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ABO血型鉴定为例

2018-01-02黄金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血型环节信息化

何 涛,黄金敏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高职生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ABO血型鉴定为例

何 涛,黄金敏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对生理学ABO血型鉴定实验从教学分析、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教学反思4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生理学;ABO血型鉴定;信息化教学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中指出,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快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和社会紧缺人才,将现阶段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应把技能培养、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及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方向。我院生理学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现以ABO血型鉴定为例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

生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ABO血型鉴定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实践技能。生理学内容繁杂、逻辑性强,而纸质教材内容不够生动、形象,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更好地诠释和拓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操作能力,我院生理学课程组教师对ABO血型鉴定实验进行教学设计,现从教学分析、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教学反思4方面进行介绍。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

ABO血型鉴定,时间为两学时。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血站护士岗位要求,确定本次课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技能目标:学会ABO血型鉴定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凝集反应。知识目标: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素质目标: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查找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以及健康宣教能力。

1.3 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女生多,喜欢上网,喜欢参与性学习,但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对单向的课堂讲授和单一的课本阅读不感兴趣,对形式活泼的交流互动与丰富有趣的数字化信息情有独钟,且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皮亚杰的青少年认知发展学说认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都为分组学习和小组竞赛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学习了正常人体结构、护士人文修养、病原生物与免疫等课程,对护士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已掌握了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对抗原、抗体有了基本认识,但对凝集反应的原理还不了解。

1.4 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实验目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ABO血型鉴定方法,教学难点是ABO血型鉴定原理。

2 设计思路

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重难点,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某医院急需A型Rh(-)血,希望在我校学生中筛查出A型血者,为医院后续检查节约时间”这一任务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运用情境体验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充分利用图文素材、声像资源、网络平台以及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见表1。

3 实施过程

3.1 课前环节

教师活动:提前一周发布学习资源,包括PPT、自制微课、动画等视频资料,布置学习任务,辅助学生自学,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实现了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血型鉴定护士、拟献血者等,确保每个人都有任务。

表1 课程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预习相关内容,小组成员协作,通过网络查找有关“献血日”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并在课上进行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预习任务,增强了集体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教师在该环节充当引导者、协助者角色。

3.2 课中环节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教中学、做中学,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采用分组学习、小组竞赛等方法,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环节一:各组展示课前收集的“献血日”资料,引起全班学习兴趣,激发竞争意识。教师在学生展示完毕后,进行简单点评。

环节二:播放视频“稀有血型生命速递”,引入本次任务,“某医院急需大量A型Rh(-)血,希望在我校学生中筛查出A型血者,为医院后续检查节约时间”,同时告诉学生正确采血、准确判断结果是血型鉴定的重要环节,也是血站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结合抗原抗体凝集反应的动画、微课以及显微镜下凝集反应视频,让学生明白血型鉴定的原理,结合操作步骤分解视频,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简单讲解,一方面可以避免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将传统教学方法穿插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结合,展示不同教学方法的魅力。

环节三:学生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ABO血型鉴定实验操作,这一过程也可以考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环节四:虚拟实验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实验结果上传至班级QQ群,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检查,营造竞争氛围。

在学生分组操作过程中,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另外,在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循环播放关于血型鉴定原理和结果判定的微课,也可以减少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各组完成任务后,派代表汇报本组结果,其他组负责“找茬”。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掌握血型鉴定结果的判断方法,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环节五:各组汇报完毕后,在班课平台完成相关测试题。

环节六:教师结合学生操作及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随堂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教师在该环节充当管理者、参与者、指导者角色。

3.3 课后环节

任务一:指导学生扫二维码完成教师事先通过问卷星准备的章节测试题,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义务献血的宣传海报,教师选出优秀作品,以展板的形式展出。通过优秀作品展示,强化榜样的作用。

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测血型医疗服务活动。由学校提供血型鉴定相关用物,学生利用周末、护士节、献血日、志愿者日开展无偿测血型医疗服务活动,拍摄活动照片与视频作为课后作业发至教师邮箱,教师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该环节充当指导者、评价者角色。

3.4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采用学生、教师、专家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见表2),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将学生自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以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表2 考核评价项目和分数来源

4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紧紧围绕“学会ABO血型鉴定基本操作方法”这一技能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4.1 优点

整个设计完整、流畅,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

通过班课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师生能够即时交流,提高了沟通效率。课中利用班课平台,进行随堂考核,一方面减少了纸质作业的量,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且便于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班课平台等,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利用网络宣传学生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亮点

课前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强调重点;课中通过步骤分解、虚拟实验、实操及微课,强化重点;课后通过拓展活动,巩固内化重点。

4.3 难点

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课余投入更多精力,但同时也应注意过多的信息化元素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利用信息化方法与手段进行ABO血型鉴定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信息化教学能促进师生、生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G424.2

B

1671-1246(2018)01-0060-02

猜你喜欢

血型环节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