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汉英翻译的分析

2017-12-29谢盟盟��

考试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翻译文化

谢盟盟��

摘 要:名称,是一个旅游景点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景点名称是集“识别、指向、诱导”三个功能于一身的一种特殊地名。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西安市“大雁塔”名称翻译的实例,通过分析景点名称的特殊性以及翻译理论上的不同观点,分析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的名称翻译。希望本文能为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点名称;文化;翻译

一、 引言

“人文景点是指古今一切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长效性、传承性、观赏性价值的人类有意识的创造物,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现。人文景点作为人类有意识的建造物,包含着浓郁的人性因素,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景点的名称,就像一部电影的名字,它不仅需要表达出一个景点的特色,更要起到宣传景点、吸引游客的作用。景点名称是集“识别、指向、诱导”三个功能于一身的一种特殊地名。历史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翻译的过程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换的过程。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不仅需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更要注重景点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较短,旅游翻译系统还不够成熟,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现今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中式英语”“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文化误解”“一景多名”等,其中“一景多名”是最为严重的。在大雁塔的塔下,“大雁塔”被译为“Great Wild Goose Pagoda”;在塔的背面的一处标识牌上,“大雁塔休闲文化景区”里的“大雁塔”被译为“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在园内一处标志牌上“大雁塔”被译为“Dayanta Pagoda”;而在北广场上,“大雁塔”的英译则是“DAYANTA”;此外,在西安的一些旅游宣传册上,还出现了“Greater Wild Goose Pagoda”这样的翻译;在一家国外的旅游网站(www.lonelyplanet.com)上,大雁塔的译名为“Big Goose Pagoda”……由此,我们足以看出景点名称翻译问题的严重性。

本文将从翻译文化观、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化景点名称汉英翻译的现状,以“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为例,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的名称翻译。

二、 翻译观

(一) 文化观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语言转换、文化转换的过程。对于同一种的语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翻译的其中一个任务就在于,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让目标语言文化下的人们能够产生与源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同样的情感、联想意义。

文化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中不同的功能对等只是翻译的手段,而文化对等才是翻译的目的。苏珊的文化观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翻译即是满足文化的需要,是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是文化的对等和转换。翻译过程中必须将隐藏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将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联系起来,实现文化的协调和对接;第二,对等(equivalence)并不等于“同一”(sameness),而是不同层次下的“翻译等值”,例如功能对等、词汇对等、语法对等,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文化对等;第三,翻译不是停留在语篇之上,不只是一个译码重组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进行文化转换,才能使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发挥与其在源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相同。苏珊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也曾指出,翻译的产生和接收均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这个语境,一是歷史,二是文化。

因此,对于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都应该以文化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源语的文化为取向,以目标语文化为重点,最终达到文化对等的目的。这条原则的指导,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翻译得更准确,也能够使中华文化为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接受,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西安市的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位于大慈恩寺之中。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师专门译经、藏经的地方。玄奘法师从天竺归来后,在慈恩寺主持事物,为了妥善保存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卷和佛像才建造了这座四方楼阁式砖塔,并取名“雁塔”。它之所以后来被称作“大雁塔”,这和“小雁塔”有关。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名为“荐福寺塔”。在唐、宋朝时期,此佛塔一直叫“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被称为“小雁塔”,而大慈恩寺里的雁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至于“雁塔”的出处,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卷九里记载了印度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所以,此“雁”是指佛经所指的三净食(雁、鹿、犊肉)的“雁”。因此,将“雁”译为“goose”或“wild goose”的说法并不符合其中的历史文化,此“雁”绝非“鹅”,更不是“野鹅”。将“大雁塔”译为“Great Wild Goose Pagoda”“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Greater Wild Goose Pagoda”或“Big Goose Pagoda”,均是不妥当的。

(二) 目的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继承和发展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派理论思想,进而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以原文本为基础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弗米尔认为,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这里的“目的”含有三种意义:一是指译者的目的;二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三是指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是决定因素,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文本形式和内容的取舍,再到译文的形成,都要以目的为参照。目的论认为,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分别是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以上三个法则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层级下降的关系,其中目的性法则是第一位,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均从属于它;而忠实性法则又从属于连贯性法则。目的论是从源语中跳脱出来,以目标语的角度来衡量翻译的效果,从而检验翻译是否达到了最初计划的目的。因此,目的论对于旅游景点方面的翻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旅游景点名称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和吸引大众,它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让游客读懂并且喜欢上它,从而想要进一步获得与景点相关的具体的文化信息。因此,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就要求其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同时具有吸引力。明确此类翻译的目的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加专业地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了。

对于“大雁塔”现有的几种译名,“Great Wild Goose Pagoda”“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Greater Wild Goose Pagoda”基本遵守了目的性原则,使来自国外的游客对大雁塔有一个浅层的了解。但是,它们却违背了忠实性原则,容易使人们以为大雁塔是与野鹅有关的地方,不符合它自身的文化背景;而且“Great”“Greater”也不符合“大”的实际意义,“大”只是相对于小雁塔的“小”而言的。

三、 景点名称翻译原则的分析

景点的名称,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名,翻译时需要参考地名的翻译原则。

1967年,联合国就地名标准提出“单一罗马化”。对于非罗马字母文字国家,要提供一种具有官方地位的本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方案。1978年,中国政府规定,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1979年,美国地名委员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地名常设委员会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在“单一罗马化”中,中国地名拼写时要分词连写。根据中国地名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在1984年制订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规定:除自然村镇名称外,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要分写。例如:黑龙江作为河流的名字时,拼写为Heilong Jiang,作为省份的名字时,拼写为Heilongjiang Sheng;周口店拼写为Zhoukoudian,而不是Zhou Kou Dian。因此,姑且不从深层角度上讨论将“大雁塔”译为“DAYANTA”的对错问题,仅从书写形式上论,它就是不合适的,它更应该写为“Dayan Ta”。

