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2017-12-26张丽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麻药臂丛麻醉

张丽娟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455000)

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张丽娟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45500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进入臂丛神经周围,使周围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该麻醉发法适用于前臂、上臂、手部以及肩部的各类手术[1]。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需要对患者颈部体表的解剖部位定位,再对其进行反复的穿刺,但在对穿刺的部位会发生炎症或感染等不良反应产生,导致神经阻滞不全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品质[2]。本文通过对82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对两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在2015年9至2016年9月期间,将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选取标准:①选取的患者年龄均在18-70岁之间。②患者均无精神疾病、无昏迷、意识清醒。③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41例)中有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15.42岁,体重范围在54-84 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5±14.86 kg,其中,ASAⅠ级为18例,ASAⅡ级为23例;实验组(41例)中有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6±15.66岁,体重范围在53-85 kg之间,平均体重为33.44±15.76 kg,其中,ASAⅠ级为20例,ASAⅡ级为21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以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等,并采用阿托品0.5 mg与苯巴比妥钠0.1 g对肌肉进行注射,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等。

给予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患者平躺仰卧后,寻找由肩胛舌骨肌、前斜角肌和后斜角肌组成的三角,选择在离肩胛舌骨肌较近的一边进行穿刺,穿刺针垂直刺入深度为4 cm,推进到有异物感觉再将其抽出,并注入0.4 mg/kg的局部麻醉药。

给予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超声仪的扫描探头于患者侧锁骨上的2 cm位置,用以扫描臂丛神经纵切与横切的图像,根据图像寻找大血管和臂丛神经丛,并根据超声的引导将穿刺针入斜角肌,刺入到鞘内之后调整到适当的位置,最后注入0.4 mg/kg局部麻醉药,观察麻药注入后的各种指标情况。两组患者注入的局部麻药均由2%利多卡因和0.75%不比卡因混合制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进行观察,其中神经阻滞分为3个级别:缺乏阻滞或无阻滞,剧烈疼痛(2分)、阻滞不全,轻微疼痛(1分)、完全阻滞,无痛(0分)。另外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术后1、4、24小时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进行比较,疼痛程度越严重,则分数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比较

经治疗结束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比较

2.2 两组术后1、4、24 h疼痛NRS评分比较

经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的1、4、24 h疼痛分数高于实验组患者,由此可知,对照组术后的疼痛程度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4、24 h疼痛NR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结束发现,两组患者均有胸闷、霍纳氏综合征、膈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产生。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6.83%,其中,3例胸闷患者,占7.32%,4例霍纳氏综合征患者,占9.76%,4例膈神经阻滞患者,占9.76%;而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9.76%,其中,1例胸闷患者,占2.44%,2例霍纳氏综合征患者,占4.88%,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占2.44%。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神经阻滞是指在神经干、节、丛的周围注射局部麻药,阻滞冲动的传导,从而导致支配的区域引发麻醉的作用效果[3]。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手术麻醉的常见方式,该麻醉效果取决于麻醉药物在臂丛神经周围的扩散效果,一般可适用于上肢手术、肩部手术、前壁手术以及手部手术,由于适用的部位不同,其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不相同[4]。

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传统方法为传统解剖定位麻醉,该方法难度较大,麻醉效果根据医师的经验程度、解剖变异、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且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传统解剖定位麻醉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与不稳定性,会给患者带来较强的疼痛感,其镇痛效果不明显需增加止痛药缓解,但会给患者增加抑制呼吸的风险,不仅导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的上升,还会影响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能[5,6]。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能通过扫描探头看清楚人体的血管分布情况与臂丛神经情况,还可以对进针的过程和局麻药的扩散范围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安全、直观、可靠的特点,可避免因穿刺针而导致血管与神经功能受损,能有效降低心率异常、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7,8]。超声引导定位还可确定臂丛神经的大小,由于臂丛神经的大小是影响神经阻滞效果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扫描可根据臂丛神经大小的不同给予合适药量的局麻药。

相关研究报道表明,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高,其主要的原因为:①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医师可通过对扫描图像的观察,避免穿刺针刺伤血管、神经以及胸膜等器官组织,可减少发生血管、神经等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医师通过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可观察麻药的动态扩散情况,能有效掌握患者所需局麻药的剂量,因此,使其等到合适的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③根据超声引导定位扫描了解臂丛神经的粗细大小,保证局麻药的用量与浓度能有效阻滞臂丛神经。④医师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麻醉的时间[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麻醉操作时间为2.53±1.13 min、起效时间为2.01±1.56 min、阻滞效果为1.76±0.34分,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麻醉操作时间为5.41±2.54 min、起效时间为5.06±2.88 min、阻滞效果为3.77±0.86分,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9.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1、4、24 h疼痛程度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分数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操作简单、麻醉操作时间快,且安全性与准确性高,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与麻醉效果,能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卜祥梅,王 波,王耀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103.

[2]李 俊,聂瑞霞,文立红,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0):97.

[3]康志宇,王 庚,朱 丰,等.不同剂量地塞米松用于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81.

[4]吴雪兰,陈明光,安政庄,等.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对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4):2674.

[5]刘 涌.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6):694.

[6]李 挺,吴道珠,徐旭仲,等.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2):126.

[7]肖春龙,张应平.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46.

[8]吴道珠,徐旭仲,李 挺,等.高频超声对臂丛神经显像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6):449.

[9]周仁龙,Jian H,杭燕南,等.神经阻滞的临床定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15,36(3):153.

[10]李友芳,贾心连,黄 亮,等.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显像和定位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3):156.

1007-4287(2017)12-2141-03

2016-12-20)

猜你喜欢

麻药臂丛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脱单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