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医生》:行业剧“稳”住才能赢

2017-12-26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性急诊科病患

光明网刊文说,电视剧《急诊科医生》10月30日首播,随着剧情进展,口碑日好。目前来看,中国行业剧类型已初具规模,以医疗、公安刑侦、律政三类题材为主要代表。在这三类主流题材中,又以医疗题材的体量最大,从2012年的《心术》到今年上半年的《外科风云》,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医疗题材剧集。值得肯定的是,相比大量通俗流行剧的存在,这些作品多少对当前医疗生态中的某种现实有所关照,也在试图纾解如医患关系等既存的社会焦虑问题。

《急诊科医生》的可圈点之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品质国剧的“郑晓龙”这块真人招牌的加持,二是在专业性和社会性两方面拿捏得较为稳妥、细腻的叙事表现。诸如《实习医生格蕾》这样的西方医疗剧之所以风靡世界,主要原因在于排除了过多外部干扰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一方面出于职业本身,另一方面也源自西方有所差异的医疗环境。细细想来,若用这一标准反观国产医疗剧,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有更复杂的医疗生态,而这种复杂性也深刻作用到医生职业本身,令叙事展现更趋“嘈杂”。

然而这一特点或许并非是坏事。较之对职业本身更纯粹的聚焦,中国医疗剧对社会性的关照更具天然优势。来自现实环境中丰富的样本案例,也可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形成差异化体验。《急诊室医生》很明显地意识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处理取向,既试图切入专业性的领域,也要维系再现当前中国医疗生态的“使命”。剧中,张嘉译饰演的何建一、王珞丹饰演的江晓琪两位急诊科医生有不同的背景,前者是外科到急诊科的“土著”,后者是海归急诊学博士。无论是对急诊科医生身份的定义还是在医学观念方面都大相径庭,于是便有了在治疗以外的一系列意味深长的探讨。正如江晓琪在剧中感慨的:“每个病患在我们面前只是每天的几十分之一,而我们在每个病患面前,却是唯一。”碰撞之下引发的思考,是相比过往的国产医疗剧更进一步的。

中国医疗剧会面临其自身的“独特”状况,因而在设计剧中的医疗案例时,也需代入更多从医患关系出发的具体现实。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是要“钱”还是要“命”?在救治场景下,如何处理人情和人事的关系?在面对患者时,是将其视作“明天有未来”的人还是仅仅当成一个病患?这样的思索会有很多。而这些充满冲突与矛盾的医疗话题背后,最终还是指向同一个议题:医生不是无所不能,医学也非神通广大。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领域时,是否会产生一些新的理解?

这部剧的核心立意,恐怕在何建一的一言中足以显露出来——“我们医生是和死神斗争的神,即便是做不了神,我們要做一个伟大的人。”《急诊科医生》做到的就是,把浓墨重彩的创作都放到了这里,“稳健”是这部剧的出发点,最终也构成这部剧最大的突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性急诊科病患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都市“病患”解救包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