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优化研究

2017-12-26王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7期
关键词:预案突发事件预警

王黎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优化研究

王黎

新传媒时代对高校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机制提出新要求。本文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出发,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失灵”的成因,由此指出优化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的三点原则,并提出优化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三点建议。

高校突发事件的时代背景

高校突发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不仅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运转,还给高校形象和声誉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为此2016年教育部下文要求“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早阐明事实真相、观点主张、政策举措,同时完善协调机制,搭建联络平台”。然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日趋复杂,高校突发事件呈现出时间的突发性、空间的广域性、起因的复杂性、类型的多元性、结果的高危性等特征,导致高校传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暴露出事件预警不足、处置机制混乱,处理效率滞后等严重问题,高校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亟需吸纳新的理念,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方案,针对性的设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失灵”的成因

处置预案只注重处置,忽视预警。作为高校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高校都建立了高校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但预案模式过于单一化,注重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置过程,然而高校突发事件的源头复杂,并且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处置预案的执行速度和执行效率都提出新要求,那么仅仅注重突发事件的后端处理让高校处于一种被动响应的状态,为此如何能从突发事件后端处理向前端预警迈入,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选择。

处置主体只注重执行,忽视自主性。为了实现处置方案的高效性和权威性,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主体往往是学校,并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处置,往往依靠的是学校高层领导决策,注重高校行政体制的执行力,从信息的角度看,多数高校突发事件的源头是自下而上的,最早获得突发事件苗头信息的是学生、辅导员或学校安全部门,纵向垂直化的层级结构使得信息的沟通存在滞后,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再召集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延误最佳处置时机,造成突发事件影响扩大。单向通道的执行机制,造成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不具有自主性,只能依靠学校领导层的推动,如何从单向结构向网络式结构转变,成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改革的难点。

处置环节只注重堵,忽视疏导。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更加注重的是堵漏洞,往往突发事件结束后,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环节也就结束了,从而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缺乏深层次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但从事物的变化的规律来看,突发事件是消极因素的累积,直至从量变到质变。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忽略了事物的本质,所以无法从本源上找出解决的办法,成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实现长效运转的制约因素。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优化的原则

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置结合。按照危机管理的理论,突发事件也存在生命周期,斯蒂文·芬克将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周期,分别为“酝酿期、爆发期、持续期和痊愈期”。米特洛夫将突发事件划分为“信号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损害、恢复阶段、学习阶段”等五个阶段,按照成熟的危机处理理论,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要预防和处置结合,为此在前人基础上,本文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应该包括四个环节“预警、预案管理、事件响应和事后恢复”,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突发事件处置体系。

自上而下和自组织结合。突发事件处置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置,结合信息传播特点,按照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理论,突发事件的处置主体不再为单一主体,而是建立多通道的处置核,处置核和纵向垂直化的组织形态构成全方位的网络结构,有利于信息在组织体系内传播,使得各部分之间信息对称,处置过程中形成合力。

文化引导和制度约束结合。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为尽早将突发事件的苗头扼杀于酝酿阶段,要坚持“软硬结合”,软指的“文化”,建立在假定善意基础上,即假定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主体和受体的出发点是好的,所有造成的突发事件是无心的,为了回避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去引导;硬指的“制度”,建立在假定恶意基础上,即如果制度存在漏洞,就必然有人会去尝试犯错,那么在制定制度过程中,就要尽可能的全面。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未出现突发事件时,采用的是文化治理,缺乏必要的警觉和预警,而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又陷入制度治理,将所有受体都纳入制度治理体系,出现矫枉过正的局面,导致师生的不理解,从而影响到处置机制执行的效果。从适用性来看,“文化和制度”两者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中,预防阶段更加强调制度约束,而处置阶段更应该注重文化引导。

优化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建议

加强学校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委员会,由校领导挂职,委员由各职能部门挂职,制定学校的突发事件处置文化手册和突发事件处置制度手册,用于指导全校各学院师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成立三个处置核心。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信息特性,将高校职能各部分的单位按照职能归属分别编入处置核心中,形成“决策指挥核、应急处置核和智慧协作核”等三个处置核心。其中决策指挥核担任突发事件处置系统的最高层,拥有最高的资源整合能力;应急处置核协调了不同职能和不同分工的部门,是应急处置的具体操办核心;智慧协作核是为决策指挥核提供专家咨询、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的核心,是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构建两个数据库。引入大数据系统,构建“突发事件预警数据库”和“突发事件预案库”。突发事件预警数据库为预警识别服务,通过大数据平台搜集高校间的突发事件案例,通过解码高校突发事件的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形成关键指标识别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一类一案”的原则,编制突发事件预案库。通过两个数据库协作,全面提升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作者单位: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本研究得到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资助,资助号:JD201604XYAQ4

猜你喜欢

预案突发事件预警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