本,减少重复计算,减少对量环节,避免钢筋计算的层层转包,从而降低整个社会成本和工程成本[3],建立独立的钢筋计算中心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钢筋算量》课程学习模块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通过对建筑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并结合学校钢筋算量课程的开设情况,保证课程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确定学习模块和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学生当堂课虽能掌握,但完成课后作业有障碍,存在知识遗忘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互动讨论时间少,学生依赖心理强,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缺乏探究精神[5],从而形成了知识点已掌握的假象。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需求,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通过高考选拔进入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以及男生和女生之间。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师生间教学互动不够,教师的教授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信息只能通过作业反馈,教师无法跟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有限,讲解和传授教学内容占据了大量时间,课程拓展基本无法实施。

专业课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当代年轻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压制,对新知识的渴望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很差,从而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激情。

表1 《钢筋算量》课程学习模块划分

序号学习模块主要教学内容1钢筋算量基本知识钢筋算量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概述2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计算框架梁平法施工图识读框架梁配筋构造框架梁钢筋计算本单元总结3框架柱钢筋工程量计算框架柱平法施工图识读框架柱配筋构造框架柱钢筋计算本单元总结4有梁楼盖板钢筋工程量计算有梁板平法施工图识读有梁楼盖楼面板配筋构造有梁楼盖楼面板钢筋计算本单元总结5基础及零星构件钢筋工程量计算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基础配筋构造基础钢筋计算本单元总结

图1 教学模式探究的技术路线

三、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 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的技术路线

为了能形成一套完整且可行的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团队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即依据相关国家政策和文件,以高等职业教育《钢筋算量》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为指导,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专家和有关人士在这方面的论述,将获得的资料系统化[4],形成课程教学模式探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制定企业需求分析调查问卷,确定《钢筋算量》课程教学内容,之后开始直接参与实际的教学过程,深入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跟踪调研。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制定相应的学习反馈调查问卷,同时随机抽取综合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访谈记录,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方式的反馈情况,明确基于“互联网+”《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相关应用研究工作提供经验支持。

(二)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想

在工业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被称作“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具有对知识碎片化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学习资源,使他们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想学习时就学习。基于以上因素,教师将《钢筋算量》课程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分四步完成教学: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通过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和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料在线上进行,目前线上资源主要借助互联网提供给学生,如网盘、QQ、微信等。同时希望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能自行查阅互联网资源,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能源”来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使得教育更加开放。进而使《钢筋算量》课程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得“互联网+”的能力。

课程开课后,教师结合学习单元和知识点定期发布教学视频、练习、作业等学习资源。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学视频一般比较短小,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以保证学习者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及学习目的,学习视频分为预习视频和复习视频,预习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而复习视频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补充,将课程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了这些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再也不用担心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不用担心知识遗忘,学生可以反复学习,不断巩固。因为增加了预习环节,学生在课堂讲授环节也能更快融入,教师也不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师生互动也加强了。同时,课程教师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好的学习资源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完美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追踪,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和课后作业自行录制视频,讲解课后作业的完成思路,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交给课程教师。对于优秀的视频,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起到大大的促进作用。

网上课程资源设置开放端口,学生有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及时分享。尤其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处于工程一线的学生有时比教师能更及时了解最新的规范、规程、图集、新技术、新材料等。之前曾经对这一做法做过一些尝试,在QQ学习群中,学生可以自主分享学习资源、学习心得,效果很好,学生分享资源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放在线下随堂进行。

(三) 基于“互联网+”课程教学流程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思,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而非否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由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课后完成,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在课堂中完成。基于“互联网+”《钢筋算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课前将教材中的知识碎片化,围绕每个知识点准备一段不超过十分钟的预习视频,同时设计好一系列的预习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视频及预习作业,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应用,完成一系列预习作业,为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作准备。

课堂讲授阶段,通过课前检测对学生课前预习效果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般采用电子教室屏幕广播功能,演示课程PPT、电子图集、电子图纸等。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再配合传统板书。同时,根据预习效果检查情况,可以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或者由教师进行讲授。

小组讨论阶段,根据课堂所讲授知识点,对预习作业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对每个组员的作业都要进行讨论,找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每组选择一份作业拍照上传到网络平台,最后教师对上传的几份作业进行点评总结。课后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修改订正预习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便教师及时检查,课程教师在下次上课前在网络平台上公布正确答案。

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复习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课程教师也准备一些拓展视频。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线上线下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需要将作业上传网络平台供教师点评。总之,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到一个最切合实际,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做法是关键,所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

四、结语

基于“互联网+”《钢筋算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挑战不断,需要不断改进,让学生形成“互联网+”的意识,主动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使用“互联网+”教学开展学习,“互联网+”教学才能真正完成对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使命。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依托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和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1] 王庆华,佘步银.面向钢筋翻样岗位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探索[J].职教通讯,2015(21):5-8.

[2] 陈贵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J].教学改革, 2015(12):99-101.

[3] 张宙.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6 (4):75-79.

[4] 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74-78.

[5] 卓曼.基于SPOC的《网上创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43-44.

G434

A

1671-4733(2017)06-0093-03

2017-07-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57227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14KJB560004);2017年度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项目编号:2017QYSJPX020); 2016年度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钢筋算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SSW-Y-006)

苏海花(1977-),女,江苏启东人,硕士,讲师,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教育与研究,电话:15358159723。

猜你喜欢

算量钢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中的应用
截钢筋
浅谈工程算量软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BIM应用在电气专业算量及施工管理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