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心理契约履行情况调查

2018-01-02朱晓璇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源契约实习生

王 烨 ,朱晓璇 ,程 月 ,梁 敏

(1.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人文关爱与护理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7)

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心理契约履行情况调查

王 烨1,2,朱晓璇1,程 月1,梁 敏1

(1.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人文关爱与护理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7)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心理契约履行情况,了解该群体的主要关注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组织发展责任履行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本科护生组织发展责任因子得分高于专科护生;不同生源地护生个体现实责任履行情况有显著性差异,农村生源护生个体现实责任因子得分高于城镇生源护生。结论 实习生应在实习阶段转变学习模式,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职业素养。实习医院应在教学及生活方面增加对实习生的关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心理契约的稳定性。

心理契约;实习;护理专业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近年来现代契约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相关学者[1]将心理契约定义为“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应向对方付出什么,又应各自获得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心理约定”,究其本质是主观的,取决于心理预期以及对义务的承诺与互惠。心理契约具有非正式性、双向交互性、脆弱性、动态发展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不同于经济契约,心理契约规定了明确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律效力,心理契约的履行依赖于组织管理层与成员的良好沟通。心理契约的内容会随着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个体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研究显示,在个体加入组织工作之前,这种潜在的契约标准已经形成,并对其择业产生影响,对实习生而言,虽然不是医院的正式员工,但其与教学医院之间同样存在心理契约。

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调查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心理契约履行情况,旨在了解这一学生群体的主要关注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端正就业态度,提高高校和实习医院就业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离毕业还有大约一学年时间的处于择业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2)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李鹏[2]编制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心理契约调查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共6个因子35个条目,其中组织责任分量表包括组织现实责任、组织发展责任和组织理念责任3个因子18个条目,个体责任分量表包括个体现实责任、个体发展责任和个体理念责任3个因子17个条目。组织责任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3,Cronbach’α系数为0.861,分半信度为0.792(P<0.01);个体责任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7,Cronbach’α系数为0.853,分半信度为0.774(P<0.01)。表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研究者自行设计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学历、毕业时间、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5个项目。

1.3 问卷发放

利用网络形式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内容和填写方式,强调问卷调查的自愿性、匿名性与保密性原则。“应届毕业大学生心理契约调查量表”正式发放前,对20名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小范围测试,针对量表的填写和编排方式及答题时间等的反馈进行调整,同时将量表填写方式设定为每台设备只能回答一次,所有条目作答后方可提交。全部量表提交结束后,两名研究者对数据进行筛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量的描述采用例数、百分比等,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统计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99份,全部有效回收,见表1。

2.2 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心理契约及其履行情况(见表2)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心理契约履行情况

不同学历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组织发展责任履行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本科护生组织发展责任因子得分高于专科护生;不同生源地护生个体现实责任履行情况有显著性差异,农村生源护生个体现实责任因子得分高于城镇生源护生,见表3。

表1 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人口学资料

表2 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心理契约及其履行情况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心理契约履行情况(s,分)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心理契约履行情况(s,分)

组织责任 个个体体责责任任项目 组织现实责任组织发展责任组织理念责任个体现实责任个体发展责任个体发展责任个体理念责任个体理念责任学历 专科本科F值P值性别F值P值生源地F值P值男女 农村城镇2.86±0.80 3.01±0.66 2.364 0.092 3.12±0.87 2.89±0.57 0.823 0.105 2.99±0.78 2.84±0.94 0.556 0.249 3.16±0.54 3.58±0.72 0.538 0.012 3.32±0.31 3.20±0.86 3.957 0.058 3.19±0.45 3.27±0.23 0.982 0.104 3.00±0.32 3.18±0.91 5.618 0.058 2.87±0.69 3.05±0.51 0.323 0.087 3.07±0.50 2.99±0.78 0.029 0.088 1.77±0.38 1.79±0.55 0.332 0.089 1.89±0.48 1.81±0.52 0.589 0.903 2.03±0.24 1.37±0.86 0.644 0.031 1.69±0.75 1.93±0.41 3.847 0.060 1.99±0.80 1.81±0.73 1.368 0.074 1.88±0.29 1.84±0.52 1.397 0.198 1.45±0.36 1.58±0.39 0.361 0.147 1.57±0.22 1.51±0.36 1.754 0.088 1.50±0.53 1.57±0.48 2.117 0.094 1.45±0.36 1.58±0.39 0.361 0.147 1.57±0.22 1.51±0.36 1.754 0.088 1.50±0.53 1.57±0.48 2.117 0.094

