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2017-12-25杨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整理环境保护土地

◎杨哲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杨哲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地域广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十分紧缺。同时,由于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还有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地资源难以在继续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强化国家的土地整理工作,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长效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工作是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及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我国当前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进程并不理想,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相应部门应对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相应探讨。

土地整理中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土地整理评价体系不完善。土地整理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制约了土地整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是引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有些土地整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对土地整理工作地区的周围自然环境进行详细考察,导致对土地的规划设计不准确,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措施不合理,没能起到实际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其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设计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导致土地规划整理工作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最后,土地整理工作中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同时还存在着部分地区评价体系缺失的现象,难以对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土地整理工作的生态效益以及土地管理项目等进行合理评价。而且还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过于注重土地数量而忽视了土地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逐渐打破了地区的生态平衡,不利于地区土地资源极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是当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阻碍了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在工作过程中,适当地增加土地面积有利于土地整理规划工作的正常展开,对于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基本情况,刻意进行填海造田、开山修路等工作,虽然能够起到增加土地面积的作用,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也对相应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导致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这种土地整理方式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利于地区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而且由于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单一的农作物常常难以维持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自治能力减弱,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生态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在我国当前的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土地整理规划工作过程中,虽然注意到了对土地资源极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没有注重保护其生态环境不受影响,而是着力于建立人工生态系统。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相比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具有较大的弊端,其自愈能力较弱,生态平衡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逐渐发生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闲置土地或土地坡度较为陡峭的地区,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常常会采取梯田修建、农林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方法,在土地整理规划的同时一并扩大耕地面积。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但同时也使地区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极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农业源污染问题严重。文中提到,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会尽可能地扩大耕地面积,这种土地这里规划方式虽然能够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农业源污染问题,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了较大破坏。例如:在一些坡地较大,无法进行正常耕种的地区,工作人员常常会采用改建梯田的方式,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但是梯田的耕种过程中,人们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产量,常常会使用化肥进土地改良,同时在耕种时还会喷洒农药以防止病虫害并非杀灭野草。化肥农药的使用就会对梯田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地区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做好土地整理的生态系统评价工作。生态环境评价是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重要工作,面对我国当前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列重要问题,就要求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先做好土地生态系统评价工作。在开展地区土地整理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对地区的土地资源极其相关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区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尽量不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时,也应根据地区生态情况时土地整理工作基本要求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还应对地区进行合理的生态保护区域划分,在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保护目标,将生态环境问题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保护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净化地区生态环境,防止地区生态问题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还有利于保护濒危物种和稀有物种,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保护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效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在土地整理规划工作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对濒危、珍贵物种的保护工作,避免对其生存环境和栖息地造成破坏,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造成一些濒危、珍贵物种的消失。因此工作人员要时刻将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作为土地整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进行生态建设。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转变工作思想,摒弃传统的过于注重扩大土地面积的工作思想,强化工作过程中的生态建设。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片面追求扩大土地面积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但常常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地区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合理的生态建设。例如:在地区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地区生态状况,建设生态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注意土地整理工作中“质”与“量”。土地整理的目的在于优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并有效提高地区的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所以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处理好“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时注意地区土地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做好处理工作,并充分考虑地区土地生态系统的内部生物构成以及能源流动情况,从而提高土地整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

土地整理工作是国家协调人地管理,强化土地资源利用,改善和保护地区生态系统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应部门或工作者应对当前土地治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土地整理的发展进程,实现地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吉林省白城市土地整理中心)

猜你喜欢

整理环境保护土地
环境保护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分土地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