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室座椅设计研究

2017-12-25乔明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汽车座椅驾驶室舒适性

◎乔明星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室座椅设计研究

◎乔明星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都利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来设计汽车座椅。在汽车座椅设计中渗透人机工程学知识,能有效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安全性,本文重点探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室座椅设计。

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安全性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新形势下,现代汽车在设计驾驶室座椅时,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追求“人-机-环境”的完美结合,为驾驶员寻求舒适、安全、易操作的空间,有效降低了行车事故率。

驾驶室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汽车的设计、制造都是以人为中心。所以,汽车人机工程设计致力于研发出让驾驶员舒适、安全、操作简单高效的汽车座椅。由于驾驶员身形不一,有高大壮硕的、有娇小玲珑的,而驾驶室座椅要满足不同身材驾驶员对机械装置的操作需求,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人机工程。笔者认为,驾驶室的座椅应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贴合感强。驾驶室座椅上的坐垫、靠背的形状应与人体背部、臀部、大腿底部的形状贴合。较强的贴合感有利于改进二者接触面积与部位。

第二,横向稳定性好。汽车行驶经过弯道时,车体受横向加速度作用,驾驶员的身体会发生倾斜,因此,座椅的侧面应稍高,从而帮助大腿与胯部来支撑身体。

第三,实现背部与腰部的合理支承。在设计驾驶室汽车座椅时,应提供形状和位置适当的两点支承。第一支承设计在人体第5-6胸椎之间,有助于防止劲曲变形;第二支承设计在腰曲位置,确保驾驶员有正常的腰曲弧线。

第四,软硬度要始终。汽车座椅最基本的用途就是支撑驾驶员的身体,提高座椅表面的坚硬度,有利于防止驾驶员疲劳瞌睡。但过于坚硬,会降低与身体的贴合感,对身体产生过度的压迫作用,从而增加疲劳感,因此,硬度要适中。

第五,振动时,舒适性好。共振频率、静态刚度、衰减特性要科学合理。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驾驶室座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座椅的结构参数。应满足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坐姿舒适性的需求,在设计座椅时,操作舒适性和坐姿舒适性能通过座椅的尺寸参数和结构来保证,而振动舒适性则不能只依靠尺寸参数来保证。我们在确定座椅尺寸结构参数时,会充分参考驾驶或乘坐姿势下人体尺寸的测量值。

驾驶室座椅制作材料的选择。在选择座椅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振动舒适性、座椅对人体热环境两方面因素。座椅材料是座椅的减振元件,合适的座椅和靠背减振材料能有效降低座椅的振动传递率,提高振动的舒适性。改变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提高座椅材料的呼吸功能,提高材料的透气性,从而提高人体代谢质量,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驾驶室座椅的空间位置布局。座椅空间位置的布局应充分满足驾驶员舒适性、人体的布置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座椅承受的压力分布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坐姿体压分布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因为人坐在座椅上时,体重的80%都是通过背部和臀部作用于座椅上的。

驾驶室座椅的设计要求。首先,静态特性要好,具体而言就是座椅的形状、尺寸要与人体的舒适性坐姿一致。提高座椅运转的灵活性,能随时调整尺寸大小、改变位置,提高驾驶员乘坐的舒适性、稳定性、操作的灵活性。其次,动态特性要好,能有效降低车体由于运动产生的冲击和振动,降低驾驶员在长途驾驶中的疲劳感。提高驾驶座椅静态舒适性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座椅的位置与驾驶空间保持高度协调,方便驾驶;第二,座椅尺寸由人体尺寸而定;第三,确保座椅能灵活调节,以适用于各种坐姿;第四,实践证明,驾驶员最舒适的坐姿是臀部稍向前移、稍离靠背,人的上体稍向上后倾斜,确保上体与大腿间角呈90~105°,其次,小腿稍向前伸,大腿与小腿、小腿与脚底保持一定的角度,另外,要结合驾驶室特定环境来设计座椅,人体关节的舒适性是在设计驾驶室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另一方面,提高驾驶室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是影响座椅动态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其中,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坐垫的阻尼系数与刚度的影响非常大;那些非悬架座椅,座椅的舒适性受钢架结构的动态性能、阻尼系数、刚度的影响最大。而质量、摩擦等因素对于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影响可忽略不计。由此可见,座椅的刚度与阻尼系数是设计座椅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地面的不平等所产生的振动、汽车车内的机械振动是让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减少对人体的振动,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降低对人体影响最大的高频振动、降低驾驶座椅与汽车的共振、降低振动的传递;减少驾驶员10Hz周边的振动传递。

提高驾驶座椅设计安全性的具体对策

座椅主动安全性。指汽车驾驶座椅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座椅主动安全性,在设计驾驶员座椅时,应从降低驾驶员疲劳感的层面入手,为驾驶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开车环境,充分考虑座垫上压力分布、座椅的尺寸、靠背受到的压力等等因素,从而降低疲劳感。

座椅被动安全性。指汽车发生事故后,能有效保护车内人员,从而避免发生伤害或者将伤害程度降至最低。要想提高座椅的被动安全性,必须确保座椅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合理,从而与安全带、安全气囊一起在事故发生时缓和碰撞的强度,避免成员受到伤害。新形势下,在提高座椅结构本身吸能性时,在一些高档汽车中,设计人员开始着手将安全气囊安装到座椅靠背的侧面,以加强对成员的安全保护。

安全措施。提高驾驶座椅安全性的措施有:加强座椅骨架的强度;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靠背和坐垫材料阻燃性能高,避免温度过高时发生自燃现象。

综上所述,在设计汽车座椅时,充分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有利于满足乘员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求,从而有效提高乘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人机工程理论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更加精确、完善。未来,人机工程学将更加重视对人的信息处理,实现“人-机-环境”的完美结合,从而推动汽车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汽车座椅驾驶室舒适性
汽车座椅的多功能设计及应力分析
浅析8D方法在解决H7车型驾驶室振动的应用
我国汽车座椅安全性及标准现状综述
基于PID控制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
基于HyperMesh汽车座椅轻量化设计
一种新型送风方式的送风参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基于Airpak的教室热舒适性优化模拟研究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轻型卡车驾驶室内饰平台化设计
汽车座椅怠速振动预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