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传播的数字媒体类微课系统化构建研究

2018-01-02丁祥青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超星系统化知识点

丁祥青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 江苏 无锡 214028)

基于微传播的数字媒体类微课系统化构建研究

丁祥青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 江苏 无锡 214028)

微课是时下流行的教学资源建设热点,其主要特征是围绕单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微传播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去中心化传播模式,其优势在于学习便捷;数字媒体类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操作过程冗长,课堂边讲边练的模式相对浪费时间;基于微信公众号和超星网络学习平台,通过不同的班级、年级、课程进行单一知识点和系统化知识点的学习实践,围绕用户、数据、服务为主要学习模型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经验、兴趣爱好、课堂表现等因素,分析得出基于微平台进行微课学习的优势。

微传播; 数字媒体; 课程; 微课; 系统化

一、教育微传播综述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过程[1],微传播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去中心化传播模式。教育活动是一种知识信息传播的过程,存在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系列的教学行为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行为中存在不同的教学媒体。教育微传播可以理解为微传播教育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在微传播相关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框架下,依托相关的微平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在学习者、微课群、学习体验等教学活动要素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形式。在新型的教育微传播活动中,教师承担着教学组织和学习指导的角色,但不是整个教学模式结构的中心,新型的教学模式由各个教学要素按一定的排列规律组合形成。基于微传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而教学模式的发展始终是同新型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图1 微传播教学模式模型

二、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针对微课教学研究,国内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如下,国内最先提出微课概念的胡铁生等学者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一文中认为:国内的微课发展历经了微课的“微资源构成 ”认识与实践阶段、微课的“微教学活动 ”认识与实践阶段和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微课由原来的“微型资源构成”升级为一门“微课程”[3];苏小兵等学者在《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一文中认为: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可以分为翻转教学应用模式、课内差异化教学应用模式和课外辅导答疑应用模式[4];张一春教授在《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微课是基于“微学习”而建设的“微内容”,是微缩版的课程,应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且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5]。

数字媒体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数字媒体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专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媒体类课程特性,挑选一门专业基础课《素描》和一门专业课程《色彩构成》为研究对象,制作若干系列微课,在微信公众号和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授课对象分别为五年一贯制高职二年级学生和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一年级学生。

(一) 微课教学平台差异比较

微信公众号和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都具备去中心化传播信息的特征,且二者都可发布图文和视频信息。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适合用于教师个人教学公众号是个人类型订阅号,仅需依托个人微信账号即可免费注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受数量限制,该类型公众号上传视频大小限制为20M,如需发布高清视频,可以先将微课作品发布至第三方视频网站,如腾讯视频、优酷等,经审核后可通过超链接发布。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首页有课程目录,发布视频超过2000M需通过超星客户端上传,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还拥有题库、作业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

表1 常见微课教学平台比较

简而言之,微课教学平台选用微信的优势在于免费、受众广,但上传内容受限条件较多,且视频播放前插播广告;微课教学平台选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在于教学功能完善,但用户具有局限性,注册用户收费观看。

(二)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比较

分别在微信公众号和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素描》和《色彩构成》的微课及所授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通过二维码扫码关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通过后台指定。《素描》课程对应的用户是二年级学生,共35人。《色彩构成》课程对应的用户是一年级学生,共32人。受互联网相关政策影响,可申请用于教学的免费公众号数量唯一,因此两门课程的微课建设在同一公众号中进行,为便于区别,图文信息的封面做出了明显区别;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班级与课程选择则是点对点对应关系,用户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不存在干扰行为。在《素描》课程中,选择的单一知识点是绘画中的透视原理,选择的系列知识点集合是几何形体(包括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绘画;在《色彩构成》课程中,选择的单一知识点是色彩的三属性,选择的系列知识点集合是色彩混合(包括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等)。以阅读量在用户总数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2 碎片化学习阅读量占总人数百分比

图3 系统化学习阅读量占总人数百分比

图4 超星平台学习情况百分比

三、微传播教学模型实践研究

通过不同的授课班级,学习不同的课程微课及在不同教学平台上的教学实践,建立以学习者(用户)、微课群(数据)和学习体验(服务)为主要研究要素的教学模型,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经验、兴趣爱好、课堂表现等因素[6],对微传播教学模型得出如下结论:

(一) 微传播的微课学习方式受学生喜爱

微平台的微课点击率都比较高,微传播平台学习具有独特的便利性,用户通过手机上即可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加了完成课程学习的可能性。课程的点击率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习经验越来越丰富,学习动机也逐渐完成了由外因到内因的转变。

(二) 微课系统化学习更具吸引力

从参与教学实践的两个班级情况来看,系统化学习的微课阅读比例明显高于碎片化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有着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对课程认知水平提升后,更愿意围绕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学习,从而注意有了期望性、知觉有了整体性、记忆有了组块性,更容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 学生更易接受简洁的学习方式

毋容置疑超星学习平台的功能强大,但微信学习平台与超星学习平台相比更加简洁、易学。通过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化学习的微课点击率来看,微信的阅读比例都略高于超星。通过多家互联网企业公布的手机软件排行榜来看,微信都居于榜首,相比超星手机客户端而言,微信的软件基础安装量大,使用频率高。因此,探索微信应用于学习的模式具备前提条件。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媒体的现代化,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策略、规范等信息的过程都逐渐数字化,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融合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教学过程种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设多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种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7]。

[1] 徐富荫,袁锐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

[2] 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1-20.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37-40.

[4]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8.

[5]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

[6] 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07.

[7] 韩伶俐.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75-77.

G43

A

1671-4733(2017)06-0085-03

2017-07-26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6242983);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6-R-47905)

丁祥青(1983-),男,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工程、数字创意设计,电话:13812035211。

猜你喜欢

超星系统化知识点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