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12-26黄亮亮游少鸿李艳红覃礼堂白少元舒小华曾鸿鹄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课程体系

黄亮亮+游少鸿+李艳红+覃礼堂+白少元+舒小华+曾鸿鹄

摘要:在系统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各项要求的基础上,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新构建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落实在课程教学环节中,为快速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167-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协会)组织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教育界学术专家和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以该行业工程技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资格为要求,对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认可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1]。为提高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适应国际专业认证趋势,2006年5月,根据《华盛顿协议》要求,正式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开启了我国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工作[2]。我国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推进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9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提交了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并于2016年11月接受了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查。值此期间,本专业开展了包括课程体系在内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确保本专业毕业生工程能力的达成,促进了本专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构建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的第5部分(课程体系)明确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而且通用标准的其他部分与课程体系也息息相关。如第3部分(毕业要求)的1—5等5条技术性标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使用现代工具)明确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支撑;毕业要求6—12等7条非技术性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要求有相应的课程提供理论支撑[3]。

在环境工程的专业补充标准中,对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三方面给出了详细规定,如明确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礎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等四大类课程应包含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还特别强调了各实践环节的规范要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科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及内容等[4]。

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多次与用人单位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选择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考虑我校在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领域的优势。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自评期间正值学校启动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课程体系修订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校友代表参加专题讨论,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课程体系的目标,即“应用型”。因此,在2015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专业课程系统开设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污水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废水物理化学处理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工程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环境工艺仿真训练及精密仪器操作模拟》、《环境监测实践》等实践性课程,同时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创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项落实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确保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顺利达成,本专业全面梳理了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中对课程体系的要求,重点是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部分。通过对12个毕业要求的分解确定了30个指标点,并结合不同方式在课程体系中进行逐项落实。

首先,将“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本专业的所有课程(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讨出更具明确、更合理的支撑指标点的课程设置方式。为平衡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和专业认证标准的确定性,本专业2015版课程体系中设计了“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个模块。“专业限选课”列出了环境工程专业补充标准中要求修习的课程,如《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双语)》、《环境工程综合创新实验》、《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等。本专业的学生如果不选择“专业限选课”中的课程,则必须选修其他相似课程或通过其他学习途径达到相应的能力,否则毕业时将被判定为未达到本专业的毕业要求。“专业任选课”则是根据专业优势与特色开设的系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修习,如《地下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技术——案例解析》、《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

3.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与欧美高校的高淘汰率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尚存在“严进宽出”甚至“宽进宽出”的现象[5]。由于我国很多高校缺乏一系列的学生淘汰机制,部分学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太过简单,仅靠期末考试成绩即可。学生只要在考前突击复习,便可轻松过关。这样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动力不足,毕业时知识和能力均不高,难就业,此现象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产出导向”理念相悖。因此,我校在构建2015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对目标评价方式进行大力改革[6-7]。如,以前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为“期末考试(80%—90%)+平时考勤(10%—20%)”,修订后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具备条件的课程均采用过程性考核,如《环境工程导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为“Project(20%)+作业(10%)+考勤(5%)+上课参与率(5%)+期末考试(60%)”。其中,Project调研的主题为不同地区(城市)水、大气、固废、土壤等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措施(主题任选其一),一般5人一组,要求小组共同通过文献调研或现场调研获取相关信息,并制作成PPT,每位小组成员于课堂上轮流汇报不同主题,其成绩由教师(50%)和10位学生代表(50%)共同给出。很显然,新的考核方式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平时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精力,如需要花大量的课后时间来完成作业、查资料、分析和总结,有效促进了学生相关能力的达成。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对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强化过程评价与能力评价,使部分课程的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达成。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大要求下,如何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基础与创新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学习与生产相结合,成为新时期教学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5]。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继承先前20余年的珍贵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完善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新增课程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等方式,进一步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之上。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5,(2):10-19.

[2]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3]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4]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6版)[Z].2015.

[5]程翔,孙德智,王毅力,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1):35-38.

[6]游少鸿,白少元,李艳红,黄亮亮,覃礼堂.以工程教育认证助推环境工程专业全面深化改革[J].高教学刊,2017,(16):90-95.

[7]白少元,解庆林,游少鸿,黄亮亮,靳振江.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环境工程CAD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2):61-63.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课程体系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