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

2017-12-26曲阳阳白雪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儒家

曲阳阳+白雪飞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一方面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构建带来了冲击。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信仰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诚信缺失、信用透支等不良现象,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正在被淡化甚至遗忘,然而,传统文化是蕴含着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的,我们只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有所依据开拓未来。本文将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改变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尴尬现状。

关键词:传统文化素养;高校大学生;儒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37-02

一、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需要传统文化教育的介入和引导

1.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当前,高校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的不良道德取向。[1]就大学生群体来看,他们接受着高等优质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准应当处于较高层面,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实际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巨大的悬殊,甚至形成反差。有些大学生学习倡导着道德规范但实际行动上却违反着道德规范;认可诚信美德,却又考试作弊;高呼集体主义,却又行个人主义之事;倡导社会公德,却又破坏社会公德。有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很大程度还停留在观念和口头上,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这种知行脱节的尴尬现状亟须传统文化教育的介入、引导,使美德真正地落地。

2.拜金主义盛行,自立意识下降。当今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和高速发展,娱乐活动的多样化,消费主义、攀比奢靡之风的盛行无不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造成冲击,处于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下,有些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便深陷道德失范的漩涡之中,形成恶性循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出现诸如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网贷甚至裸贷这些现象。尤其近期,关于“裸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其背后的受害人群体十分庞大。南京玄武警方表示,债主使用裸照、不雅视频逼迫还款的行为,已经涉嫌敲诈勒索。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裸贷”正在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将更多的受害人拉入泥潭。一方面是社会风气、外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一些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不正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盲目从众、攀比之风的盛行,正在消磨着他们原有的道德素养,使他们不断踩踏道德禁区,我们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正在被消减。

3.敬畏意识匮乏,羞耻意识下降。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对道德、纪律、法规内心缺乏敬畏,荣辱观念、羞耻意识淡薄。对社会公德的遵守理应是一种自发自觉行为,而现在,我们却发现,一些高校在治理这些不良校园行为时,当事学生有的却更加嚣张,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种错误的道德认知及道德行为是值得深思的。我国深厚渊博的传统文化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了中国的民族特征。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有鲜活生命的东西,已深深地融入国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而对于有些大学生以蔑视道德、纪律为标榜的“个性”,一旦走出校园,步入职场,只会个人发展受挫,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一项“工程”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是从正面讲我们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内容——《意见》的第二部分讲了三个大的方面: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这些是人们比较公认的、能够取得大家共识的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在当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与当前大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塑造健全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存在巨大的价值。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及教学,以通识课程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普及。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引导和推动高校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以必修、选修等方式开设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坚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应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诚如《大学》所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外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价值观的塑型期,亟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指引。

2.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中国是礼仪之邦,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和推广有利于缓解当今尴尬的诸多不文明校园现象,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要有风度,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滋养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如制定大学生礼仪行为公约,倡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完善并落实大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切实起到惩戒作用,培养学生的敬畏意识。大学生外在良好礼仪形象、内在儒雅礼仪素养不仅对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职场生涯的发展等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高校可将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养与现代高校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对大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引导。

3.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活动带动践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校园文化,高校传统文化建设应结合高校本身及当地文化进行打造,可针对当地历史、高校历史、当地风土人情、文化特点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深入学生生活,影响学生生活。学校应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学术研讨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专题报告、文艺演出活动、校园广播、演讲比赛等,同时,应借助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对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关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活动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对大学生来说都极具参与的吸引力,可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检束身心、反身内省、敬畏感恩,培养集体意识、家国情怀。这样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能使大学生體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起到表率作用。

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兴衰变迁的积淀,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去弘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人际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等,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也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标杆。

参考文献:

[1]曲洪美,刘国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的困境与超越[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17(2).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