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

2017-12-25陈韶琼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博洛尼亚文凭学分

◎陈韶琼

欧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

◎陈韶琼

欧盟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从最初的边缘性活动发展为今天欧盟全面一体化的核心位置,道路虽然曲折漫长,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进程随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的发布正式启动,该宣言重申了《索邦宣言》于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的目标,并提出了六项具体行动方案,之后发布的一系列公报又进行了若干增补。

综合上述文件,博洛尼亚进程的改革内容可主要归纳如下:

采用易判断与可互相比较的学位制度。此前欧盟各国赋予其本国大学院校机构在教学课程、内容及核发文凭与证书方面的自主权限,这项改革目标在于为欧盟成员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一个学位可比较的统一体系,使各种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凭在交换学习和人才市场上可对等认可,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和学术的交流。

为促进该项改革,欧盟建立了支持国家学历认可的信息中心网(NARIC),该网络涵盖欧盟的二十五个会员国与欧洲经济区国家,使各国间文凭互认更为便捷。在采行易读及可比较的学位制度的同时,欧盟还推行文凭补充说明(Diploma Supplement)的实施,该说明是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的附加文件,对学习内容、专业特色、文凭层次以及所在国高等教育体制等进行详细说明,使用人单位和后续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清晰全面的了解。

打造本硕博三层级制的学位体系。之前欧盟大多成员国的本硕文凭学历不分,单独文凭通常不被单独认可,为了突出专业人才的培养,该项改革加强硕士学位课程教育,打造本硕博三级学位体系,为欧盟社会未来发展搭起了人才培养的新平台。而在2005年卑尔根会议中,欧盟通过了欧洲高等教育区资格框架(QF-EHEA),该框架包括三个教育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学习成果与能力及第1、2阶段的学分范围,为各国制定本国学历文凭框架提供了统一标准。

建立学分转换体系。建立一个学分转换体系,并在授予学分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可下,扩及非高等教育的体系,如终身学习。

欧盟最后采用了1989年在伊拉斯谟计划中便已使用的欧洲学分转换制度(ECTS),1个ECTS 学分意味着25~30 个学习小时,授课、作业、自学或实验各占1/3。近年来欧洲学分转换制度发展成学分累积制度,并在学校机构、区域、国家及欧盟等层级实施,该制度有助于大学重组与改善课程,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极大的方便了学生跨校、跨区、跨国学习。

促进跨国交流合作,排除师生跨国流动的障碍。鼓励提供修习联合学位的计划或试办方案,鼓励各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到其他欧盟成员国学习或任教,这类学习或任教都能得到师生原所在大学的认可,以便于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在欧盟大学之间的交流。

加强欧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品质保证。建立一套可比较的判读标准,用来系统化评价现行大学内在品质保证机制,另外,还要建立一套可比较的判读标准来评价学习成果能力。2003年的《柏林公报》强调所有的大学都有责任保证高等教育的品质,并明确提出所有国家品质保证体系必须包括的若干因素,旨在整合国家、区域及专业的品质评价制度。2006年,欧盟促成欧洲品质保证论坛的建立,旨在促进与改善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的品质保证机制。

推进欧洲维度的高等教育。建立欧洲维度相关的大学学术课程,把学生带到欧洲,把欧洲带给所有学生。强调课程开发、校际合作、流动计划及学习、培训与研究项目有关欧洲背景、欧洲知识和欧洲文化的整合。

提倡终身学习。强调终身学习是欧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欧洲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终身学习政策是面对竞争、新技术的使用、提高社会整合,以及机会平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挑战的需要。2003年《柏林会议》决议引进实施终身学习学分方案,2006年欧盟发布《关于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建议》,强调学习结果而非学习时限等学习投入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学习结果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并将每个维度设置8个等级,其6-8级分别与欧洲高等教育区资格框架(QF-EHEA)中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层次相对应。2009 年鲁汶会议强调,政府机构、高等学校、学生、雇主和雇员等各方面应密切配合,保证终身教育的可获得性,提高终身教育质量;提倡大学及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1985年,通过单一市场法案后,共同市场的实现,引发了人才劳务、资本技术、企业经营等生产要素在欧洲共同体内的自由流动,对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欧盟于1987年发起针对欧盟内部高等教育领域的伊拉斯谟计划,该计划经过了20 多年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至今已是第五代计划,是欧盟终身学习计划(LLP)中关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子计划。该计划的目标在于增强欧盟境内高等教育学生的流动性,增强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跨国合作和交流,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从而推动博洛尼亚进程的前进。

该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均有各自专门的部门,经费预算分为四个项目:学生流动、教师流动、机构流动与加强语言课程。该计划鼓励参与国大学的任何研究领域的课程联合的发展,资助该领域中的活动。

建立主题网络(Thematic Network)系统是伊拉斯谟计划改革的主要方面之一,其目标主要是依靠大学院系之间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在特定的学术学科或学术领域定义和发展欧洲维度。

伊拉斯谟—曼德斯计划(Erasmus-Mundus):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市场,欧盟各国政治家和教育领导者们意识到只有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国的教育资源,将欧盟高等教育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开放,才能提升欧洲高等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欧盟于2004年开始实施针对欧盟外部国家的伊拉斯谟-曼德斯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欧洲的高等教育从整体上走向趋同,以利于在国际上推广欧洲高等教育并鼓励国际合作,提供资助以吸引第三国的学生、学者前往欧洲大学求学或者研究。

泰姆普斯计划(Tempus):随着日渐壮大的欧盟,欧盟整合的触角早已经深入中东欧、前苏联等国家。然而欧盟的东扩不仅只是在数字上欧洲实力的增强,而且欧盟本身也必须付出重大的代价与成本,除了政治与经济上,欧盟应尽快采取适当并且有效的措施以应对东扩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引导这些国家进行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才能使相关国家完成经济转型,以及加速其民主化的进程,以利于与欧盟其他高度发展的成员国相接轨,而泰姆普斯计划便是欧盟帮助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计划。

北京联合大学)

猜你喜欢

博洛尼亚文凭学分
跟着狐狸老师去看展(四)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学分美食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2013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览会(CERSAIE)