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视野下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初探
——以西安为例

2017-12-25梁慧歆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西安城镇化改革

◎梁慧歆

新常态视野下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初探
——以西安为例

◎梁慧歆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认识,提出了西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指引,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认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比例关系。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并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具体来看,包括:

需求结构调整。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需求是市场经济产生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驾马车”。需求结构的调整就是协调消费、投资、出口之间关系,使之更好发挥经济增长动力作用的过程。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是各产业组合关系的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协调处理各产业组合关系,更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区域结构调整。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载体上进行,从而形成一定的布局形态和空间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就是处理好经济发展空间问题,促进地区间经济布局合理化、协调化发展的过程。

所有制结构调整。任何一项市场经济行为都需要通过市场主体发挥作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解决的就是市场主体的结构问题,是协调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市场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释放更多的市场活力,让各类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是下一步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重点。

要素投入结构调整。要素投入结构是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供应的比例。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就是促进各生产要素协调供给,实现最优化利用资源禀赋的过程。

西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基本思路

基础是“稳”——把速度稳住加速追赶超越。西安作为西部发展中城市,坚定发展仍是当前的第一要务,要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经济发展不滑出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要保持发展定力,既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提质增效,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加速追赶超越。只有经济增长了,我们才有了更多财力去解决民生问题,同时也为结构调整预留了足够空间,也只有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发展的优化才有坚实可依的基础和前提。

方向是 “进”——把质量调优跃向中高端水平。在确保经济增速不滑出底线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把各方面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导到经济质量的提升上来,要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要大力发展大文化、大健康、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服务产业,使低碳、绿色、循环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产业体系向现代化、信息化、高端化迈进。

行动是“求”——有推进政策,把稳增长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确保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着力推进有效政策,坚决落实“五新”战略,把补“十大”短板落到实处,这是不容迟疑的坚决行动。要牢固树立找短板、补短板意识,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主动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制度保障能力。要念好“新、高、早、实、精”“五字诀”,精准聚焦补短板的主攻方向,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统筹城乡补短板,持续发力,补齐短板,要当好“五星级”店小二,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商服务环境。

加快西安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核心源泉。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产业布局集群化为目标,实施大集团引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基础良好的发展势能,释放工业的发展活力,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扩容,调整存量结构,拓展增量空间,实现经济增长由外延式向内涵、内生式增长转变,由要素、政策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由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出口、投资、消费协调推动转变。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动力源泉。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并不是越大越好的“造城工程”,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以造福百姓为目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尤其要加速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使县域板块成为推动西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好特色小镇的发展契机,打造一系列符合各县域、各城镇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的特色小镇,着力提升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推进改革创新是活力源泉。立足市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体制创新的着力点,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有利契机,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转型,以改革促民生改善,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是潜力源泉。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把握对外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思维、新举措,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实施文化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丝博会、西洽会等对外交流纽带,推进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西安”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走进来,吸引世界的“西商”走回来,关注西安、投资西安,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形成我市加快发展的新活力和新动力。

西安市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西安城镇化改革
西安2021
Oh 西安
改革之路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瞧,那些改革推手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