3 讨论

3.1 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组织发展责任因子得分最高,个体理念责任因子得分最低,这与护生所处年龄段的个性特征及其专业价值观有关。本研究调查的护生为某高校2016和2017届应届毕业生,年龄20~24岁。国内有学者专门对该群体的个性特征和专业价值观进行研究[3],发现他们自我意识强,人际关系淡漠,缺乏社会经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对社会缺乏认知。本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实习生仍保留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不强,临床实习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缺乏吃苦精神。同时,经常有学生抱怨操作机会少,但当轮转到住院病人多、周转快的科室时,又觉得劳累辛苦,经常找各种理由请假缺勤。更有甚者缺乏团队精神,在临床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相互配合,不接受临床带教教师的点评。对于实习生而言,临床实习是其从学生向临床护理工作者转变的最重要过程[4,5],是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相结合的关键阶段,是护理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临床实习不同于在校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远离了熟悉的校园环境,由学校生活转变为医院生活,由以课堂学习为主转变为以临床实践为主,由纵向知识学习转变为横向知识联系。实习期间,护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均处于形成期,有待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他们在实习医院接受的指导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实习生心理契约履行现状,实习医院应根据护生个性特征和专业价值观,采取适当的引导与管理方法,以实现有效的契约管理。在临床带教中注重与实习生加强沟通交流,以建立良好的互利互信的心理依赖关系,同时引导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让护生认识到实习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此外,根据不同护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其探索发现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道路。

不同学历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组织发展责任履行情况的显著性差异表明:本科护生专业素质、自我认知与评价高于专科护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一差距无形中增加了专科护生的就业压力,因此专科护生组织发展责任因子得分较低。

不同生源地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个体现实责任履行情况的显著性差异表明:与农村生源护生相比,城镇生源护生个体现实责任、个体发展责任因子得分较低,这与其成长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当家庭物质基础较好时,学生的就业压力就小,则个体责任认知较低;反之,当家庭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则个人责任认知也较高。

3.2 不足和展望

尽管很多教学医院开展了实习前培训工作,但培训重点大多为实习管理制度、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以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等内容,对实习医院的环境、生活条件介绍不多。相对于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习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实习生常近距离、高频率接触各种病人,本身就属于易感、高危人群,易导致护生对未来的工作认知不够准确。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病人资源严重匮乏,病人拒绝成为见习实习对象的情况屡见不鲜。遇到病人不配合时,一些实习生常不知所措,病人的拒绝与不配合增加了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难度。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心理契约的主观性、动态性与差异性,医院应注重对实习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增进实习生与医院、带教教师的感情,增强其集体意识、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与实习生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并纠正实习生对医院不合理、不科学的心理期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及健康积极的心态。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及时给实习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以利于心理契约的维持。

实习生的心理契约在整个实习期是动态发展的,实习生在实习医院引导下创建心理契约,并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巩固。只有当实习生认为实习医院能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素质与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及帮助,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安全温馨的实习环境时,他们才会为实习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真诚、热情、精力和时间。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即将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对职业充满着热情与期待,期望努力付出后获得公平的精神与物质回报。

本研究是从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个体角度进行的,探讨了个体对心理契约的组织责任和个体责任的理解,没有从组织管理角度考察组织对相互责任的理解与认知,而对从实习医院管理角度进行的心理契约实证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无论是从个体角度,还是从实现实习医院有效管理、创建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的角度出发,都应重视心理契约在护生实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医院实习生管理水平。

[1]陈加州,凌文辁,方俐洛.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和类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4):437-445.

[2]李鹏.应届毕业大学生心理契约问卷的编制及维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3]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4]石建伟,周萍,薛迪,等.公立医院医生心理契约测评量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3):19-21.

[5]刘丽娟,洪都,彭建英,等.湖州市临床护士职业认同及其与心理契约、前瞻性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5):320-321.

G455

B

1671-1246(2018)01-0103-03

注:本文系2015年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USIP201593A)

猜你喜欢

生源契约实习生
一纸契约保权益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