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2018-01-02周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脏麻醉静脉

周艳

(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9)

不同麻醉方式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周艳

(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9)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吸入组与静脉组,每组各69例。吸入组采取吸入式麻醉方式,静脉组采取静脉注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吸入组与静脉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术后2 d内的不良反应率,吸入组(4.35%)明显低于静脉组(8.70%),二者差异明显(P<0.05);术前两组MMSE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吸入组评分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入式麻醉的不良反应明显比静脉注射麻醉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吸入式麻醉;静脉注射麻醉;冠状动脉疾病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攀升,患有重度心绞痛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以通过心脏支架手术延长生命,解决重度心绞痛合并冠心病死亡率高这一问题[1],手术后,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当今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重度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造成的室间隔穿孔患者选择用心脏支架手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2],所以,在手术中采取合适的麻醉手段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138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吸入组与静脉组,每组各69例。吸入组男30例,女39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59.17±3.29)岁;静脉组男29例,女 4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57.41±4.09)岁。本次调研的最终结果不受患者一般资料影响(P>0.05),可以正常进行比较。

1.2 方法

静脉组采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08)进行麻醉,以0.01~0.05 mg/kg的剂量,0.2 mg/min的注射速度进行静脉注射。吸入组采用吸入氧气—空气—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的方式进行麻醉,浓度为1.0~2.0 MAC。

1.3 观察指标

通过《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3]中提到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评分,术前、术后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则表示患者并未受麻醉影响。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数据可知,吸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29%)与静脉组(18.84%)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吸入组(4.35%)与静脉组(1.4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14 d吸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9%)与静脉组(8.7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差异主要体现在术后2 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吸入组为4.35%,明显低于静脉组的8.70%,二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术后MMSE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吸入组评分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s,分)

组别n吸入组静脉组69 69 t值P值术前28.42±0.21 28.39±0.17 0.053>0.05术后27.85±0.47 24.16±0.83 6.396<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因其绕心脏头部一周,形如王冠而得名,其主要功能是为心脏提供营养,保证心脏活力和正常血液循环。不良生活习惯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如吸烟、饮酒等都会引发冠心病。50%以上的严重心绞痛或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因该手术时间较长,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比普通手术大,所以应尽量选择对患者伤害较小的麻醉方式[4]。传统麻醉方式为19世纪起源的静脉注射麻醉,因其麻醉范围广,麻醉效果好,对呼吸道无刺激而在近现代得到广泛应用。但因此方法麻醉药物不易排出,可控性较差,无法连续监测血药浓度而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吸入式麻醉逐渐兴起,因其可控性强,麻醉药物体内分解代谢快,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信赖,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吸入组和静脉组虽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术后2 d内吸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明显低于静脉组(8.70%)。由此可见,吸入式麻醉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静脉注射麻醉由于麻醉药物不易排出导致术后出现大量不良反应。所以,最好采取吸入式麻醉方式,以减小对患者的伤害。

从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来看,使用静脉注射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情况明显比接受吸入式麻醉的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手术时间太长,术后则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

综上所述,吸入式麻醉能够降低术后2 d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症状,更适用于手术时间长、对麻醉效果要求高的心脏手术。所以,为保障患者健康和手术安全,推荐选择吸入式麻醉方法。

[1]张文华,赵亮.两种麻醉方案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7):749-752.

[2]李蕾,类维富,费剑春,等.不同麻醉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1002-1004.

[3]王永华.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55.

[4]白晓玲.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5,28(6):1344-1346.

R654.3

B

1671-1246(2018)01-0153-02

猜你喜欢

心脏麻醉静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心脏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