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OTD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2汪五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心内科内科

汪五荣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改良OTD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汪五荣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目的 探索改良OTD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实习学生86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临床教学法和改良OTD教学法。实习结束,对两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比较考核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的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 试验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习结束后试验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改良OTD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值得在内科系统推广。

改良OTD教学法;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

OTD 是以观察(Observation)、教学(Teaching)、探讨(Discussion)为核心逐步推进的教学方法[1],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在OTD教学中,学生首先进入临床接触病人或病例资料,对学科疾病有初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而后进行课堂学习,通过教材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教师教授,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最后组织临床病例讨论,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现实问题,将知识点融会贯通。OTD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较大帮助,但在实践教学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2]。结合我院心内科实际情况,我们对OTD教学法进行改良,在讨论阶段设计学科典型临床病例供学生讨论分析,而后将病例进行情景再现,学生模拟操作,形成“观察—教学—探讨—行动”模式。现将改良OTD教学法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8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实习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实习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改良OTD教学法。两组各43人,来自同一院校,年龄及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入科前接受的护理理论教育相同(见表1)。

1.2 方法

所有学生根据安排进入我院心内科实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先利用1~3天时间熟悉科室及基础操作,而后跟随带教教师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每周三下午参加本专业护理教学(约60分钟),实习期4周,期满后参加考核及问卷调查。试验组采用改良OTD教学法,具体如下。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1)观察。带教教师依照内科护理大纲中循环系统内容,确定心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根据本科室条件遴选病例资料,拟定相关问题,通过微信群发送给学生。学生入科后,与心内科病人面对面交流,体会内科护理一般程序,观察病情要领和急救方法,学习护患、医护交流技巧等。比如通过观察急性心肌炎病人病情及入院后处置过程,掌握典型急性心肌炎临床常见症状,即心悸、气促、胸闷及胸痛,查体心率加快、心脏扩大,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增高,心电图可见各类心律失常。明白此时病人应卧床休息,进行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减少回心血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

(2)教学。经过前一阶段的观察,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有了一定印象,激发了对病因、治疗、护理的学习兴趣。带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互联网查找有关材料,而后以“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为原则进行理论讲授,使学生对疾病和护理知识有系统认识。

(3)讨论。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但还需要进一步运用。这一阶段可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带教教师针对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形成临床思维,讨论重点护理操作的意义和技巧。

(4)行动。完成以上学习后,组织当月在心内科实习学生(一般4人)进行情景模拟。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设计病例,分配角色,再现临床工作情景,锻炼临床查体问诊、应急处置、护患沟通能力,并在高仿真模拟人上进行操作。

1.3 效果评价

实习前后对学生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实习结束后,组织理论及实践考试,皆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利用医院题库进行随机组卷;实践考试分为护理操作(70%)、护理礼仪(10%)、应变能力(10%)、团队意识(10%)4部分,由3位护师进行打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践考核成绩n 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操作护理礼仪应变能力团队意识对照组试验组43 43 t值P 76.53±7.19 80.05±8.19 2.110<0.05 55.17±4.65 59.66±4.73 4.439<0.01 7.02±1.39 7.49±1.29 1.605>0.05 6.77±1.51 8.10±1.09 4.673<0.01 6.53±1.32 7.93±0.30 5.570<0.01总分76.53±4.34 83.17±5.00 7.612<0.01

2.2 两组实习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实习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s,分)

n t值P对照组试验组43 43 0.159 2.743>0.05<0.01 t值P组别 实习后2.85±0.53 3.15±0.60 2.809<0.01实习前2.83±0.55 2.82±0.52 0.071>0.05

3 讨论

3.1 内科护理教学现状

医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护理教学作为医学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目前主要的理论教学方法有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有临床路径教学法、循证护理教学法[3]。以上教学法已在我国内科护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熊良圣运用PBL结合LBL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考试成绩,而且对教学法的评价较好[4];王思婷等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5];李平平等认为运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规范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6]。这些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内科护理教学手段,给护理教育带来活力,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PBL教学法对师资要求较高,通常在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实行;临床路径教学法目前尚不成熟,缺少关于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带教方法的研究[3]。

3.2 改良OTD教学法的优点

OTD是以观察、教学、探讨为核心逐步推进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增加了情景模拟与仿真操作。实习科室带教教师经过探讨,根据教学大纲及科室情况,确定常见病与常见护理操作,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病例和操作,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积极性,一方面运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临床思维。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并利用仿真人进行模拟操作,形成“观察—教学—探讨—行动”模式。结果证明,该模式在教学中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操作,所以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护理操作、应变能力、团队意识成绩以及实践考核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礼仪提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别(P>0.05),我们认为护理礼仪与个人修养有关,需要长期培养,短时间内难以提高。自我效能感是通过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提供的效能信息而建立的,在人们选择任务、坚持目标和努力程度上发挥决定性作用[7]。在改良OTD教学法“观察—教学—探讨—行动”模式中,学生在观察阶段、教学阶段获得替代性经验,在讨论阶段获得言语说服的效能信息,通过行动阶段获得掌握性经验,感受4个阶段以获得生理和情绪状态提供的效能信息。因此,我们认为改良OTD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能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3.3 不足之处

由于地域和教学机构的限制,本次研究样本采用累积方式获得,对照组和试验组根据时间划分,可能存在偏倚。改良OTD教学法需要带教教师投入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能增加其负担,影响临床工作。另外,改良OTD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部分未投入相应时间和精力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挫败感。

4 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改良OTD教学法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对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及团队意识有益。此外,改良OTD教学法可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护理带教质量,增强学生职业信心,值得在内科系统推广。

[1]于梅,李连涛.OTD教学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5):398-399.

[2]张细梅.OTD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14):1788-1790.

[3]张凤媛.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1):58-60.

[4]熊良圣.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12):1084-1086.

[5]王思婷,韦丽华,张媛媛.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09-211.

[6]李平平,吴莉侠,罗南.临床路径在心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25):5258-5259.

[7]Zhang J X,R Schwarze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the Orient,1995,38(3):174-181.

G424.1

B

1671-1246(2018)01-0078-02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心内科内科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