2011年,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陕西省《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地方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据“标准”的第一起草人杨红英女士称,该标准参考了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相关标准,同时引用和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如GB 17733-2008地名标准,GB/T 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该标准的“旅游”部分中有这样几项:

1. 旅游景区(点)的英文译写在尊重目标地文化内涵的情况下宜采用意译法或音译+意译法。

2. 旅游景区(点)名称强调其文化内涵和性质的,宜采用意译法。如:玉女峰The Jade Lady Peak,彬县大佛寺Binxian Giant Buddha Temple。

3. 旅游景区(点)名称的冠名、属性名或专名已失去其所指称的意象或性质,冠名、属性名或专名用汉语拼音译出,通名采用意译法。如:小雁塔Xiaoyan Pagoda,周公庙Zhougong Temple,杜公祠Dugong Memorial Temple。

4. 旅游景区(点)通名为常用名称的,通名不需要重复音译,宜采用意译法。如:兴教寺Xingjiao Temple,大雁塔Dayan Pagoda,大明宫Daming Palace。

5. 旅游景区(点)名称的翻译应考虑受众的可接受性,遵循适当增加或删减的原则。如:法门寺文化景区Fame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Scenic Area,英文译名中增加Buddhist用来说明此景区的性质。只用于修饰作用而不包含具体实质的表述词语可删去不译。如:大唐西市Tang West Market,大兴善寺Xingshan Temple,其中的“大”不用译出。

6. 旅游景区(点)中文名称较长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只需译出其核心词,遵循简洁的原则。如: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Yanta Music Fountains。

7. 旅游景区(点)名称的翻译应遵循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同一汉语名称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英文翻译。如:红石峡在用于地名时可译为Hongshi Xia,在用于命名风景区如红石峡生态公园时译为Hongshixia Gorge Eco-Park,在专指一处旅游吸引物时红石峡应意译为Red Stone Gorge。

在以上内容里,有多处需要探究的地方。首先,“标准”没有正确区分音译、直译、意译以及译音和译意。例如:2. 里为意译法列的例子是将“玉女峰”译为“The Jade Lady Peak”,其实这是直译法,而且“玉”也不是“Jade”,而是和人名有关;其他将意译法和直译法弄错的例子还有4.1.3.4和4.1.3.6等。此外,“标准”里对部分专名的翻译沒有考虑到其历史文化背景。例如:4.1.3.12中将大兴善寺的“大”删去不译,认为它是“只用于修饰作用而不包含具体实质的表述词语”,但是历史事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该寺占城内靖善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大”是有实质意义的,不能破坏了它的完整性;另外,“标准”里把大明宫和大雁塔的“大”保留下来,没有删去,而大明宫的“大”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另一方面,“标准”里4.1.3.14认为“同一汉语名称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英文翻译”,可是,这样的“灵活性”在实际生活中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同一个景点如果有多个译名,可能会让外国游客认为这样不同的译名会是不同的景点,以至于造成记忆混乱,这样既不利于景点的宣传,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大雁塔“一景多名”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我们不仅要使译名“独一无二化”,同时要保证这唯一一个译名是准确恰当的。根据以上提到的文化翻译观、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专名和通名的翻译、译音和译意的处理,笔者认为,“大雁塔”应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方法,将其译为“Dayanta Pagoda”。这种译法,保留了它作为景点名称而有的识别、指向、诱导的功能。它不仅表明了佛塔的性质,而且具有异域风情,可以有效吸引外国游客;同时,它可以彰显文化特色,保留景点名称的文化价值,有利于诱导游客进一步了解景点的文化意义。此外,“全名译音、通名译意”也能够有效避免机械直译、误解文化背景、“一景多名”等造成的误译,十分具有优越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断发展,我国景点的国际知名度必将逐渐上升,有朝一日,“Dayanta Pagoda”就会直接音译为“Dayan Ta”,并丝毫不会减弱其识别功能。

四、 结语

旅游景点的名称可以反映出景点背后的丰富信息,蕴含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景点的名字,就像一本书的名字。书名起得好的话,自会吸引很多人想要翻开读一读,而且,一个真正完美的书名,也定不会让翻开书的读者心生失望。景点名称翻译的作用,并不比最初命名的作用小,它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来说,它的名称翻译尤为重要。在翻译时,我们不仅要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认真处理,同时也要从历史文化角度严格把关,力求做出最恰当、最完美的名称翻译。希望本文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翻译的分析对名称翻译的研究有所帮助,愿历史文化景点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流淌、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巴斯内特,勒菲弗尔.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

[2]周潇涵.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思想简述[J].北方文學,2004(1):112-113.

[3]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M].扬州:广陵书社,2001.

[4]刘锋.文化视域下人文景点名称的翻译——以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3(2):68-72.

[5]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0.

[6]杨红英.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陕西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旅游》的编写启示[J].中国翻译,2011(4):64-68.

[7]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3(3):99-104.

[8]乌永志.文化遗传类旅游景点名称汉英翻译规范研究[J].外语教学,2012(3):93-97.

[9]DB 61/T 510.3-2011.陕西省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旅游[S].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

[10]百度百科.大兴善寺[EB/OL].http://baike. baidu. com.2017-05-07.

[11]百度百科.小雁塔[EB/OL].http://baike. baidu. com.2017-05-07.

[12]国外旅行网站.Lonely Planet[EB/OL].http:// www. Lonelyplanet. com.2017-05-07.

猜你喜欢

翻译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